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同仁堂海外发展之路

2018-10-09 09:02王扬
中国新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国药同仁堂

| 文 · 王扬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北京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9年的历史,曾于1723年为清政府供奉御药,历经8代皇帝188年。

截至2017年底,同仁堂集团系统共拥有药品、医院制剂、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中药饮片6大类共2600余种产品,36个生产基地,110条通过国内外GMP认证的生产线;同仁堂商标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登记,零售终端及医疗机构超过2000家;内地医疗机构340家,海外74家,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有各种专利147件。

2018年5月29日,北京同仁堂国药(03613)由创业板转主板上市。

改革开放40年,同仁堂海外发展25年,对同仁堂国药而言,如何站上新起点,迎接新征程,让中国企业更进一步走向国际,是同仁堂国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为此,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丁永玲,揭开了同仁堂走向国际的故事。

转主板上市增强股份交易流动性 提升企业形象

作为同仁堂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发展平台,同仁堂国药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在2013年5月7日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用了10年时间,在香港地区逐步做强做大,建立稳固的发展根基。丁永玲指出,同仁堂国药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后,5年来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在香港地区乃至海外的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广。“在转主板后,同仁堂国药将会有海外发展的计划。下一步我们将以香港地区为桥梁,希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和业务,也会考虑并购。”

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是一直紧跟时代形势的,随着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开放,香港地区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波政策红利。同仁堂作为创业板的龙头企业,市值超过百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有实力,也有能力转主板的。”丁永玲说。

提到外界颇为关注的资金问题,丁永玲明确表示,目前公司账面资金约有20亿元,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足够支持发展,暂无配股等资本计划。“未来几年我们在投资开办各种形式的终端、建立本地化工厂、开展中西医结合项目等方面,资金都是非常充裕的。”

丁永玲表示,同仁堂国药转往主板上市,将增强股份的交易流动性,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也会被进一步挖掘,使得公司在公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转板对于同仁堂国药而言,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和责任意义,支持更多社会责任落地,关注更多弱势群体,为世界人民做更多的事。

海外发展要因地制宜 香港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外发展,顾名思义目标就是要走向海外。同仁堂的海外发展之路要追溯到1993年,从1993年在香港地区开办第一家药店,至今同仁堂的海外发展已有25年的历史。谈及当初为何将香港地区作为同仁堂海外发展的突破口,丁永玲回忆,是因为整个香港社会对中医药文化,对同仁堂中医药老字号品牌有良好的认知,对同仁堂的产品也有很多需求。丁永玲表示,“香港地区是一个中西共同体——社会、民生、经济,都是如此。在这里,发展的阻力小、潜力大,资本的灵活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多灵活性。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里都是传统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走出去’的切口。”

2016年11月,北京同仁堂进入南非,自此实现了五大洲布局。

丁永玲回忆:“1993年开店后,同仁堂国药通过香港地区辐射到澳门、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可以说同仁堂国际化格局的形成,就是以香港地区为桥梁。2004年同仁堂到香港地区成立了全资的国际公司,重点负责海外市场的规划布局、管理、发展,2004年之后我们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初步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目标,整个发展步伐非常稳健,成效也非常突出。”

为深耕香港市场,把香港市场做大做强,同仁堂国药选择在香港大埔工业园区建立同仁堂的生产研发基地,就是目前的同仁堂国药大埔生产基地,这里既生产传统中药产品,同时也面向海外研发生产国际市场需要的保健产品。

丁永玲解释,这样一个工厂形成了同仁堂在全球的全产业链闭环,对下一步很多好的产品能够“走出去”,走向海外国家传播中药文化,培养中医人才、发展中医药人才教育都大有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香港地区在金融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投融资方面的优势;在仓储物流航运方面也更加方便、快捷;在通讯信息方面也更高效。当时我们就想如果在香港地区成立公司,今后由它作为同仁堂全球发展的唯一平台,作为同仁堂全球品牌形象的代表、文化传播的窗口,通过香港地区真正走向世界,这里一定是最佳的选择。我们这么去想了,随后一切都是按照这样一个总体设计不断去推动我们的业务和投资发展。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仁堂“走出去”需打破壁垒 获得文化认同

现如今,同仁堂国药在海外拓展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最初同仁堂“走出去”的海外开拓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医药进入欧美市场会面临诸多贸易壁垒,这其中的辛酸也让丁永玲颇为难忘。

在丁永玲看来,同仁堂走向国际面临的最大壁垒就是文化认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一,外国民众普遍都不十分了解,接受起来就更加困难。“大夫给病患开汤药,谁愿意喝一碗苦药汤?现在相对年轻一点的国人都不太习惯,更何况是外国人。传统的大蜜丸,很多人也接受不了,觉得嗓子眼细,咽不下去。”

为使海外消费者接受中医药文化,同仁堂国药也在不断创新优化药品剂量和型号,完善药品的包装和文字。丁永玲表示,为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仁堂做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内部改革,这对于一个内向型的企业来说异常艰苦,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但最终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一方面,同仁堂在产业链上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成绩。另一方面,同仁堂在经济增长和市场布局上也取得了成就。“说得具体一些,就是通过2013年到2017年这5年的运作,同仁堂走进了世界五大洲,在2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40多家各类终端,产品行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商标注册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千万人因为同仁堂而享受到了正宗的中医药服务,上亿人通过同仁堂体验中医药文化,爱上传统中国智慧。”丁永玲说。

北京同仁堂迪拜公司经理为顾客介绍中药饮片。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病患是同仁堂最好的“代言人”

丁永玲说:“同仁堂的企业精神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秉承这样的企业文化,同仁堂在很多国家开展大型义诊,让民众体验中医的神奇魅力。

同仁堂进入南非之后,就曾为前曼德拉总统夫人提供诊疗。据丁永玲介绍,“83岁的老夫人刚到同仁堂店里的时候,是拄着拐杖坐着轮椅被人搀扶着来的,实事求是地说也就15分钟,给她做针灸和热敷,她居然就扔掉拐杖能站起来了。从那之后,中方经理每周两三次都会带着同仁堂的医生为她治疗,她的腿后来恢复得非常快,行走也不用再拄拐杖坐轮椅了。”

南非总统的女儿也是同仁堂的忠实消费者,她会定期到同仁堂来找医生针灸、拔罐,同时有选择地吃一些中药。这些都是同仁堂走出海外,不断获得文化认同的缩影。

为了让世界都能明白中医药,同仁堂在香港地区和海外也加大联合科研合作及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力度,和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都有合作科研项目,主攻品种就是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重点品种。

改革开放40年 同仁堂“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走上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同仁堂海外发展也经历了整整25个年头。同仁堂国药上市5周年,又在5周年之际成功实现转板,丁永玲说2018年对同仁堂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丁永玲表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鼓励我们走出去办店办厂,也就不会形成我们一系列的投资体系和业务模式,更不可能打造出如今的全产业链海外集团。可以说在初期我们借助国家政策‘走出去’确实受益匪浅。”

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从同仁堂国药选择到香港地区发展业务,到东南亚投资开办门店,到最终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业务落地,丁永玲将这一路走来的过程总结为“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走上去”的“四步走战略”。

北京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丁永铃与迪拜健康城自由区管理局主席、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夫人哈雅公主在北京同仁堂迪拜店开业仪式上。

丁永玲介绍,“走出去”就是让产品走出国门,在海外销售同仁堂的产品,让老百姓知道这是同仁堂的药。“走进去”则是指投资要走出去,品牌要落地,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看到世界各地的同仁堂店铺,门口挂着同仁堂金字招牌,里面有同仁堂产品的销售,还有北京来的名老中医坐堂,让海外民众知道可以选择同仁堂求医问药。“走下去”就是借助门店,不失时机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大型文化推广活动,赠医施药,借助节假日回馈消费者。比如说母亲节给女性赠送一些产品,提供一些特殊服务,包括开展讲座,为民众义诊,让民众感受中医、体验中医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海外国家的民众真正认识同仁堂,了解同仁堂,为他们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提供选择。这也是同仁堂成功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及实现业务落地成功的奥秘,通过文化推广让海外民众了解你,最终选择你。

通过实现前“三步走”,第四步的“走上去”则是让各个国家的高层(政府)来认可同仁堂,全方位支持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落地。这对推动中医在海外国家和地区立法也十分有效。正是通过这个“四步走”战略,同仁堂才能在海外扎根。

政策方面,自2016年以来,中医药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使中国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中医药也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形象,这也为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必要的政治身份。此外,《“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为中医药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发展成什么样的行业,设立了明确的路径。

同仁堂国际化发展的成就 是几代人拼搏奋斗的成果

从1996年起,丁永玲就在同仁堂出口部门工作,1998年在同仁堂出口公司任总经理,至今在同仁堂工作已经有20多个年头。谈到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她动情地说,“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我们将大部分精力全部投入到同仁堂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当中,现在回味起来,还是很艰辛的。我们的精神就是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我们到发达国家都是从零开始去创业,同仁堂的发展有了今天的成就,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丁永玲回忆,很多同仁堂的兄弟姐妹们兢兢业业地在外面工作,很多人在这20多年中经历了孩子生病、父母去世、兄长离开,但他们却都不能及时回到家人身边。“真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也是同仁堂作为一个国家知名中医药品牌,需要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一路走来,同仁堂国药在时代的浪潮中保证了可持续健康发展,其经验可以总结为“变则存,不变则废。”对于这家老字号的海外发展,适应时代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而唯一没变的,则是同仁堂创造健康,全球共享的初心。

展望未来 中医药改革任重而道远

展望未来,丁永玲表示,借助改革开放40年,企业也伴随着国家的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积极倡导努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这对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对于同仁堂,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丁永玲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当下有诸多红利政策,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合作、澜湄合作、金砖国家、G20、上合组织等,这其中或多或少都为中医药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有些甚至是历史性机遇。

目前,同仁堂正在努力践行国家倡议,让中医药走出国门,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医药文化传向世界,为全世界的百姓服务。丁永玲希望同仁堂国药能在中国努力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为海外民众的健康提供中国解决方案,提供中国传统智慧。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国药同仁堂
探秘东莞国药
抗击疫情 国药在行动(二)
抗击疫情 国药在行动(一)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王明辉:创造国药秘方的新传奇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