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敏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美学从抽象的纯理论的学科向日常生活经验转变。费瑟斯通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美学向大众审美文化转变的标志。身体美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中一个具体的美学研究趋向,通过重视身体的感受经验使身心平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式地存在。关于身体美学我的见解是:身体美学旨在通过调节气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体感受,使自己的身体由内而外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器官能够协调正常运行。在此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从事日常生活以及追求更高级的精神生活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身体美学;审美存在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表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自后现代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审美需求方面逐渐提高,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日益模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不再仅仅满足它的基本需求而加入了更多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元素。如服饰的各种品牌风格、家居装饰的各种理念追求,以及追求外在形象美的整容、保养、保健项目的盛行。这些转变都昭示着审美已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呈现,在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有三种方式:一是艺术的亚文化,即在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二是指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谋划;三是指充斥于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二、身体美学的提出
从尼采到福柯,从梅洛一庞蒂到舒斯特曼,哲学的“身体转向”由来已久。舒斯特曼所建构的身体美学,其根基在于对世界整体性的追求。
在身体美学方面舒斯特曼的《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为我们梳理了20世纪六位哲学家对于身体意识的探讨,以及自己对于身体训练方面的感受。“通过在实践中练习各种反思性的身体审美意识学科,可以提高我们对于身体意识的哲学理解。”舒斯特曼给“身体美学”下的定义是“充满灵性的身体是我们感性欣赏(感觉)和创造性自我提升的场所,身体美学关注这种意义上的身体,批判性的研究我们体验身体的方式,探讨如何改良和培养我们的身体。身体这个术语所表达的是一种充满生命和情感、感觉灵敏的身体,而不是一个缺乏生命和感觉、单纯的物质性肉体。”
在尼采看来身体的生物性才是生命的本质,身体蕴含着健全的生命本能,并要求生命的不断超越。法国哲学家梅洛一庞蒂发展了现象学,并将现象学进行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还原。以往,“存在”要么作为“意识存在,要么作为“物体”存在,人分裂为意识与物体。他认为,身体是主体在世界中存在的特定方式,并以此摆脱笛卡尔式的二元论困境。尽管身体有时是含糊和不确定的,但身体不能被分解和解构,而始终是“我”之存在的自然主体,并反映着“我”的整体存在。人只有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对话交流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不会固守一端,充分认识到身体整体的重要性,用整体的思维看待世界。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物,符合生物的基本特点,人体要摄入营养维持正常的生命需要,生命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心脏跳动将血液泵到身体各处器官组织。呼吸的频率影响心跳的次数和强度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的进行,进而影响器官组织的功能。而营养的摄入和呼吸的频率是我们可以自主控制的,单说呼吸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气功和瑜伽这样的调整气息与形体的运动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生理与心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很多针对身体的训练通过调整呼吸和纠正身姿来达到身心统一的目的。
三、瑜伽运动与气功
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在瑜伽运动过程中身体肌肉得到伸展和放松,让肌体处于更好的状态,保持身体活力,放松身体在不正确的姿势下造成的身体疲劳,还原身体本来应有的状态。如果生活和工作是对身体精力的使用和磨损,那么瑜伽运动就是对身体精力的放松和补充。瑜伽运动历史悠久,古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身体重要性,身体内蕴藏着一个小宇宙,只有通过一定的身体运动将身体内的小宇宙调试到最佳的本源的状态,它才能够与外界的大宇宙进行有序平稳的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能做到二气随心的方法,叫气功。二气随心,是气功的本质,是与其它体育运动的根本性区别。二气随心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态,一种是心息合一,即超级低氧状态,一种是调动真气,即超强生物电状态。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調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在一开一合及一呼一吸之间,思绪渐渐的集中于自己的身体,能够摆脱外界的烦扰,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通过积极的控制调整气息使身体状态达到理想的境界。
四、审美式的存在
消费时代的到来,身心分离的问题愈来愈明显,这也昭示着审美化生存时代的到来。身体美学的出现正为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从身体的本性出发探讨身体和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身心和谐统一的虚静状态有利于审美的生活方式的展开,当身心在本真的愉悦状态下,更有利于审美情感的发生。身体是一切审美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本质,只有身体处于舒适的状态,其他更高级的审美需求才能得到实现。身体的健康与否关系到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拥有能够应对四季变化的身体才能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的神奇力量。健全的身心是保证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应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的铜墙铁壁。在身心运动训练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应对不如意事件的超然心态是审美式存在的重要条件。只有超越了现实生活的沟沟壑壑,才能在内心构建诗意的栖居家园,这都需要有身体美学的指导。
通过注重身体的感受,运用调节气息的运动使心态保持平稳。能够在大自然或者艺术世界里获得满足感,使情感得到营养。让身体与世界形成审美的关系,让身体成为审美存在的全部。主动地关注身体健康状态是审美存在的前提,只有重视身体爱护身体,主动地调节身心状态,使身体处于最恰适的状态才能审美化的存在。
通过身体的调整和训练达到审美化的存在,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审美的心境。心境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注重身体感受经常地让身心处于平静积极快乐的状态,多接受艺术的熏陶,让身体的感受器官经常处于快乐的状态。多听愉悦的音乐,通过听觉的感染,身体能保持愉悦的状态。多读文学名著,可以让头脑被艺术化的故事充盈。让身心在艺术的浸染下,保持审美化地存在状态。良好心境的形成得益于对身体的关注和主动的调整。
对身体的审美关注既要关注外在有一个好的身体形象,又要关注内在气质拥有活泼向上的生命特质。外在形体的关注通过注意护肤,注意衣着的协调美观,保持良好的身材来实现。内在的气质就需要通过自身不断的调整暗示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内在良好的心态会影响外在皮肤以及形象气质,俗话说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而通过形体的调整和静坐冥想等方法可以影响内在的心态就是“以形养神”。身体美学的内外统一论在美学上,打破了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用整体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是可取的。任何问题都不能孤立的从一个角度来分析,任何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身体美学的关注为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身体是最为感性的,身体美学恢复了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基本特征为美学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