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加强廉政建设的实践及历史启示

2018-09-30 08:42胡正勃
商情 2018年42期
关键词:华中根据地新四军

胡正勃

[摘要]今年是新四军成立八十周年,新四军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抗日大旗,挺身而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可歌可泣。新四军的廉政建设在今天看来仍然超越了时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四军 廉政建设

一、新四军加强廉政建设的原因

(一)部队构成的复杂

新四军最初是由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组成。在改编中,还有叶挺召集的一批故旧与知识分子,以及从延安派来的干部、抗大培训的新学员等。皖南事变后,新军部成立,陇海路南的八路军又编入了新四军的战斗序列。在敌后抗日斗争中,还吸收了大批当地干部,包括刚参加新四军的及从地方党政系统转入的,乃至一部分投诚的、俘虏的。可以说新四军干部战士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阶层,参军又有不同的动机,素质文化良莠不齐。有少数人是抱着升官发财的个人目的而来。陈毅曾指出:“本军内部现在存在着许多危险的倾向,如某些干部腐化堕落开小差,以及许多不良倾向之发生等。这就说明本军的少数分子已在蜕变。”

(二)尖锐的斗争环境

新四军处在日伪、顽、我“三角斗争”中,除了面临着残酷的敌后军事斗争外,敌方也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不停地进行反动宣传。因而,有一小部分人对革命厌倦,想个人享乐,不愿继续艰苦奋斗,有离开革命的倾向。还有一部分摆老资格,不求进步,只求报酬。

(三)华中抗日根据的经济基础是包括以私营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成份

根据地允许自由资本义经济发展,因而资本主义思想就不能不对共产党产生影响。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对利润的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或多或少渗透到党的队伍中来,在政治上讲条件,个别同志对工作消极,对群众漠不关心,但个人享乐思想却像烈火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四)长期封建统治史

中国是个有长期封建统治史的国家,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时刻侵袭中国共产党人的健康肌体,而我们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建立在农村,参加革命的不少是农民群众,一些落后的小农意识影响革命的进程。

新四军与国民党部队的本质区别在于: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本质上要求这支军队拥政爱民,建立廉洁的政权是历史的必然。

二、新四军加强廉政建设的实践

(一)依托教导团、党校、抗大开展廉政教育

1938年1月,军部移至南昌后,即决定创办教导队。1938年2月,新四军教导队正式开学,按照抗大的办学模式,结合新四军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管理。后经中央军委批准,教导队扩建为教导总队。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教育方针,部署和开展教学等相关活动。对学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树立为人类解放奋斗终身的信念。

新军部成立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党校、抗大的发展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加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教育等。1941年4月下旬华中局成立后,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要求。刘少奇提议在盐城创办华中局党校,着重培训华中部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1941年5月,华中党校正式开办,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基地,校址最初设在盐城登瀛桥河西边的一个大仓库里。党校主要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党史三门课。

抗大第5分校由苏北校及江北干校自1940年在盐城合编而成。第5分校由军部直接领导。从1941年1月至1942年初,抗大第5分校就举办两期,训练学员3004人。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时事政策、民运工作等。1942年12月,以抗大第5分校为基础,成立了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华中总分校,陈毅兼校长。至1942年5月,共有1个总分校,5个分校。军部成立后,全军的各旅、团级负责人,其中半数以上都经过了抗大的培训。

(二)利用整风运动开展廉政教育

新四军成立之初,特别将当时四个支队所属的八个团,分别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当中的一个字命名,作为对外代号。即一团为“保团”,二团为“持团”,以此类推,时刻提醒干部战士不忘传统、永葆本色。据原任新四军第一旅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大队长的束颖回忆: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并没有放松思想教育。那时晚上也开卧谈会。睡前5分钟,大家会躺在秸秆或稻草的地铺上,进行表扬、批评,或者谈心。大家都很坦诚,说话也不会拐弯抹角,团长、队长有什么错都敢讲,领导也没架子,有不对的地方就自我检讨。

1942年4月下旬开始整风运动,大致分两个层次,一是以团以上干部为重点,主要是通过学习中共中央规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2个整风文件,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思想路线,改进作风,增强党内外团结。二是对营以下干部和广大指战员,主要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开展反对不良倾向,提高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增强斗志和遵纪守法规念。各部队注重结合实际,通过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切实从思想源头解决贪污腐化等突出问题。比如第2师针对一些干部贪污腐化现象,在淮南新铺召开干部会议,从检查财经经济入手,开展反对贪污和腐化堕落,使少数犯严重错误的干部受到震动。

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增加了党性,提高了干部执行正确路线的自觉性;思想上,增强了免疫力,提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作风上,扫除了歪风邪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组织上,全面考查了干部,纯洁和巩固了干部队伍。

(三)注重法律法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华中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廉政法制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做到以法保廉,有法可依,以实现党中央制定的“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目标。首先,廉政施政纲领的制定。1941年,淮南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在公布的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规定:“厉行廉洁政府,肃清贪污”,“建立便利人民之司法制度,并保障人民检举告发任何工作人员罪行之自由”,“严格执行工作预计,工作检查与各级会报制度,并慎密考核干部”。同年,淮北行署的施政纲领规定:“整顿财政税收及地方公产,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统一收支,厉行节约,铲除贪污腐化,建立廉洁政治。”其次,惩治贪污条例的颁布。如1942年3月淮北抗日根据地颁布的《淮北苏皖地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凡人民或团体,对于贪污之公务人员,均有检举权。”盐阜区惩贪条例规定“贪污财物在抗币500元以上者处死刑”。再次,对公务员行为准则和奖惩任免条件的严格规范。1942年,苏中区颁布的《蘇中区各级行政人员公约》规定:“打破雇佣观念与地位规念,养成守法、奉公、廉洁清明的作风,不贪污,不受贿、不鱼肉人民,不藉公营私,不阳奉阴违,不浪费侵吞公款,不姑息或压迫下级,不欺骗或蔑视上级”等。华中抗日根据地还陆续出台了关于选拔、任用、考核和管理干部的条例,如《苏中区各级公务人员任免暂行条例》,《盐阜区司法任免奖惩待遇条例》等,这些条例对于保证干部的正常任免和干部队伍的廉洁以及打击贪污违法犯罪活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兴化第四区师特务营长李桂成贪污1000元执行枪决。苏中区四分区税务第四分局主任邢爱身贪污4000余元,依法枪决。

(四)建立财经工作机制,维护根据地经济秩序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地与贪污浪费作斗争,设立了一系列的财政部门,并规定了严格的经济纪律。到1943年,各根据地相继设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财政处、审计委员会、审计处、金库等财政机构,并建立各项财政制度。根据地确立了统筹统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及财政收支统一实行预决算制度,并决定财政收支由一个机关执行,在统筹统支的原则下,严格划分财务行政、财务会计、财务保管及财务审核4个系统,使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在1942年颁布的《华中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政策草案》中,对于根据地的各项财经工作的各项制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预决算制度要求:“各机关部队在每月开始的半个月应编造预算送到上级机关核准钱钞,每月终了应造决算送上级审核;反对借口游击环境不遵守预算制度的现象;严格执行不造预算不发钞、不送决算的纪律;反对不合实际敷衍了事的外交预算、不切实际执行预算和随便先用后报的作风”。如有人不遵守财经制度都会被视为有贪污嫌疑,并送至检察机关弹劾,在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注重建立监督机制,从机构上保证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首先通过参议会行使监督权力。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民主基础上,普遍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并按照“三三制”原则在县级以上单位建立了参议会,在区、乡、保设了人民代表会议,颁布了相应的组织法和组织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其宗旨和职权。如《苏中区县以下各级代表会组织法选举法》(草案)总则指出制定该法的宗旨是“为彻底实现民主政治,吸收广大人民参加政府工作,使政府能确切代表人民利益,并为人民所监督管理”。“对现任之行政人员之贪污、舞弊、渎职、违法行为有检举、弹劾之权”等。此外,根据地对参议员人身安全的保障权都作出了具体规定,确保参议会监察权能够有效开展和执行。其次,重视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权。刘少奇同志指出:“新四军吃了穿了人民的,就是人民养育的,就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完全有权批评它、教育它、指导它,要求它去为人民的福利而战斗。”傩北行署主任刘瑞龙曾说:“再好的政策也要出错,纲纪法规的力量有时而穷,独有人民的监督是无穷的力量”。

(六)心系百姓,改善民生

阜宁人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领导人刘少奇、陈毅,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等的关心支持下,经阜宁县参议会讨论决定修筑海堤,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担任修堤委员会主席。在县参议会讨论筑堤提案时,部分议员曾怀疑共产党与国民党一个样,是筹钱粮“中饱私囊”。但此次修筑海堤经费,经工程决算并公布于众,仅花费法币516986.85元,其中行政费用不到1/10,比实际所发行的65万元公债强,并于翌年由县抗日民主政府全部收回。而韩顽政府在此前所修的海堤比“宋公堤”矮小2/3,堤短3/10,却花费约合法币200万元,是“宋公堤”的3倍多。

为保证筑堤,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一边反“扫荡”和保护军部转移,一边抽出兵力保护民工筑堤,还在工地粮食供给困难时,将刚购进的12万元军粮全部无偿让给民工食用。堤成第二天,海啸便翻腾而至,水位比1939年大潮高出20厘米,时间延长20分钟,但新筑海堤高大坚实,屡经冲击,岿然不动。

坚固廉洁的宋公堤是现代版的范公堤,共产党人以人民的福祉为已任,天下为公的情怀赢得了民心,老百姓面对海浪冲击的坚固大堤,明白了一個道理: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

(七)运用报刊和文艺演出加强廉政宣传

1938年新四军进驻安徽后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创办的报刊有:《抗敌报》、《抗敌》杂志、《抗敌画报》、《拂晓报》、《抗敌报(江北版)》、《战士报》、《火线报》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抗敌报》恢复出刊,并创办了《敌国汇报》、《军事建设》刊物等。新四军改编的7个师及所属各旅基本上也都有报纸。华中抗日根据地先后出版了《江淮日报》、《江淮》杂志、《真理》、《新华报》、《苏中报》、《群众报》、《江潮报》、《盐阜报》、《盐阜大众报》、《拂晓报》、《团结报》、《七七报》、《老百姓报》、《苏南报》、《大江报》、《新浙东报》等。新四军利用所创办的报刊对广大指战员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情操、革命精神、优良作风教育以及纪律教育等。刘少奇在《江淮日报》、《真理》杂志上发表了很多重要讲演和文章,现已搜集到的就有23篇。

新四军还积极利用多种文艺形式进行廉政宣传和教育。新四军初建时,成立战地服务团,用进步的文化为部队服务,为抗日服务。成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苏北文化协会以及鲁迅实验话剧团、抗大文工团、军师鲁工团、八旅文工队等专业文艺团队。各文艺力量运用话剧、演唱、墙头诗、木刻以及淮剧多种艺术形式,在新四军与各根据地内从事抗日宣传。阿英创造多幕剧《李闯王》、夏征农的《甲申记》、李一氓的《九宫山》、马少波的《闯王进京》等优秀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

(八)厉行节约、艰苦奋斗

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应“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1942年7月他在给陈毅的信中也强调要“号召干部艰苦生活,实行严格的反对贪污浪费的斗争”,“为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光明前途与新中国的创造而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物质资财。”为此华中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生产节约运动,以养成公务人员勤政为公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提高党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如1942年新四军某师在8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取得了获益近500万元的辉煌成就。张云逸在二师供给会议上作了题为《克服浪费,厉行节约》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许多人都认识到贪污是犯罪行为,而忽视了“浪费是极严重的行为”,华中根据地在党、政、军、民各部门内部,在广大群众中展开提倡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运动。许多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如苏中二地委要求“办公用品多用代用品及廉价而经用的物品”:淮北区党委规定“用具装备,凡使用超过规定期限者,均有奖励”;新四军二师规定“一切公物,凡不注意保管爱护而破坏者,应照价赔偿或受相当处分”。经过动员,节约运动反对浪费成为普遍的现象。

三、新四军加强廉政建设的启示

(一)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

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还是制度靠得住,制度最管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经过对廉政工作的探索,根据地逐步构建起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在根据地建立起了廉洁为民的政府,整个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贪污腐败几乎绝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以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的廉政教育机制为前提,以维护根据地經济秩序的财经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增强反腐倡廉法制保障惩处贪腐机制为基础,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缺一不可。正是由于根据地廉政机制的有效构建,使得新四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严于律己、廉洁为民的铁军形象,获得了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其身正,不令而从”。在抗战年代,新四军的各级指挥员始终是部队的一面旗帜,他们严以律己、公私分明、淡泊名利,时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新四军领导干部给指战员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们就是一标杆,是指战员学习的榜样。1940年2月,身为军长的陈毅与张茜用两个喜字、一碗面、稻草铺床结了婚。谭震林师长以身作则,跟机关人员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菜,不允许搞特殊。新四军第六师供给部部长李建模兼任江南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处处长,几乎天天生活在黄金现钞堆里,但他严于律已,生活简朴,他还提倡一张纸用两面,一只信封用四次,堪称廉洁奉公的典范。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率部队趁夜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挺进苏北阜宁县益林镇东边的大王庄,刚进村,黄师长就下令:“一不准敲群众家门,二不准动群众的一草一木,三不准大声喧哗,惊醒群众。”当时黄克诚身体不好,黄的妻子唐棣华还带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冻出病来怎么办?警卫员只好找个草堆把唐棣华和孩子安顿下来。天亮了,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战士们衣帽上全是霜,村民们开门出了,一见这情景,十分感动。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新四军军部集中了国内许多有影响的专家和文化名人,如邹韬奋、钱俊瑞、范长江、阿英、李一氓、夏征农、朱克靖、彭康、冯定、刘季平、何士德、贺绿汀等人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姿、内容丰富的抗战文化。这一切都源于新四军对人才的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在艰苦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津贴高于军部其他人员。重建军部后,为了使专家学者、艺术家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特地在军部附近阜宁卖饭曹设立了“文化村”。不仅如此,还大量提拔任用知识分子。对于有能力,有特长,思想正确在部队中已有相当工作时间的知识分子干部应大胆提拔,各部并须将办理情形具报。正是由于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新四军人才济济,也能创造出许多艺术含量高,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的作品,有力的支持了抗战。

(四)发扬民主,依靠人民群众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逐步完善民主治腐的措施,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把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党的活力和凝聚力,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利用互联网快速及时准确的报道,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提高监督的效能。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在经过考察后,谈到对苏北根据地的印象时说:“民主政治的实现,三三制的彻底执行,使民主政治真正成为人民大众自己的政治”。“我看到才老百姓热烈拥护政府,使我对于十余年来为民主政治而奔走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我们共产党人在艰苦岁月中对民主执政的探索,是我们当前搞好廉政建设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华中根据地新四军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母亲在,家就在!”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窗台上的妈妈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图表对比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