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求助现状分析

2018-09-30 06:43吴慧华朱咏欣梁健韵徐燕萍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现状

吴慧华 朱咏欣 梁健韵 徐燕萍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求助现状,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自编问卷《大学生心理求助意识调查问卷》进行随机不记名调查,研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尚未完善之处,分析大学生目前对于心理求助的看法和不对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士解决心理困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供学校相关部门参考,以期充分利用专业资源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改进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现状。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心理求助 现状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情感态度、观念意识日趋复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对于心理问题敏感,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待人处事中,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心理求助作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困难时,主动向外在社会资源寻求包括理解、支持、信息、建议、治疗方法等帮助以达到解决心理困扰、促进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心理求助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心理求助,指的是向受过专门训练或者专门认证的人员求助,诸如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师、心理卫生工作者等;另一类称为非专业心理求助,是指向非专业人员(如家人、朋友、学校里的普通教师)求助。目前,某些大学生心理求助意愿不乐观,这显示出心理求助这一途径的推广及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心理求助,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并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各大高校急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带领项目团队对某大学学生的心理求助现状做调查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学校相关部门参考,希望对今后改进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现状有所帮助。

一、调查概况

为了解该校学生心理求助的现状,本项目成员于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级到201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心理求助意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发放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向在校2014级—2017级的学生发放问卷,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其中2014级38人,2015级142人,2016级157人,2017级46人;男生53人,女生33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心理求助认知程度的调查

为了解该校大学生对“心理求助意识”认知层面情况,问卷设置了“您对心理求助的认知程度”、“您通过以下哪些渠道了解心理求助”等題目,结果如表1:

表1 认知层面的调查情况

如表1所示,44.13%的学生听说过心理求助,35.77%的学生了解过心理求助,8.62%的学生参与过心理求助,但仍有11.49%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也未参与过心理求助。这表明该学校对心理求助知识的宣传不够,导致学生对“心理求助”这一名词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初步的印象,没有进一步了解。大多数人基本是通过公众号推送和通过阅读书刊杂志等了解心理求助相关知识,少部分人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和心理讲座了解心理求助相关知识。这说明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工作仍然不够重视,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到位。因为我们学校从2016年才开始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所以本校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从未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许这是大学生对心理求助所知较少的另一个原因。

2.关于心理求助对象的调查

为了解该校学生在心理求助中寻求的对象情况,问卷中设置了“您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会试图寻找心理求助吗”、“当您遇到心理困扰时,您会进行哪些心理求助”的题目,结果如表2:

表2 心理求助对象的调查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57.18%的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会试图寻找心理求助,但仍有42.82%的大学生不会寻找心理求助。由此可知,该校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更倾向于寻找心理求助,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同时,在会寻求心理求助的大学生中,求助于朋友的人高达86.16%,求助于长辈的有44.65%,预约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只有21.41%,与陌生人网上聊天的仅有15.93%,到医院预约医生诊断的甚至不到10%。这说明该校大学生寻求的心理求助对象更多的是与自己亲密的人,而不是陌生人。

3.关于心理求助看法的调查

为了解该校学生对心理求助的看法情况,问卷中设置了“您是否会认为自己或别人有心理求助的想法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您认为当自己或别人遇到心理困扰时,没有选择进行心理求助的原因”的题目,结果如表3:

表3 心理求助看法的调查情况

从表3调查问卷的数据看,约72%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求助并不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而28%的大学生则认为进行心理求助或者有心理求助想法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不进行对外心理求助的原因有:自我消化心理问题,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外界对进行心理求助的人的看法,以及进行心理求助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心理求助或多或少对心理求助这一方式有抵触的情绪,对心理求助的认知不够充分。一提到心理求助,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只有“有病”或“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他们观念中的“病”或“心理问题”往往是精神病、神经病或心理变态。其实这是对心理求助的误解。大学生对于心理求助这一名词的认识不足,说明学校方面对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充分,心理知识宣传不够到位。

4.关于校内心理求助的调查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学校提供心理求助逐渐普及。为了解该校心理求助情况,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您认为学校提供心理求助的途径有哪些”、“您有参加过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吗”和“您认为学校提供心理求助的途径对您有帮助吗”。结果如表4:

表4 校内心理求助的调查情况

由表4可得,过半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方式开设心理讲座、组织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周边活动、开设心理课堂和开设线上答疑平台(公众号、网页或者APP)这四种。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的方式是出版校内心理教育期刊(包括线上或线下)。由此可得,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方式是多样的。但是,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显示:80.9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仅有19.06%的大学生有参加过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这说明尽管该校提供了多种心理求助方式,但参加其提供的心理求助的大学生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情况不容乐观。第三个问题的结果正是印证了该校心理求助情况不乐观的这一观点。在该校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看来,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方式只是可能对自己有帮助,认为确实有帮助的占17.75%,还有13.32%的认为没有帮助,20.63%的表示不清楚。因此,在该校的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于学校提供的心理求助方式是否有效仍处于迷惑的状态,这说明学校在进行心理求助的大学生的跟踪反馈工作上做得不够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该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尚未完善的地方有:一是学校对心理求助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二是学校在鼓励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方面的工作量不足,三是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改善以上三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落实心理求助的宣传工作

该校大学生对于心理求助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低认知、浅层次的程度,普遍缺乏较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心理求助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首要任务是把重心放在落实心理求助的宣传工作上。

首先,借助学校已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一渠道,对心理求助的概念、功能和途径进行解释说明,普及心理求助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求助的认知水平。

其次,进一步完善学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和应对方法的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康的心理观念、消除心理偏见,提高心理求助意识和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能力。

最后,采用多种心理教育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诸如心理剧、心理沙龙、心理越野营等,使大学生除了吸收课堂教育的知识外,还能通过课外活动了解关于心理求助的知识。

2.鼓励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关于求助倾向,国内外的研究者均发现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表现出先求诸己,后求诸人的倾向。很少有一遇到心理问题自己不做任何尝试就求助于人的现象。就求助对象来说,如果要寻求帮助,大多数人就愿意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帮助,而不愿意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2]。据调查研究发现,该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的主要对象是朋友和长辈,可知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未被大学生充分利用,為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大学生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一方面学校应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另一方面,学校应构建并完善心理求助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资源,更好地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服务。

3.提高学校专业心理服务水平

该校大学生对校内心理求助的使用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低,二是学校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因此,为提高心理求助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减少学生寻求心理求助却求助无门的情况发生,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有效利用率。另外,学校应完善网上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为学生建立动态的心理档案,使心理咨询工作更具针对性。最后,学校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各方面的心理理论培训,提高心理求助工作水平。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人数尚未达到省教育厅的最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也没有达到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同时,学校应强制要求双方签订保密协议以维护学生的隐私权,增强学生对心理咨询人员的信任感,让学生真正接受心理求助,从而提高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姚莹颖,陈精锋.我国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现状及教育对策[J].校园心理,2017,15(2).

[2]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8-894.

[3]郭琪.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求助行为调查[J].教育时空,2013(057).

[4]王萌.“求助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的先导作用[J].高校辅导员,2013(2).

[5]段文婷.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特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秦向荣,马莹.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的现状及思考——基于上海市1139名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2):92-96.

[7]李凤兰,周春晓,董虹媛.面临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8(6):72-79.

[8]Kung W. W.. Cultural and Practical Barriers to Seeking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for Chinese Americans[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4, 32(1):27-43.

[9]Warren J.R.,Kvasny L.. Barriers. Control and Identity in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African American Women[J]. J Health Disparities Res Pra,2010(3):68-90.

[10]郑亚楠,胡雯,赖月月.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污名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78-81.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XJ44。负责人:吴慧华。参与人:朱咏欣,梁健韵。

指导老师:徐燕萍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现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