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2017年5月,我参与了我的导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丁奇教授主持的《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项目,在2个月的时间里,共有近50名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参与,实地走访了西城区的每一条街道。
初入胡同,我们看到了很多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传统民居建筑,还有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很多建筑,增添了些许历史的风情。随着走访的胡同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胡同中出现了很多“四不像”的问题。这是因为刻意仿古,但仿制不符合规制造成的。
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护传统,传承传统文化,但是却忽略了保护、传承的正确性。我们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必须要符合传统的规制。古代很多建筑形式,例如屋顶、门窗、规格等,有着严格的区分。正因如此,胡同的形态风貌就变得十分统一与协调,形成了传统的北京民居特点。
但是,现在的人在改造胡同时并未思考这些问题。很多民居喜欢使用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但其实琉璃瓦自古以来是皇室使用,民居只能使用灰瓦,而且对于颜色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就清朝而言,黄琉璃瓦用于帝王宫廷、陵庙;绿琉璃瓦用于王府;青琉璃瓦用于祭祀修建;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于帝王园林中的亭台楼榭。现在民居应采用小青瓦、灰色玻纤瓦、灰色彩钢瓦等与胡同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材料。
类似的还有颜色、材质的乱用。比如有些胡同里面墙体出现了大面积的黄色、绿色、蓝色等鲜艳颜色,但传承下来的老胡同建筑外墙是应该以青、灰色系为主。
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门的建造,并对门的规制做了规定。也正因此,衍生出许许多多门的文化来。
现代人依然重视门面,因此出现了很多过度装饰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家会在门上装饰以铜钉,以显得坚固、威严。但门钉是非常有讲究的,旧时以九为大为尊,所以皇室大门上会有横九竖九的八十一颗门钉。文武百官品级越低,自家门上的门钉越少。除了宫门,其他门只能用铁制门钉,不能用铜制的。平民百姓家则根本不能用门钉,更别提现在的铜钉。
中国人喜爱红色,特别是朱红色,因此有的人家将大门漆成了朱红色,这是违反规制的。古代,朱红色代表高贵与权威,一般是宫殿装饰的主色调。差一级的可以描上金边,下一级是绿色,然后是黑色,最低一级不涂颜色,用纯木质。所以,为了与老城整体风貌相协调,颜色宜用黑色、黑红净、棕色、木本色,忌大面积用红色。
过度装饰还有在门楼上不当使用油漆彩画的现象。我们看到有的人家门楼上过度使用油漆彩绘,甚至有的使用苏式彩绘。虽然苏式彩绘在起源地江浙一带可以用于私家住宅,但是自明代传入北京地区后,只在皇家和官吏的住宅上。至于庶民百姓的住宅,只准许油漆门窗,不许施以彩绘。
还有一些乱用装饰物、构筑物的现象,比如抱鼓石。抱鼓石又叫门枕石,有人称之为门墩或门当,是用来支撑大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几百年来抱鼓石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成為胡同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前,从一户人家门前抱鼓石的形状、大小、纹饰可以推断出这户人家是干什么的。如抱鼓石的形状是鼓形的,且个头较大,纹饰精美,石鼓上还有狮子造型的,大多是皇亲国戚;若石鼓上立的是瑞兽,则是立有军功的武官家;若抱鼓石的形状不是鼓形而是方形,状若书箱的,则一定是文官家。至于普通老百姓只能用一块体积小,没什么纹饰的石头来作门枕石,甚至只好用木头来固定自家的大门。
有的商业建筑采用鲜艳的颜色、西式风格的铁艺门窗,在传统的建筑中尤为不协调。正确的思路是要考虑门窗的样式、色彩、材质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以简洁风格为宜。鼓励采用传统工艺做法,建议采用木质或仿木材料门窗,可适当增加传统样式的窗棂装饰,这样在协调的同时又不失风格。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