【摘要】相比于传统会计利润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更关注价值创造和股东财富积累,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中央企业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的效益。本文通过对经济增加值与传统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与分析,突出了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中央企业 业绩考核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最大目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应当以股东价值创造能力为核心。这一原则不仅仅适用于以经营利润为导向的民营企业,同样也适用于今天在发展国民经济、落实国家政策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央企业,为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出资人权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需要重点考核企业经济业绩。
当前,在企业效益评估中,主要采用了基于会计利润等相关指标的评价体系。但是,传统业绩评价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适应当前时期内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需要。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斯滕斯特公司(Stern Stewart)的斯图尔特首先提出EVA概念,将其作为企业业绩考核评价工具,并由公司申请专利,由此开启了公司业绩评估的探索。经济增加值(EVA)基于经济利润而非传统会计利润,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的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成本,也包括股权资本成本。EVA为正值,表明股东价值增加;反之,则说明股东价值减少。
一、经济增加值与传统指标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者和咨询公司就如何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整理计算得到经济增加值指标,以及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经营管理实践上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EVA相关理论与计算模型在西方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应用较为成熟。经济增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与传统指标体系相比较,在市场价值及价值相关性问题上,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效力。
国内学者在经济增加值与传统利润指标的比较分析问题上,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瞿绍发、王建伟(2003)选取1998-2000年度沪深两市A股数据,通过收益率、传统会计指标与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研究了EVA指标能否有效反应股价波动。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加值指标在解释股票价格上能够提供更高的信息含量。
二、经济增加值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分析
在价值相关性差异外,企业采用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相比于传统会计利润考核方式,已有研究一致认为,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评价标准,能够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效应。
我国学者对于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方式在企业管理与价值提升方面的效用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研究。从树海、刘芍佳(2002)通过计算我国企业的EVA经济指标,与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相比较,发现两者存在着偏离现象。当企业采用传统会计利润指标衡量管理层经营业绩时,会诱发高管的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期价值成长,具体体现为,企业投资决策仅重视整体规模而轻视产出效益,存在着“圈钱买利润”的问题。传统业绩指标难以遏制粗放式的企业增长,与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三、中国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的必要性
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相比于传统的基于会计收入和利润的业绩评价体系,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价值创造。事实上,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标准尤其适用于我国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在遏制中央企业盲目投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上能够起到积极效应。另外,在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的背景下,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是一项有益的激励机制,通过业绩考评制度设计,能够更好地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
(一)中央企業盲目做大、过度投资问题较为严重
中央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获取资金上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央企业很容易就能够获得外部融资,资金十分充足,在主营业务上,又缺乏进一步拓展市场的空间,收益水平令人满意的投资项目,致使管理层将股东财富浪费在低效率的生产能力扩张上。在2012年度,钢铁行业从此前的“微利”全面转为“亏损”,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钢铁行业企业盲目投资、过度扩充产能,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另外,中央企业还存在着不务主业的问题,如前几年房地产价格高企,土地出让价格更是屡创新高,而在不少地王的竞标牌背后,都可以看到中央企业的身影。
(二)中央企业越做越大,但整体竞争力没有显著提升
当前中央企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营业收入、经营利润、市场价值突飞猛进,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特别的,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等名单上,中央企业的座次也在迅速提升,国有银行甚至超越了欧美老牌银行,排在全球最赚钱、市场最高的银行榜单前列。但是,国人并没有为中央企业崛起而感到骄傲自豪,事实却恰恰相反,随着中央企业越做越大,社会各界针对央企的质疑和非议也越来越多。例如,百姓常常在抱怨汽油价格涨得多,跌得少,涨得快,跌得慢,中国汽油价格比欧美价格还要高,两桶油赚得盆满钵满,还在天天哭穷。而垄断收益并不能提升中央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海外投资、企业并购中,中央企业往往是败多胜少,最终铩羽而归。
(三)此前的中央企业业绩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之处
政府在引入EVA评价体系之前,财政部、国务院、国家经贸委等部门通过自行倡导、调研、起草、组织和实施的方式,发布了一系列的企业绩效评价文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分布了一系列企业绩效评价文件。但缺陷是其业绩评价没有落实到中央企业实际经营者、负责人,仅能够对企业的业绩做出评估,而难以进一步实现监督管理、提升业绩的效果。另一方面,这一系列的评价体系多从政府的视角出发,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却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联系不足。因此,在约束中央企业投融资决策等问题上,原有评价体系很难起到切实的作用。
四、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的意义
结合中央企业的经营方式、运营特点,站在企业管理的视角下,分析考察企业如何在新环境下转变发展思路、提高产出效率、增强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增加值是对财务报表数据的重新组合、调整和使用。经济增加值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现代企业体制下,为追求在职期间内的业绩,管理层通常会以牺牲企业长远经济效益的方式,换取其任期内的短期经济增长,长期发展会损害企业经济价值的项目。而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方式则与企业长远经济效益相衔接,不但有利于遏制管理层的短期行为的发生,更有助于管理层将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符合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但短期内难以创造利润的项目中去。推行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业绩考核体系显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经济增加值同时考察了企业经济收益与投入资本的成本,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在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下,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必要收益率。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所有投入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综上,EVA指标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当企业投入资本的回报超过了它的成本时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经济增加值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中央企业更需要提升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评价细则,使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体系为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门天民(1966-),男,汉族,河北平泉人,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法律事务、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