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敬人书籍装帧设计的赏析与反思

2018-10-09 00:47张丹丹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书籍理念融合

张丹丹(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第一章 吕敬人简介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在早年间,学习中国花鸟画,有深厚的书画功底。曾留学日本,在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朴康平教授的指导下学习。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中国传统书籍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吕敬人先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中国书籍设计开创了新的道路。在中国传统书籍市场上开阔了新道路。

第二章 书籍形态设计的定义

一个具有形式美和精神美的书籍装帧设计,是需要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设计。

所以书籍之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书籍形态设计是对书籍进行第二次重构。是著作者、出版者、编辑者、设计者一起完成的系统设计。它包括外部结构书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书的风格,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及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比如: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马克思手稿影真》(图2-1、2-2)。

图2-1 马克思手稿影真

图2-2 朱熹榜书千字文

前者的封面设计,是一千个字反向雕刻的桐木板,书脊的设计是皮带,如意木扣锁合,整体设计有一种古朴的风格。传统格式的演变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马克思手稿影真》则通过纸张、木材、皮革、金属材料以及印刷和雕刻来解读新书籍。

具有年代感的信纸装裱后订在木板上,象征着历史的记录,书籍的封套用皮革制成,保留了设计的风格。

第三章 吕敬人书籍设计的融合之美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设计提出了创新,以本土和东方相结合,造型和科技相结合的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吕敬人的书籍设计借鉴了日本书籍设计的理念。他利用我国本土文化资源,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的方法,构建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书籍设计理念和体系。促进了中国滞后的设计理念和想法。

吕敬人通过实验性的实践活动 探索了传统与现代书籍设计的“融合之美”,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注入了新的理念,贡献了巨大力量。

3.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现浓厚的本土文化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典雅和佛教思想的空灵在古代书籍设计中也有体现。我认为现代书籍设计也应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传统的、民族的元素为出发点。现代中国书籍设计的重要理念是继承传统,展示本土文化。吕敬人先生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元素,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和个性特点。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重构和整合,展现中国古文明的魅力。

现代书籍设计一直追求的审美取向,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点。吕敬人认为,想要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从本质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书籍设计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只有这样,中国书籍设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1.1 装帧形式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中国古代书籍的形式经历了卷轴、旋风、经折、包背和线装等等,古代书籍装帧的形式反映古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

今天,现代书籍装帧仍然离不开古代传统的形式,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比如,经折装的形式是折子形状,现代函套形式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化而来。线装作为古代装帧的最后形式,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气息,它也是现代书籍设计经常使用的一种装订形式。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想要将中国博大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古代装订工艺和内涵与现代发展的工艺理念相结合,形成传统之美。

3.1.2 材料工艺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古代书籍的材料主要是兽骨、竹简、丝帛和纸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书籍装帧所使用的材料也增加了种类,纸张的纹理也有了变化。

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共产党宣言》,材料是使用了金丝楠木和羊皮,表现出浓郁的历史感和厚重感。《朱熹榜书千字文》复制了“朱熹”字体做封面,又增加了传统水墨粗犷豪放的元素,在保留古朴风格的同时融合了现代设计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内外无不展示着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

3.1.3 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设计的整体性对于书籍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整体性的设计能让读者体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好的感受。有助于充分展示时空的连续性。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敦煌石窟全集》的设计尊重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将图像、文字、和民间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在排版和设计上力求表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需求,整本书体现了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3.2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之美,尽显国际性文化

中国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书卷文化是现代书籍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要想让中国的书籍设计走向世界,还要与时俱进。中国书籍设计遵循的理念是平面素养,这种理念是基于西方设计理念的准则。作品《赵氏孤儿》是我国赠送重要领导人的尊贵礼物,这本书的封皮是双面的,封套使用了布为材料,以贴签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国传统纹样也应用其中,中西放风格的印刷方面也有不同。中国的木版印刷和西方字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图3-2 赵氏孤儿

3.2.1 东方“传神”与西方“写实”的融合

运用写实的手法或者使用现实生活中的照片来进行设计,是西方书籍设计最常用的方法。中国人讲究内涵的体现,意境的表达,以物传神是中国人所推崇的。吕敬人的书籍设计始终在追求一种素雅之美,他希望引导读者通过设计和使用现代书籍来了解它的语言从而传达中国文化的魅力。通过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书籍,我们深切地能感受到这种无形的感受,这种超越一切的静态美是一种精神享受。《灵韵天成》、《蕴芳含香》和《闲情雅质》是一套介绍不同种类茶的生活类的书,这几本书籍的设计更直观地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将写意与写实的手法相结合,用优雅、贴近自然的设计语言诠释了书中的主题。其中,绿茶和乌龙茶的设计形式,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形式,通过中国水墨的特性与纸张相结合,有一种茶香飘逸的感觉,将写意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最后一本关于红茶的书籍,则借鉴西方文化,从形式到文字无不体现英式风格。

3.2.2 东方“内心感受”与西方“感官刺激”的融合

中西方书籍设计最大的差异就是:西方设计注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或者夸张的形式来让观众一眼就记住,而中国的书籍设计则表现的更含蓄了一些,淡雅的风格,流动的水墨风给人带来浓浓的中国风情。《中国记忆》这本书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书”。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就感觉到了浓厚的中国风。中国特有的盘扣装饰把书的封套分为上下两部分,使人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感受到了天地万物的博大。封面上用水墨晕染,书的名字用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中国红。书脊的设计也别具一格,用红色的线勾勒出中国传统纹样的图案,既有凹凸感又有代表性。整本书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艺术表达的差异。中国的东方艺术注重心灵的感受、灵感的传达。而西方则注重理性的逻辑表现。事实上,东西方艺术的展现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内涵的积累。我们从吕敬人先生的书中仔细品味,会发现他的书籍设计不仅有深厚的知识内涵也有灵感的体现。《中国记忆》这本书在视觉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中国特色,中华文化的刚与柔、阴与阳都在这本书上层层体现。准确传达出了中国人推崇的虚实结合的理念。

图3-3 中国记忆

第四章 当代设计发展趋势与书籍设计的反思

人类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生态与环保,也是现代设计界的一大主题。生态设计,又叫绿色设计。生产的生态化,是近几年一直在提及的社会问题,在各个领域提倡这一理念,不仅是节约、节能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它关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在书籍设计业倡导生态化,并非要求对所有书籍做程序化的设计适应这种潮流,而是要求设计师、出版业、印刷业,他们都可以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角度反思书籍设计。

在中国,一方面,大众对书籍消费欲望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书籍设计人才缺乏,书籍设计水平参差不齐,高品位的书籍和低廉的商品化书籍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书籍设计业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大众读物的水平上。现代书籍设计界,由吕敬人先生提出从古代固有的“装帧”逐渐向“书籍设计”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的书籍设计的现状,增强人们对一本书的功能和艺术语言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欣赏书籍的价值和魅力。这一行动开启了书籍设计业改变中国书籍设计面貌的序幕,经过十年的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书籍设计师在大众商品化的读物上关注较少,特别是对技术类和娱乐类的书籍投入不多。仔细关注近几届中国书籍设计展,可以发现,很多设计师都乐于设计文化价值高的书籍,因为可以大展身手。这类书籍很多装帧精细、考究。受到具有艺术气息的人的热爱同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读者手捧着这类读物,在阅读的同时还得小心翼翼,大众的质疑声是当然少不了的。所以,应该有更多的设计师关注群众日常消费书籍的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少一些高谈阔论,多一些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书籍设计落后的面貌,提升大众对书籍的欣赏品味。

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信心是推动书籍设计发展的重要条件。书籍设计的发展非一人所能为,需要带动整个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它的进步。无论是绿色设计还是以人为本,当代设计观念的不断更新对书籍设计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为书籍设计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在考验着设计师们的智慧和才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设计语言。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书籍设计的划新需要以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石,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书籍理念融合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书籍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