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安徽 六安 237000)
(1)油机发电状态无法自动检测,这就造成在油机调度时,对油机是否空闲、是否可用需要进一步核查;
(2)由于油机的分散性、不确定性,油机的各种运行状况及大修保养状况均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从而给油机调度增加诸多盲目;
(3)虽然蓄电池的后备时长、可以在线监测出来,但何时发电、是否发电等调度指令仍需人工调度,同时对调度指令的执行也是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询问,给整个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烦;
(4)油机发电时长汇总及耗油统计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亦缺乏规范化的管控模式。
本方案正是综合现有油机调度的不完整性,增加了油机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分散的油机物品信息、位置信息、以及状态信息,全部在线显示在物联网管理平台上,同时将停电后的基站直流供电状况与油机物联网信息相连,充分发挥油机物联网平台作用,改变以前人们调度油机的习惯,将分散的油机通过物联网平台,自己去通知人们需要做的具体事情,提升工作效率。
本油机发电物联网管理平台的搭建,是将各自分散的油机分别赋予不同的物联网编码,然后根据油机物联网编码,开发出多台油机的物联信息,再经过无线传感器将油机的动态信息、物理位置、工作状况等信息通过确定的服务器展现在维护人员面前,从而实现油机的可视化管理、调度、维护、油耗自动汇总等功能。与此同时通过这唯一的油机编码,各级维护人员即可自动查询到对应编码下油机的工作状况 (如空闲、发电、发电时长、位置信息、责任人等),从而达到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油机的实际状况、性能指标,不仅方便维护人员准确调度油机,而且也方便油机的日常维护,以实现对油机的科学调度与维护管理。
图1
实现本物联网平台的硬件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发电量采集检测装置、GPS定位模块、GPRS传输模块、物联网平台等
(1)发电量采集检测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对油机发电的电压、电流的采集,再综合一定耗油参数,实现对油机发电量的综合运算,从而实现对油机发电状况的综合检测。
(2)GPS定位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发电油机的发电位置、存放位置、及调度位置等信息进行综合检测,为油机的精确调度提供帮助。
(3)GPRS传输模块:该模块是信息传输的重要途径,是将采集检测的各种信息通过该模块上传至物联网平台
(4)物联网平台:是显示油机的位置信息、调度信息、发电信息、故障信息、及耗油情况等的可视化平台,可供各级维护管理人员查看任一时间段的油机状况,为网络安全提供智能化的支撑平台。
油机发电期间,可通过油机内置的采集芯片,将发电电压、电流实时采集上来,同时结合发电机功率、发电时长,软件计算出发电量,并综合油机油耗参数,最终计算出每台油机的耗油量。电量检测装置在采集三相电压的同时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三相电流的数值,从而实现了油机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发电时长、发电电量、发电油耗等参数在网管中自动存储,并实时上传至物联网管理平台。
当移动基站(房)停电时,系统随根据直流电压的变化情况,将停电基站(房)按重要程度、服务区域等进行综合排序,并通过GPRS短信平台,将停电基站(房)信息显示在单独的窗口上,便于维护人员查看,同时为防止交流缺相、市电闪断带来的停电信息误告警,采取基站停电信息延迟5分钟后上传,确保市电停电的准确度。
基站(房)停电后,维护人员可通过物联网平台的停电窗口,查看到该时刻所有停电的基站(房),本调度方案是根据油机内置的GPS定位模块,实时检测出油机的经纬度位置,并将油机经纬度信息导入区域地图内,同时与基站经纬度信息相比对,自动寻找近距离停电基站位置信息,再综合基站停电时长、蓄电池供电时长、油机位置信息、基站保障等级等因素,将油机自动指派到待发电目的,同时生成油机调度指令,当调度指令发出后,系统便根据其内置的GPS定位功能,对于油机是否出发、油机在何位置、是否发电等信息进行全程检测,并可通过物联网平台在线查询,将大量的电话服务变成智能化、可视化的跟踪。同时对于来电后的基站,基站会立即退出停电窗口,并短信通知发电人员取消发电计划,对于成功发电的基站,系统将会自动记录发电油机的编码、发电时长、耗油情况等,实现油机发电调度的智能化。
油机发电后,发电时长、发电量、耗油量自动存储,并通过报表形式自动导出,方便维护管理人员采集。各级维护管理人员可通过该物联网平台随时随地查询油机的工作状况及耗油状况,
(1)将分散的油机物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相互联系在一起,油机的各种信息(如故障、大修、工作时长、报废时限等)均可集中于物联网编码之中;
(2)采用GPS导航功能,并结合区域地图,可实时查询油机的物理位置,使原有的电话查询网络化;
(3)采用了调度指令自动跟踪系统,避免了大量的电话跟踪与查询。
(1)可全面掌控所有网点的基站停电及发电情况,同时可实现对油机位置的可视化跟踪,节省了大量人工调度带来的繁杂性及不确定性。
(2)提升了发电及时率,同时也提升了网络供电的安全性。
(3)严格了发电费用的管理,规范了发电时长、油料消耗的标准,为各级维护管理人员提供了一条规范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