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观念,把人们以前本应有但又被忽略的思考与实践凸显了出来,教学的目的不再只是传递和接受知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并不适合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找寻一种适应新时代的学习方式。因此,深度学习的研究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区分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国内,黎加厚教授首次论述了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笔者在此基础上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助学者引导下,学习者围绕某一问题,通过不断交互、知识转化、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此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将新旧知识、不同学科、知识与生活进行整合与建构、迁移与应用的高阶思维能力。
学习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学习共同体及其现实和虚拟的学习环境构成的功能整体,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其他学习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学习生态系统由两个学习环境、两种交互关系构成。
两个环境:即现实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信息网络时代,人类的学习出现“虚实两栖学习”的状态。现实学习环境是物质实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而网络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以电子化、虚拟化为支撑的虚拟学习环境。虚实两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深度学习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两者的融合利用为交互学习提供必要支撑。
两种交互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是学习主体之间、学习主体与环境之间形成交互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参与两方面的交互:第一,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际交互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之间和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灵活性和双向性。第二,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资源获取、吸纳及内化后,对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然后使知识外化。依据上述分析,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以及共同体中的其他个体构成的交互关系在虚实环境中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论积淀,还要有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深度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关键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专家、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构建核心是促进各个要素之间的交互,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学习生态系统则做到了对助学者和学习者的双面交互,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学习的认知程度分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即从简单的外显性学习层到复杂的内化认知过程,再到形成迁移与应用的学习结果层,这是一个由浅层逐渐过渡到深层学习的过程。基于学习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分析,遵循学习认知规律,笔者试图构建以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学习生态系统(见图)。在该系统中,思维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层到深层再到高阶思维。只有在高水平思维阶段,深度学习才能有效发生。
虚实两栖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属于外部大环境。课堂需要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深度学习提供环境支持。在此系统框架中,需要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环节中面对面引导和讨论设定的专题,而将虚拟课堂作为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平台,并在两种方式之间形成反馈系统,有效实现它们之间的充分结合。此阶段以媒介为基本交互平台,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属于外显行为层,学习者思维水平处于简单的浅层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中,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组成,同样属于学习的外显行为。首先,学习者通过获取、吸纳、内化学习资源获得知识增长,对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使知识外化,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学习体验。另外,学习者学习的发生也会受到学习资源不足的制约。因此,此环节中应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其次是学习者与认知工具的关系。系统提供合适、充足的技术工具,可以全面地支持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助学者的互动。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参与者之间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共同体内各成员之间的交互是共同体存在的表现。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内容的应用,重视对目标问题所涉及知识的整体理解,促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与深度学习强调知识整合的目标一致。
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大学生深度学习过程中的模型,是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个模型包含以下几部分:首先,在共同目标之上,基于自身特性确立各成员的具体发展目标。其次,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核心来达成此目标,即助学者能够带动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有效结合。再次,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与参与,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调动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成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同时,学习共同体中参与者的多方倾听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最后,将几项因素进行整合以促进学习者由“学会”知识转向“会学”知识转型,从而达成深度学习。整个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属于学习的外显行为,是向学习认知过程过渡的阶段。
深度学习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学生个人。在上述环境中,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涉及学习的认知过程及实现概念的转变,即学习者要在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有效的教学需要在考虑学习者的先前概念和原有知识结构的同时,激发学习者的自发概念系统向科学概念系统转变。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发展高阶创新思维能力,挖掘深层次的知识,理解复杂概念,让知识真正走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去。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是整个学习生态系统的中心,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习由浅向深推进、思维由低向高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深度学习的提出为大学生寻求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参考,也为高校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目标。高校构建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学习生态系统,发挥其在学习环境的创建、学习资源的丰富、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当然,此系统的构建需要更多的实践去支撑和完善,这就需要学习者及其他助学者不懈的努力,真正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