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吉莉君
美国哈佛大学珀金斯教授将智力表示为:智力=智商+策略+内容知识。同一环境下,人在智商和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显然,策略是影响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个体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学,是否善学,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策略性知识领悟的多少,运用得是否灵活。新课程将“策略”明确纳入数学学习的范畴中,意在凸显“策略意识”对人的数学思考以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近期我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第一课时,潜心探索,点滴积累, 偶发思考,有所顿悟。
策略存在于一切问题之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策略的朦胧意识,但策略的独特性又常常使问题表现出非常规性,无形中增加了策略学习的难度。教学中,从主题策略的需求出发,紧紧抓住 “认知基础”这个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进行必要的旧知回顾、新知铺垫,既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又为策略模型的建立进行巧妙孕伏。
【片段一】问题切入,感知“策略”魅力
出示题目1:妈妈买了3本相同的练习本,一共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1。
师:我们就来补充一个条件。
出示题目2:果园里有3行梨树,每行9棵。
师:那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梨树多少棵?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图2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更在于一种数学思考。因此,课始的回顾、初探环节的设计,为新知学习做好认知和方法上的准备,勾起学生对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出发两种已有策略的回忆,明确了数量关系,口答了计算过程,这些都为列表法成为探索新知的策略做了巧妙孕伏。
策略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类问题,而且对不同领域的问题的解决也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策略的形成,唯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因此,要达成策略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精心选取适宜体现策略价值的数学素材、数学问题,使学生自然生成策略运用的意识,于自然中感悟策略的意义与价值。
【片段二】实践研讨,体验“策略”形成
师:请同学集中注意力,给你5秒钟的时间观察题目。(5秒后隐去题目)
师:你能复述一下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吗?
生:忘记了、条件太多了……
师:能不能想想法子,把这些有点乱又有点繁的信息整理整理,把它们变得简洁一些、有序一些?(板书:简洁、有序)
老师精心创设了巧妙的情境,将一闪而过的题目作为研究的素材,呈现纷繁的信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整理的需要,领会整理的价值。策略问题解决的目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体悟与反思中落实“策略”。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从“策略”的角度来遴选问题,要树立“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的目标意识。
“策略”是一种思想意识,无法传授,需要学生通过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悟。策略的这种体验性决定了策略的教学必须在“观察、思考、猜测、操作、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依靠学生的不断体悟与反思予以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要注重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的锤炼,这个过程具体来说包括形成策略时教师“导”与学生“练”的过程。
【片段三】拓展延伸,指导“策略”应用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师:看看这两张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四年级的相关信息重复整理了。
师:当出现了两个或多个问题时,我们可以整理出所有信息,使用的时候再去进行选择,这样更简洁一些。
2. 出示练一练第 2 题
师:如果不把整理的过程写出来,你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当我们遇到一些条件和问题相对简单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题目上画一画、标一标,或是在我们的大脑里整理一下,这样对解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列表整理的本质在于发现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抓住学生整理信息时原生态的、多样化的资源,对学生真实记录单的层层对比中,凸显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经历了从看得见的“有形表格”到想在心里的“无形表格”的思考、演变过程。有了这样的思想引领,从有形到无形,丰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策略的建构应更多地关注“物质基础——解决问题中的‘问题’”这个根。巧妙的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寻求策略的理由;深刻的经历,让学生有一个体验策略的过程;及时的反思,让学生有一个提升策略的契机;灵活的运用,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策略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