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要特征的科学概括,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精准定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点问题。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是人们观察、认识、说明一切事物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又是指导人们处理一切问题,努力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思想利器,所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我选择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分析矛盾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破解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解决主要矛盾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需求和生产之间矛盾的变化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变革。1981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质非常缺乏,很多想买的东西都买不到,所以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需求变得多元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延安人民同全国各地一样,过去盼吃得饱,有钱花,而现在人们希望子女上个好学校、看病少花钱、办事不求人;工作之余走进电影院、健身房、图书馆,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我们希望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过去冬天都习惯腌酸菜,不然冬天没有新鲜蔬菜吃,而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各种绿色蔬菜。但是,生产力在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低端消费品生产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边是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一面是制造业逐步壮大、各类商量琳琅满目,一面是马桶盖、奶粉、电饭煲等消费需求外溢。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同样我们要抓住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着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两个明显优势”,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低能耗、无污染、占地少、产出高的新经济企业。
二、质变是由量变积累而成的。解决主要矛盾需要把握适度原则
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积累而成的,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共产党人的多年不懈努力造就的。1987年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30年过去了,人民温饱问题已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也且行且近。在这个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关系的生动体现,没有一步步量的积累就不会有总体小康的实现,就不会实现从物质文化需求到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转变,更不会有落后生产力向不平衡不充分生产之间的转变。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促进质的飞跃,同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思想都告诫我们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的思想。放眼今日中国,无论是解决我国现在的社会矛盾,还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需要循序渐进,把握适度原则,等不得也急不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需要把解决矛盾的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前进,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做到蹄急步稳,发扬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破解矛盾,实现质变。
三、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解决主要矛盾把握“变”与“不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要延续上百年的历史阶段。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要肯定我们的国情“不变”,又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正确的把握变与不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同时准备把握社会主义矛盾的新变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下大力气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社保等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不断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将做大的经济“蛋糕”公平的分配到每个人身上,让小康路上一个人也不掉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解决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