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2018-10-09 07:43:22韩慧莹罗建利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者供应链领域

季 晨 陈 沁 韩慧莹 贾 甫 罗建利

(1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3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对不同的供应链利益主体进行的战略性协调,目的在于提高单个公司和供应链整体绩效[1]。农产品供应链(ASC)是供应链在农业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它是指从田间到餐桌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物流和配送[2]。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ASCM)是对供应链主体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产品流、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进行管理,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效率,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风险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3][4]。 然而,相对工业领域的供应链,ASC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1)农产品是人类日常消费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2)农业生产受到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影响,因此供应链系统存在着更多、更强的不确定性;(3)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因此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冷链物流的成本更贵;(4)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是有机生命体,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动物福利和环境问题;(5)农业生产是全球雇佣人数最多的部门,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如性别歧视等)。因此,ASC的复杂性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议题的同时,也为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ASCM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ASC成员间的协作、安全标准的使用以及追溯体系的应用都有助于降低各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5][6]。其次,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整合优化可以帮助供应商有效地提供数量、品质和价格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7],从而构建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再者,通过与农业/食品企业或其他产业组织(如农民合作社)签订合同、参与供应链的交易,农户获得了更多进入市场的渠道[8][9],提高了收入[10][11]。因此,ASCM 有助于消除发展中国家经济减贫和不平等现象。ASCM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相关研究涉及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和运营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因而对两个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有悖于其复杂性及该领域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学术界的研究却仅有20余年的历史,ASCM尚未完全成为学术主流。国外对ASC的研究始于1995年,且稳步发展,更出现了与农产品产业链管理相关的专门期刊和研究机构,因此,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国对ASCM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在20余年的研究中,涌现了一批文献。但它们影响力有限,尚未得到主流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认可,也缺乏对ASCM的系统认识。

鉴于此,本文认为,很有必要客观、量化地总结国内外ASCM研究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把握ASCM的研究现状,进而探索ASCM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Scopus和CNKI中筛选的1604篇外文文献和501篇中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全面而系统地分析ASCM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尝试填补这一缺憾。

二、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一)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概况

ASC概念最早由农业经济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提出[12][13],早期有关 ASC 的文章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学者发表在影响力较低的运营管理类杂志上[14][15],使用的关键词包括:农业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品价值链等。目前,“ASCM”术语已经较为广泛地为农业相关学科(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例如: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所使用。从对国外ASC研究发展的过程统计可以发现(见图1),从1995年开始,学术界出现了零星的ASC研究。自1998年开始,相关研究的发表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自2005年之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标志着ASCM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日俱增。

图1 国外ASC研究发表量趋势表

(二)国外ASC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本文进一步从主要期刊、重要学术机构、主要作者、高被引文献、主要关键词等视角对ASCM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1.主要期刊。表1统计了发表ASCM论文数量最多的20种期刊,这20种期刊发表的ASC研究文献数量占该领域文献的32.5%。其中发表数量最多的期刊前三位是《British Food Journa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和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年发表量都达到50篇以上。这意味着它们是研究ASCM最重要的三本外文期刊。从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看,1.0以上的期刊有13种,占比65%,除了无数据的,低于1.0期刊的仅3种,占比15%。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的影响因子达到 4.959,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Food Control等几个主要期刊的影响因子都超过3.5。因此,总体而言,发表ASC的期刊的质量较高。从期刊涉及的领域来看,ASCM的相关研究并未局限发表在农业经济与管理和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期刊(8个)上,而且在运营管理/研究和供应链管理(7个),以及农业工程类(5个)的学术期刊上都有所涉及。这体现了ASCM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得到不同学科学者的重视,研究结论对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所贡献。国外关于ASCM的研究能够进入到农业经济和运营管理研究的主流。例如,Journal Of 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是一本瓦赫宁根大学主办的专门针对ASCM的期刊,也是瓦赫宁根大学主办的三大刊物之一。

2.重要学术机构分析。表2统计了发表ASCM相关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从地域分布来看,除中国科学院外,欧洲和北美的研究机构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力。从文献的数量来看,所有机构的发表量都达到30篇以上,其中,AAFC的年发表量达到50篇以上。以上数据反映了ASCM的研究集中在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发展中国家的ASC的研究尚未成型。

3.高产作者分析。表3根据论文数量描述了从事该领域研究较为重要的十位研究人员。最为高产作者是 Van Der Vorst, J.G.A.J(21 篇),其次是 Fearne, A(12 篇),Gellynck, X.,Manning, L.和Trienekens, J.H.并列第三(9篇)。 这十位作者都来自欧洲,其中荷兰4位,英国4位,德国和比利时各一位。值得注意的是,有三位作者(Van Der Vorst, J.G.A.J.;Trienekens, J.H.; Beulens,A.J.M.)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因此,从高产作者来看,欧洲是ASC研究的中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学者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表1 排名前20的期刊质量和学科

4.高被引文献分析。表4中列举的10篇高被引文献涉及了ASCM的各个方面,包括ASC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供应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涉农电商、ASC中的谈判力研究,供应链的重构,供应链中的性别问题,可替代的食品供应链以及综述类研究。由此可见,关于ASCM研究问题多元化。这些也代表着较为热门的研究议题。这10篇研究发表在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等高质量期刊上,引用次数都在200以上。

5.高频关键词分析。表5统计了该领域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关键词。其中,“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分别出现了90次和53次,表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是ASC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分别出现了77次和61次,说明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此外,“营销”“优化”“决策”“物流”和“食品市场”等词也是该领域的热门关键词,表明ASC的商学方向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同时,“创新”也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表明这些方向的研究也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关注。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ASCM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决策优化、市场营销和创新这几个方面。

6.国外研究的重要主题。通过研读了1604篇外文文献,将主要的研究主题分为6类(见表6)。其中有关供应链治理的研究占到了总研究量的近30%,是外文文献有关ASC研究的最大分支,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在这个研究主题下,有关治理/纵向整合与供应链绩效,食品安全,供应链议价能力关系的文献是主体。供应链优化建模属于运营研究(Operational Research)的分支,主要是通过随机动态模型的建立解决ASCM中的系统优化、风险控制、物流仓储的效率等问题。全球/跨境供应链管理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18.6%)。在这个主题下包含的方向主要包括:(1)跨境贸易对发展中国家ASC的影响;(2)跨境贸易对小农参与国际供应链的影响;(3)发展中国家的ASC;(4)跨境贸易造成的性别歧视问题。可持续性供应链分支同样获得了较多的关注(12.8%),这个主题中的文献主要讨论了可持续供应链产生的原因,实践和影响。食品短链/可替代性供应链也发展成为了ASC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或地方性食品的销售在距离生产农场的地方进行,因此形成了销售与生产之间距离较短的食品短链,本主题关注的主要食品短链形成的原因、实践和影响。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单独形成了一个研究分支,它主要涵盖了有关食品供应链的信息透明性和追溯性,以及他们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表4 引用最多的10篇文章

表5 标题中最常出现的词和最受欢迎的关键词

三、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一)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概况

图2 描述了国内ASC研究的发展过程。1997年,国内学术界出现了零星的ASCM研究,1997年到2005年间,国内ASC研究一直没有起色。2005年是该领域研究发展的转折点,研究数量显著增长,除了2009年,2015年和2016年文献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外,其余时间内的研究数量呈现出稳中略增的趋势,其中,2013年的文献数达到顶峰(65篇)。这表明,ASC领域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表6 外文文献的主要研究主题以及文献数

图2 国内ASC研究发表量趋势表

(二)国内ASC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以下从主要期刊、重要学术机构、主要作者、高被引文献、主要关键词等视角对国内ASCM进行进一步的文献分析。

1.主要期刊分析。表7统计了发表ASCM论文数最多的15本期刊,发表量占该领域文献总数的37%,是关注ASCM研究的主要期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期刊前三位分别是《中国农垦》《农业经济问题》和《世界农业》,发表量都达到10篇以上。这意味着它们是关注研究ASC领域最多的三本中文期刊。从期刊的影响力看,15本期刊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的期刊仅3份,且发表文章数量前三位只有1份为CSSCI来源期刊,这意味着ASC的研究尚未成为管理学或农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主流分支,相关研究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从涉及的领域来看,ASC研究较少的发表在管理学相关的杂志上(5本)。这表明相关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涉农经济管理的范畴内,而在管理学界引起的关注仍然较低,对管理学领域的贡献也更小。

表7 发表ASC研究文章最多的期刊(前15名)

2.重要研究机构分析。表8统计了发表ASC相关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从地域分布看,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外,东部和中部的发达省份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力。从文献数量来看,排名前5的高校发表的ASC的文献约占国内文献总数的8%,每个高校的发文数量不超过10篇,这表明我国ASC研究机构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研究集群。从研究机构类型看,有3所高校都是农业类高校,这表明ASC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类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

表8 主要发文机构(前5名)

3.高产作者分析。表9根据论文数量统计了国内从事ASC研究较为重要的十位研究人员。其中最为高产的作者是王凯(6篇),其次是张利痒、张喜才、周德翼和陈志贵(各3篇)。尽管如此,这几位作者在该领域发表文章的绝对数量都不高,表明相关作者的研究领域也并未仅仅专注在ASCM上。

4.高被引文献分析。表10列举了国内ASC研究领域的20篇高被引文献。从研究内容来看,他们涵盖了ASCM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安全与ASC的关系、ASC组织模式、价值链分析、ASC追溯体系、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金融、农超对接等,这表明国内对ASC的研究涉及了该领域研究的不同分支。从发表的期刊来看,这20篇文献全部发表在农业经济与管理和管理学的高质量期刊上,其中,《农业经济问题》8篇、《管理世界》3篇、《中国农村经济》2篇,排名前3的期刊引用量在100次以上,胡定寰发表在《中国农村经济》期刊上的《农产品“二元结构”论——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被引达到155次,说明在ASC的在不同分支领域都不乏有高质量的研究。高被引文献的作者重复率非常低,这说明ASCM研究的作者大多专注于该领域的不同分支。

5.高频关键词。表11统计了该领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其中“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分别出现了16次和6次,说明食品安全在我国的ASC研究中受关注度非常高。“农业产业化”(11次)和“全产业链”(11次)出现的频率较高,说明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方面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此外,“生鲜产品”(10 次)、“蔬菜”(8 次)和“蔬菜供应链”(5次)也是高频关键词,说明生鲜产品和蔬菜是ASC研究中较多关注的农产品品类。“超市”和“批发市场”各出现了4次,“物联网”出现了8次,显示了“农超对接”和“农业+物联网”是我国ASC研究中的一些特色主题。同时,“农村经济”也出现在高频词中,这说明ASC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这些高频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表9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表10 引用次数最高的20篇文章

表11 关键词统计

6.关注度的主要领域。作者通过手动对501篇文献进行了分类,并整理了目前ASCM重点关注的领域前15名(见表12)。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文献达到121篇,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营管理方向,重点探索了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主体以及农业整体产业化发展的作用。而食品安全是我国ASCM的重点关注方向,文献着重探讨了供应链管理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可持续供应链也进入了关注领域的前三位,相关文献为供应链管理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供应链物流”“价值链分析”“供应链+互联网/物联网”“供应链追溯体系”和“供应链协调”的相关研究都达到20篇以上,他们也是国内ASC研究关注度的重中之重。此外,国内学者还对“国外供应链管理经验介绍”“供应链金融”“农超对接”“供应链优化”“食品短链”“供应链绩效”以及“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方向给予了关注,虽然文献的绝对数量不多,但这些研究领域都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将来有可能成长为新的研究增长点。

表12 国内ASCM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前15名)

四、国内外ASCM研究的比较分析

本节从研究氛围(发展趋势和学术期刊)和研究实践(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学者与研究机构)两个方面对国内外ASC研究的异同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ASC的对比分析,更好地理解国内外研究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内ASC研究未来的方向。

从表13的结果来看,国内ASCM的研究亟需在研究氛围和研究实践上都有所改善。从研究氛围来看,首先,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有针对性的主流期刊,也缺乏质量较高的期刊的关注。没有主流期刊和高质量期刊的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将是非常困难的。反观国外的期刊,不仅传统的供应链/运营管理杂志上对该领域有较多的关注(如SCMIJ和IJOPE),农业经济与管理类的杂志也大量发表该领域的论文(如BFJ和IFAMAR)。因此,ASCM的蓬勃发展需要高质量主流期刊更多、更密切的关注。同时,业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多的涉农企业/合作社,一些世界知名的涉农或食品企业(如:雀巢、联合利华、四大粮仓ABCD公司、孟山都、泰森食品等)与学校以及科研院所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为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案例调研和写作资源。而我国的涉农/食品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不乏较为知名的品牌,但是对与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态度保守,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该领域学者对数据的采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如果ASC上的企业主体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来,将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同时研究人员对企业面临问题提出的建议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无疑是研究和实践的双赢。

表13 国内外ASC研究特征的比较分析

从研究实践来看,首先,国外ASCM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是基于管理学学科,将管理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ASC的实践中,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结论对管理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较多的贡献。而国内ASCM的学者大多来自农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缺乏深厚的管理学理论、实践基础和系统训练。虽然学者们能够较为敏锐和准确地提炼出ASC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但是研究大都停留在对问题的简单描述和分析的层面,以规范研究为主,甚少应用管理学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解释和总结,这也是为什么相关研究很难在质量较高的管理学期刊上发表的原因之一。因此,ASC领域的国内学者需要更多地学习和熟悉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与这些领域的学者加强合作,才有机会将该领域的研究做出新的高度。其次,国内外对供应链管理主题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外文文献对供应链治理/关系/纵向整合的关注度较高,而国内文献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不足。供应链治理研究涉及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战略管理和网络理论等理论基础,国内文献基于这些文献对ASC治理的研究还很缺乏。(2)外文文献对国际/全球供应链的不同子主题予以了关注,而国内对于全球/跨境供应链的研究只是零星的一些,刚刚起步。(3)国内ASCM的研究在供应链优化建模的领域几乎处在空白状态,运营研究(Operational Research)方向的国内学者缺乏对农产品领域的关注。(4)由于食品质量安全在我国是一个引起政府、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关注的议题,国内的ASCM较多的关注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另外,由于近几年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了供应链与电商相融合的领域。因此,国内ASC领域的学者可以更多地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目前尚未深入的领域,如供应链治理、全球供应链以及供应链优化建模等。而在已有的领域上深耕,继续探索更规范的研究方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同时,将带有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ASC更多地介绍给国际读者。从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来看,国外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欧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而国内的学者和其相应的研究机构还相对分散,并未形成一定的研究集群。

五、结论

基于Scopus和中国知网,本文手工整理获得的1604篇外文文献和501篇中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首次对国内外ASCM的发展脉络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方面,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国内研究在关键的供应链治理方面和全球(跨境)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国内研究仍然相对匮乏,特别是在供应链的建模与优化方面,国内研究尚处在空白状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该领域的国内学者未来可以关注的研究方向有:(1)对ASC的治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对我国ASC治理模式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背后动因进行探索,并提出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供应链治理模式优化的方案。(2)对在农产品国际贸易过程中形成的跨境ASC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对跨境ASCM的价值链分析,农户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参与农产品出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就业歧视问题。(3)对我国ASC的仓储物流、信息交换进行建模和优化,并提出优化我国ASC发展的物流和信息交换模式。

本文可能存在两个研究局限:一是本文研究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献,并没有将学术专著、会议论文、工作论文以及研究报告等纳入研究的范围;二是本文主要基于手动的描述性分析和引文分析方法对ASC进行分析,并未使用更为复杂的文献计量方法(如共引分析和共词分析等),因此不能进一步深层次地揭示这些文献的内在联系。即便如此,作者寄希望于通过本文的研究,国内外的相关学者能够给予这个领域应有的关注和专注,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高度。

猜你喜欢
学者供应链领域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学者介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