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莲, 张元萍, 李万敏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1], 临床治疗过程中若使用药物稍有不慎,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加速恶化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寻求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研究者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胺碘酮是目前心律失常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是目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2-3]。本研究选取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且符合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率失常的相关诊断标准[4-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6-7]: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不能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将82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45.85±3.37)岁,心肌梗死11例、缺血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1例、Ⅲ级12例、Ⅳ级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6~72岁,平均(35.69±3.97)岁,心肌梗死13例、缺血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10例、Ⅳ级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主要内容为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胺碘酮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75 mg, 加入生理盐水20 mL进行静脉注射给药,时间10 min, 之后按照1.0~1.5 mg/min速度维持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可减量为0.5 mg/min。对于控制效果欠佳或者心律失常反复的患者,每隔30 min增加1次,增加负荷量为75 mg, 但需控制患者24 h内静脉总量≤800 mg。当患者心率下降后予口服给药,给药量为每日400 mg。在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及时静注给予肾上腺素和胺碘酮。
1.2.2 护理方法: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①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情况进行定时观察与记录,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有效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电图进行密切监测,必要时停药。② 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患者受心律失常的影响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确保血钾水平≥4.0 mmol/L。③ 避免甲状腺功能损伤。对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密切监测,碘胺酮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甲状腺功能障碍,尤其是老龄患者采用碘胺酮治疗时容易发生甲状腺萎缩或者纤维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保证用药安全。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耐心认真回答患者疑问,安慰患者,并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食盐摄入量; 保证患者病房环境舒适、安逸,保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指导患者有效呼吸,进行体位锻炼,确保患者采取最有利的通气体位。④ 用药护理。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认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并准备好相关急救用品,包括除颤器等。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胺碘酮的给药速度,加强巡视,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同时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分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指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有效,指患者心律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无效,指患者心律、血压等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治疗前, 2组间心率和血压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情况比较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1例、静脉炎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5%;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1例、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胺碘酮是一种碘化苯并呋喃的衍生物,可有效阻滞钾离子的复极化电流,进而增加患者的折返波长,对室速产生抑制或者终止效果[10-11]。临床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常伴随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以及心肌收缩下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等,对于该类患者往往需要及时治疗心律失常,但不能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2-13]。胺碘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为静脉给药,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室率,且负性肌力作用较小[14], 因此,对于此类型患者胺碘酮是首选药物。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延长心室以及心房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和逆向的有效不应期[15-16]。因此,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来说,采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加重心力衰竭,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选取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和血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在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需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17-18]。本研究对2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常规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对并发症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认真记录心电图和心率的改变,同时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配合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