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简单的共同体课堂

2018-09-30 06:26邓艳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润泽折纸本质

邓艳芳

《分数的基本性质》对于高年级数学老师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展示课、参赛课,我们都看过无数遍了;数学名师们的多种课例我们也常常学习。可是,今天听了李思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让我眼前一亮。

在课堂上,李思老师引领学生们探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践行着我们的课堂“三思考”,即:走进课堂前,没有我,学生能做什么?走出课堂后,离开我,学生又能做什么?走进课堂,有我在,能为学生做什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看似无心插柳,实则都蕴含着李思老师在设计上的“别有用心”。

1.倾听的魅力在于相互启发

唯有用心倾听,方能相互启发。在这节课上,每个学生在倾听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信任。探究的过程由最初的“我知道但不太明白”到课上协同學习后的“我不但知道又很清楚”。学生经历的各种操作体验,都是在同伴倾听后的相互启发和在老师倾听后的适时启发下发生的。

【课堂再现】

1号:我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证明1/2=2/4。1/2=1÷2=(1×2)÷(2×2)=2/4。

2号:你是用算式的方法计算证明的,我跟你的不一样,我是用折纸的方法证明它们也是相等的。(说完立即折起来,其他三人看得特别出神)

3号:通过你折纸的方法,我又想到了还可以画线段图证明。我们都试试?

(话音刚落,4人都动起了笔,画完后先后恍然大悟)

4号:我们再来用刚才的方法,验证一下新的一组分数吧。

2.润泽的魅力在于安全的氛围

李思老师的课堂充满了安全的润泽气息。学生想得不对,但没有同学直接指责“你不对”;同伴想得不全面,他们并没有急于为其讲解,更多地是倾听、信任、引导。

【课堂再现】

老师:我发现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很有特点,你们想看看吗?(老师转向那位同学)

老师: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

学生:老师,我的想法不对……(学生支支吾吾地说道)

老师:没关系的,或许你的思考能带给我们新的启发呢!

学生:我发现1/2和2/4不相等,而且我也验证了,它们并不相等。(悄悄举起自己的折纸)

老师:你们听清这位同学的想法了吗?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另一位同学:我知道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将同样大小的事物平均分才可以,我们组最初也忽略了这个问题。

老师:是啊,谢谢你提醒了我们研究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单位“1”相同,二是要平均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这个同学自豪地坐了下来)

3.设计的魅力在于学科本质

共同体课堂并不止于同伴间的润泽交流,而是要在交流、协同中掌握学科本质,使学生真正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在这节课上,李思老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把握学科本质,什么是关注学生的学。佐藤学老师在谈到学科本质的时候,强调具有实效性的共同体课堂要始终牢记“三角形关系”,即学科本质、基于协作的倾听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这节课上,李老师体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润泽折纸本质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induced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modification in Pt/Co based multilayers∗
回归本质
郑润泽作品
童年的本质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
折纸
折纸
折纸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