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耳穴镇痛的护理疗效

2018-10-09 08:59:54叶丽英缪建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耳穴腰椎间盘次数

叶丽英缪建辉

(1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骨一科,福建 宁德 352100;2 福建省宁德市医院药剂科,福建 宁德 352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现有约1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行手术治疗。同时,腰椎术后围术期疼痛是骨科病人最常见的问题,由于疼痛的刺激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2]。近10年来认识到疼痛存在着多靶点机制,而单一的止痛药物难以对所有类型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不良反应明显,故多模式镇痛是当代镇痛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不同药物的组合,不同镇痛方法的组合。目前常予阿片类药物和NSAIDs用于脊柱术后多模式镇痛,但注意非选择性NSAIDs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出现消化道出血反应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较少,但存在心脑血管风险。部分临床研究提出耳穴埋豆用于术后镇痛取得满意成效,但用于脊柱术后镇痛的报道尚少,本研究自2016年4月—2017年8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在原有镇痛泵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法镇痛,在减轻疼痛程度和减少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泵不良反应,两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骨伤一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4岁,平均(43.73±6.3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3岁,平均(42.48±6.59) 岁。2组年龄、性别、病情、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症参考《骨科手术学》[4]标准。

1.3 纳入标准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且所选取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均适宜行耳穴埋豆治疗。

1.4 排除标准 腰椎失稳行内固定手术者,术后血肿、感染者,术后复发2次手术者,对镇痛泵反应严重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及精神疾病障碍者;严重心脏病及肝肾功能衰竭者;习惯性流产者;外耳患溃疡湿疹者;因其他疾病原因不能进行耳穴贴压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药物选择 王不留行籽贴片,面积0.5 cm×0.5 cm;镇痛泵内含恩丹西酮16 mg,舒芬太尼120~140 μg,曲马多400~50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

1.5.2 实施方法 所有患者及家属在术前行疼痛评分、耳穴按压及围手术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宣教。术前对患者的内科疾病都进行了满意的治疗和控制。60例入组患者均有同一个医疗小组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修补术。试验组除使用镇痛泵外,术后即刻行耳穴埋豆。操作前先进行耳廓望诊,操作者左手持患者耳背,右手持探棒,以均匀柔和的力量探寻耳穴压痛点,按压片刻有压痕为贴压标识,耳部选取的是神门、皮质下、腰椎 、三焦、耳甲穴位,用75%的酒精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贴片对准敏感点贴压好,贴压时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按揉1 min,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之出现酸、麻、胀、痛为宜。埋豆期间(3 d),每日早、中、晚各按压1次,每次1 min,两耳同时使用。对照组仅使用镇痛泵100 mL,平均剂量2 mL/h,按压1次剂量为0.5 mL,每两次按压之间需间隔15 min,48 h拔除镇痛泵。

1.6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疼痛程度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泵不良反应。采用模拟评分表(VAS)对2组术后24 h、48 h、72 h进行疼痛评估,让病人在表上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为其评出分数,分值越大,疼痛越剧烈,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5]。统计2组术后24 h、48 h(每24 h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及镇痛泵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记录,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利用SPSS 15.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3 d内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手术后3 d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24、48、72 h VAS评分 (,分)

表1 术后24、48、72 h VAS评分 (,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 4 h 术后4 8 h试验组 3 0 2.7 3±0.5 2 2.1 7±0.7 0术后7 2 h 1.8 3±0.5 9对照组 3 0 3.1 2±0.4 5 2.5 7±0.7 3 2.1 3±0.3 5 t值 2.1 1 2 2 2.1 7 1 2.3 9 6 5 P值 0.0 3 9 0 0.0 3 4 0 0.0 1 9 8

2.2 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 2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为0~10次,试验组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24 h

表2 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24 h

组别 例数 术后24 h 术后48 h试验组 30 4.35±0.51 5.02±0.85对照组 30 7.59±0.71 9.78±0.67 t值 2.125 2.715 P值 0.035 0.011

2.3 2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次数比较 2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次数为0~10次,试验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次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24、48 h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次数/24 h (次)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由于组织受到手术的刺激和损伤,软组织和神经出现水肿或炎性反应,以及病人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引起疼痛反应。以往单纯给予中枢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方法难于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多模式镇痛。目前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有物理疗法,如冷敷;药物治疗,有作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前列腺素;产生解热镇痛作用的对乙酞氨基酚类药物;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由两个或以上药物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组成的复方镇痛药等。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能加快术后机体恢复,减少因疼痛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源。但是过多的镇痛药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弱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反而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中医认为疼痛是机体局部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而致,故如能疏通经络气血,就可起到止痛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耳窍。”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点,即耳穴[6]。刺激耳穴可对相应脏腑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神门有镇静、镇痛、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缓解大脑皮质紧张状态,并有抗炎、止痛作用;三焦为气穴,有理气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腰骶椎是病变相应部位取穴,是止痛的要穴,使气至病所,经脉疏通,达到活血、止痛之功效[7];耳甲穴为脾胃疾病参考穴,有消食止呕的作用。上述耳穴联用协同镇痛,使患者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目前在耳穴和相应的躯体部位之间尚未发现确切的形态学上的通路存在,但临床和实验的研究已经证实刺激不同的耳穴可引起相应躯体部位的反应[8]。大量的文献报道已经证明了耳穴能减轻疼痛和焦虑,包括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9],髋部置换术后的疼痛及焦虑[10]等。本研究发现耳穴埋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3 d内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且镇痛泵按压次数即自控追加镇痛类药物也较对照组少(P<0.05)。分析原因,刺激耳穴使机体增加了制造内啡肽的能力,从而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可调动体液的抗痛因素,提高痛阈,并改善器官功能;耳穴的刺激冲动传至相应中枢神经部位后,与疼痛部位传来的冲动相互作用,减轻了疼痛[11]。因此我们认为耳穴刺激是一种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有效的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不仅可协同镇痛泵提高痛阈,还可减少单位时间内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该方法不仅体现中医治病遵循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同时有着费用低,操作简便、无创的优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猜你喜欢
耳穴腰椎间盘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商用汽车(2021年4期)2021-10-13 07:1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0
依据“次数”求概率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