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2018-10-09 03:34
西部特种设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供给制造业

龙 顺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涉及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关系国计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已经广泛融入到生产、生活之中,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生活需求四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下,我国特种设备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就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决策为指引,立足新时代,紧跟新趋势,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特种设备行业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一、特种设备制造大而不强,行业发展亟待破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宏观市场来看,当前正处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在2010年就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品牌塑造上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亟须突破的瓶颈。

就特种设备生产制造来看,面临的困境依然雷同: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业的高端环节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一直被外资品牌“卡着脖子”,大而不强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关联的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行业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始终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设备的生产和加工牢牢掌握在手上,并采取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制造强国战略促进中国制造的提档升级。时至今日,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激发下,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迎来一个新时代,但如何适应新时代,拥抱新时代,特种设备制造行业应深思践行。

二、特种设备生产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有效推进

当前,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我国经济仍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关键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是根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压缩劣质供给生存空间,严厉打击市场中的伪造、仿冒、以次充好行为,让僵尸企业被淘汰关门。

特种设备的可靠安全重于泰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特种设备数量每年增幅均超过10%,应用广泛,需求巨大。我们的企业如何在世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夺得一席之地,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夺取成果,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我们的技术是现成的,较为缺乏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特种设备制造供给侧结构改革就应在这些方面发力,只要能与进口产品媲美并有效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就可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扩大有效供给。

三、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行业技术创新

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产出的比重达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我国是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制造能力的国家。目前,我国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创新创造不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前,与《中国制造2025》相呼应,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并将出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其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产生新的技术,另一方面推动技术创新;二是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特种设备产品中,增加其技术含量;三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融合的核心是以工业生产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在人工智能方面发力,紧随时代步伐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进步,将成为特种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发展提出的纲领性指引,同样对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四、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特种设备产品品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形象,离不开中国品牌在关键领域的崛起。

2016年10月,中国洛阳的TCK.W钢丝绳检测系统安装到了瑞士pizol索道和奥地利mellau索道。这项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检测技术,不但满足了欧盟索道指令的全部要求,而且比欧盟钢丝绳检测标准的要求做得更好。钢丝绳在矿山、石油、港口、钢铁、冶金等众多行业的用量非常大,是起重机、电梯、索道及各类大型提升运输设备的“生命线”。与此不匹配的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全球钢丝绳的安全监管却长期处于“重视但缺少技术手段”的尴尬状态。世界各国对钢丝绳的安全检测仍主要采用“眼睛看、卡尺量”等落后的人工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安全隐患容易被漏掉、检测成本高、浪费严重。许多看似平静安全的工作场景中,隐藏着随时发作的危险。中国TCK.W检测系统技术在国外高端索道市场的应用,实现了中国技术“把脉”世界特种设备生命线,是中国特种设备关联技术全球领先的一个示范。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品牌(服务品牌)建设依然相对滞后,存在品牌数量多、市场认可度较低的矛盾,品牌整体附加值低、竞争力弱。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坚持不懈、继续深入地鼓励和支持企业追求卓越品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卓越产品品牌。企业应具有全球视野、精品意识,通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强细节把控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并积极布局“走出去”,提高品牌影响力。

笔者建议,特种设备行业发展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科学判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谋划发展思路、确定目标规划、制定政策措施,主动参与“国之重器”铸造,大力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加快攻克先进材料、关键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加大创新投入,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成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在坚持质量效益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行业深化改革方面不懈努力,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发展环境,让知识、技术、劳动、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供给制造业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更正启事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