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尼阔隆洼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2018-10-09 07:26周洪亮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塘岩块甘孜

周洪亮,冯 伟



理塘尼阔隆洼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周洪亮1,冯 伟2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成都 610010;2.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尼阔隆洼金矿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矿体赋存于北北西向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及辉锑矿。黄铁矿化、毒砂化及辉锑矿化等热液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晚白垩世,在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生的一系列逆冲推覆作用产生的热变质作用与地表水、地下水结合,产生热卤水循环,萃取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沿断裂迁移至成矿有利部位,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床。

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尼阔隆洼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三江”地区东缘的重要成矿带,目前带中己发现了嘎拉、雄龙西、阿加隆洼、梭罗沟、马达柯、雄卡、阿达龙、那西、尼西达柯、色卡、卡诺、蒲青沟、尼多、西冲龙等一批金矿(床)点。其中,嘎拉、雄龙西、阿加隆洼、梭罗沟为大—中型金矿床。

该区地处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西侧(图1),日则—萨玛隆洼断裂以西的稻城小区主要出一套上三叠统非稳定型碎屑岩、海相火山岩为特色。其中沉积岩以复理石、类复理石建造为主,火山岩为海相的钙碱性、基性-中酸性岩,火山岩往往作为沉积岩的夹层出现。坐景寺-昴给断裂以东的雅江小区主要为一套巨厚、单调的上三叠统西康群复理石沉积。理塘蛇绿混杂岩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组成,其中基质主要由深水—半深水细碎屑沉积物及强变形构造混杂岩组成。岩块的组成则较为复杂,包含有理塘洋壳残片、陆缘裂离块体、洋内弧残块、裂谷火山-沉积岩岩块、灰岩岩块等。

图1 尼阔隆洼矿区区域地质图

E2-3-热鲁组;T3t-图姆沟组;T3q-曲嘎寺组;Tcg-村戈岩组;Tyc-伊策隆洼岩组;Tsm-萨玛隆洼岩组;TDs-达森隆洼岩组;PTc-擦岗隆洼岩组;Odw-斗巫巴岩组;ηλT3-晚三叠世黑云二长花岗岩;βμ-辉绿岩;β-玄武岩岩块;ca-灰岩岩块

区内断裂极发育,除日则-萨玛隆洼断裂、坐景寺-昴给断裂为边界断裂外,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各岩组之间均以断层接触。断裂以近南北向为主,北西向次之,断裂性质以主要压性为主,张性次之。

在矿区北西及南西发育晚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体。岩体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负Eu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特点,为晚三叠世理塘洋盆向西俯冲形成的义敦岛弧火山—岩浆带的组成部分。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矿区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西侧(图2),地层出露有三叠纪萨玛隆洼岩组、村戈岩组及伊策隆洼岩组。各岩组间为断层接触。

1)萨玛隆洼岩组,主要岩性为青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深灰色薄层千枚岩、灰色薄层状板岩、青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变质石英砂岩。该岩组内见有玄武岩、辉绿岩等呈小岩块分布。构成该岩组主体的千枚岩劈理发育,发生褶皱变形,石英脉多弯曲变形呈“S”形,局部膨大呈石英团块。

图2 尼阔隆洼矿区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三叠系村戈岩组;3-三叠系伊策隆洼岩组;4-玄武岩;5-凝灰岩;6-变质砂岩;7-灰岩岩块;8-辉绿岩脉;9-矿化蚀变带及编号;10-矿体及编号;11-逆断层及编号

2)村戈岩组,基质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及泥质板岩等。岩石变形破碎强烈,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灰岩以岩块形式呈不规则棱角状、透镜状在玄武岩分布,接触带灰岩具显明的重结晶和碎裂岩化。

3)伊策隆洼岩组,位于矿区西部及东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变质岩屑石英砂岩、灰色薄层绢云石英千枚岩、青灰色薄层粉砂质板岩。内部混杂散布有玄武岩、凝灰岩、灰岩岩块。岩层劈理较为发育,局部总体发生揉皱。

1.2 构造

矿区内构造主要有断裂、节理、片理及揉皱,断裂主要为萨玛隆洼岩组、伊策隆洼岩组及村戈岩组之间的分界断裂(F1、F2、F3),节理裂隙、片理化及揉皱主要在断裂附近较发育。

1)F1断裂,为萨玛隆洼岩组与伊策隆洼岩组的分界断裂,断面倾向东,上盘为伊策隆洼岩组,下盘为萨玛隆洼岩组。接触带处发育10~15m宽的破碎带,带内见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普遍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2)F2断裂,为伊策隆洼岩组与村戈岩组的分界断裂,断层倾向南西。断层上盘为伊策隆洼岩组,下盘为村戈岩组。接触带处发育15~30m的破碎带,带内见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普遍具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等。

3)F3断裂,为村戈岩组与伊策隆洼岩组的分界断裂,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断裂。断层上盘为伊策隆洼岩组变质砂岩,岩石较破碎,硅化较强;下盘为村戈岩组凝灰岩,片理化极发育。见20~50m断层破碎带,带内岩石变形较强,可见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及构造透镜体。

1.3 岩浆岩

1)侵入岩,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仅在矿区东边发现一小型燕山期闪长岩体。另在矿区内发育近南北向辉绿岩脉体,呈近南北侵入于村戈岩组玄武质凝灰岩中。

2)火山岩,矿区内火山岩为村戈岩组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主要以基质形式分布于村戈岩组中;在伊策隆洼岩组和萨玛隆洼岩组中玄武岩则呈岩块形式分布。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现己圈定3个矿体,赋存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三叠系村戈岩组玄武质凝灰岩中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中,受构造制约(图3)。

1)①号矿体,表出露长度约100m,宽3~11m,产状78°~85°∠70°~80°,矿体总体呈透镜状,顶板为玄武质凝灰岩、泥质板岩、变质砂岩,底板主要为玄武质凝灰岩。

2)②号矿体:分布于①号矿体东侧约30m,呈透镜状与①号矿体大致平行。矿体地表出露长度约60m,宽1~6m,产状70°∠75°;顶、底板均为片理化玄武质凝灰岩、变质砂岩。

3)③号矿体,为浅部盲矿体,分布于P0勘查线ZZK03钻孔中。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剖面上大致与①号矿体呈平行。矿体顶板为粉砂质板岩,底板为玄武岩。

2.2 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约占3%~5%,除金外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少量褐铁矿及金红石;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绢云母。

矿石类型分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含砷硫化物矿石),特征如下:

1)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地表,矿石有它形晶、交代和残余假象等结构;具块状、细脉状、网脉状、角砾状等构造。

2)原生矿石,主要分布于地面10~20m以下,矿石主要有变砂状、微晶、隐晶、自形—半自形、碎裂等结构;主要为块状、浸染状、细脉状、角砾状等构造。

2.3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有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

2.4 找矿标志

1)村戈岩组中的基性火山岩及萨玛隆洼岩组火山-沉积建造是该区找矿的地层标志。

2)F1、F2、F3断裂附近的北北西及北北东向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为该区找矿的构造标志。

3)地表氧化后呈铁红色的构造破碎带是该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4)Au-As-Sb元素异常组合是该区找矿的化探标志

5)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该区找矿的最重要的热液蚀变标志。

3 成矿模式

尼阔隆洼金矿矿体赋存于村戈岩组中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中,矿石除金以外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少量褐铁矿及金红石,具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等热液蚀变组合,根据其地质特征,认为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带中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中的金含量为5.56×10-9~5.90×10-9(付小方,2003)[6],因此认为该区金成矿主要来源于村戈岩组中的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

综合矿区地质特征,结合前人资料,初步认为尼阔隆洼金矿成矿模式为: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迅速扩张,发育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岩系,金元素主要赋存于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期后的深水浊积岩中,形成了初始的矿源层。中-晚三叠世,理塘洋壳由东向西开始俯冲消减,至早白垩世结束俯冲,形成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晚白垩世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受到陆内汇聚作用,在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逆冲推覆作用,在混杂岩带内形成了一系列的北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次级断裂,这些断裂成为了含矿热液迁移通道和富集场所。同时,逆冲推覆作用产生的热变质作用与地表水、地下水结合,产生热卤水循环。热卤水在迁移的过程中萃取了村戈岩组中(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的金元素,形成了含矿热液。含矿热液沿断裂迁移至成矿有利部位(次级构造破碎带),由于围岩、温度、压力条件的改变,发了交代、充填作用,从而使金元素富集,形成金矿床。

[1] 晏子贵. 甘孜-理塘断裂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浅析[J].西南冶金地质经济.2003,21(1).

[2] 夏廷高,孙传敏等.四川阿加隆洼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J].地质与勘探.2006,42(3).

[3] 李志坚,杨元忠等.四川省宰乌隆洼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J].2007,9(1).

[4] 杨伟寿,胡正文等.四川甘孜_理塘断裂带中段阿加隆洼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J].中国地质.2007,34(1).

[5] 邹富光,毛英.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床地质.2012,31.

[6] 付小方,应汉龙.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新生代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03,30(4).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tic Model for the Nikuolongwa Au Deposit in Litang, Sichuan

ZHOU Hong-liang FENG Wei

(1- No.109 Geological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0010; 2- Institute No.203, CNNC,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The Nikuolongwa Au deposit lies in the Garzê-Litang ophiiolitic mélange zone. The deposit occurs NNW-trending secondary structure fracture zone. The Au deposit belongs to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The Au ore is composed of pyrite, arsenopyrite and stibnite. Pyritization, arsenopyritization and stibnite mineralization was related to Au mineralization. The ore fluids were derived from a hot brine as mixture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meteoric water during thermal metamorphism resulting from a series of thrusting.

Au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genetic model; Nikuolongwa

2017-10-15

周洪亮(1985-),男,重庆梁平县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

P618.51

A

1006-0995(2018)03-0416-04

10.3969/j.issn.1006-0995.2018.03.015

猜你喜欢
理塘岩块甘孜
基于PRAC法则的理塘抖音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调查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从“丁真走红”谈脱贫攻坚新路径
川藏高原甘孜
岩质反倾边坡复合倾倒破坏分析
大倾角煤层开采倾向砌体结构稳定性分析
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岩块的弹性模量及岩体单位弹性抗力系数的确定方法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