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企业管理中的“理性”

2018-09-30 08:47李雪芹
商情 2018年40期
关键词:马斯洛资源管理理性

李雪芹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一个沿用至今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阶梯(后增至6个阶梯)。在管理学中,这样的理论同样能够帮助管理者理性对待被管理者的内心需求,从而优化激励方案,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 理性

众多管理的本质核心内容就在于提升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采用理性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再结合人性管理的方式,理性的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以及管理的质量,能够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以及具体责任人。人性管理的方式则主要是针对员工个体而言的,通常在众多管理方式当中,管理者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进行责任落实的,不仅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和实施奖惩制度的相关规则和流程,严格遵照规则和流程来进行奖惩,从而能对全程管控和对整个工作项目流程进行管控,还要兼顾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项目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员工,遵照规则和流程进行奖励,提升员工的主动性,维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效率。整个企业的工作执行力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率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以及企业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最终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激励理论是关于激励的基本规律、原理、机制及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励在管理活动中赖以发挥功能的理论基础。需要激励模式,是以需要为主要作用机制,针对员工需要的内容提供诱因,通过满足需要达到激励目的的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点包括: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种需要在员工的需要体系中处于不同层次地位;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行为的基本动力,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转而追求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需要对员工行为的激励作用更为强大、持久。同时,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会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如下层次,如下图所示:

“需求层次论”的应用价值在于,管理者可以根据五种基本需要对员工的多种需要加以归类和确认;然后针对未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求提供诱因,进行激励;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需要的激励作用。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直接切身关系到职工的自身利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中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公平公正的管理方法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能够保障每一个职工自身的权益。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要求企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员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员工绩效管理模式,从而对用工制度进行规范,并且不断地对企业工资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相应的工资管理制度,另外在企业当中员工的收入以及成本的损耗都需要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在实际工作考核當中,企业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疏通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在信息传递和业务交流中更加简单、便捷、高效,同时这种模式也让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降为最低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公正,助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直接切身关系到相关项目负责人及协调配合人的自身利益。管理项目需要对人员、流程、时间等关键要素进行量化,以时间为节点推进企业项目的完成,员工作为其中的一个因素需要服从整体项目管理的约束和要求。项目的复杂性特征,使得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对整体目标实现需要通过沟通和人性化的管理来化解。项目管理中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者至关重要,项目负责人在团队中已改变了传统的角色,成为了一个指导者、激励者和监督者,而项目管理人则发挥协调、沟通、保障、促进的作用。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平衡项目中不同员工之间的利益需求和资源协调矛盾,保证项目成员在工作中的充分自主和独立性,能够保证项目成员的工作环境范围不受外部影响。具体来看,项目管理需要由相关的负责人来担任其中的主导任务,包括把握项目的进程、项目的方向以及项目完成的质量,同时在整个项目的管理当中,需要一些相关的助手来帮助协调项目的进行,保证整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这些助理员工在整个项目管理当中也承担了非常多的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项目的管理需要充分考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不同人员的利益诉求点,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奖惩激励,从而不断地完善项目管理。

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应用理性管理方式,不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企业项目管理。理性管理的关键是量化了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同时又将大的目标进行了细分,使企业的资源在细分目标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员工在细分目标中更加专注和统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的感性变成项目管理的理性。项目管理的理性化让员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在结果未来考核目标更具有公平合理性。首先,建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型。建立项目管理为重的管理模型,就要建立项目负责人机制,用以保证理性管理的外部环境。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保证项目中每个员工的工作顺利完成。这种协调包括项目内部的资源、人员、时间的协调,还包括企业中不同项目之间的协调和项目与企业整体的协调。其次,加强整个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机制。项目负责人另外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员工紧密团结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项目团队的成员能够具有自己的发挥空间,能顺利完成自己的项目目标。企业项目管理的良好运行取决于整个团队的沟通交流情况,项目中每个员工的工作都直接关系着项目整体的完成进展。因此,企业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建立一定的沟通交流网络,加强项目管理内部的沟通交流,保证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工作的衔接和良好运行。再次,在整个项目当中,需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在整个项目管理进行的过程当中,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并且明确彼此之间的权责分配,使项目管理更加理性和有规则。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管理人之间应该共同承担风险,并且针对项目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来进行密切把控。

现代企业的发展环境日臻成熟,商业规则和交易信息日趋公开透明;理性管理有着比感性的人性化管理更严苛的一面。理性管理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立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充分考虑员工的内心需要,从而进行理性奖惩和目标激励;理性管理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能对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有所掌握,这就需要企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讨论与说明整个项目的进行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完成。在以结果作为考核唯一标准的要求下,个体的能力差异会非常突出,优秀员工会寻找到成长路径,并且对其他员工有着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不合格的员工也会逐渐地被淘汰。奖惩分明也是理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既能提高优秀员工的比例,也能淘汰不合格员工。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快车道,单纯依靠管理人的模式来管理企业会无形中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严重制约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理性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氛围,更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马斯洛资源管理理性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欲望膨胀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敲石工人的话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