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
摘要:本文从狄德罗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评论中,了解他的艺术态度,探究他的艺术评论思想,探究他艺术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狄德罗;艺术批评;艺术家;艺术作品
启蒙哲学家狄德罗对绘画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热情地钻研艺术作品,向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和探讨艺术,逐渐丰富了他的美学思想,并接受格里姆的邀请,为《文学通讯》(专供欧洲少数贵族阅读的手抄刊物)撰写画展报告。在其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他以哲学家的理性思考、人文关怀的视角、重视审美感情体验的理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下面在以下方面探讨狄德罗的美术评论思想:
一、对艺术家的批评
重视艺术家的才能,热情赞美艺术家的天赋,但狄德罗也同样重视艺术家的品德。这在他对布歇的评价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他承认布歇是位优秀的画家,有着令人惊讶的才能,对布歇早期的作品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但他同时给予布歇道德方面的贬斥,称他缺乏正直、纯真和坦率等观念,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才子”。
以极大的热情赞美朴素的艺术家。他称夏尔丹是“繪画中最大的色彩画家之一”,认为夏尔丹的艺术真实和谐又直达本质,“看别人的画,我似乎需要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要保存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使用它们。”有人以“世态的绘画”来批评夏尔丹时,狄德罗积极地为他辩护,肯定夏尔丹作品中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的气质。
狄德罗对艺术家有着宽容的态度,能够容纳艺术家的特立独行甚至是某些缺陷。他认可艺术家的个性并因此提倡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咦,咦,写作有多少种不同的手法,每种都有它特殊的长处,难道画画就只有一种手法吗?”在他的论画断想中,他指出了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和个人风格根源在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源于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想象力、源于画家强烈的感情中。对艺术家个性表达和个人感受的肯定,是狄德罗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点。
重视艺术家的文学音乐修养。狄德罗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这重身份让他深刻领会了文学化思维对艺术家的影响,辩证地分析了诗人和画家之间的互相影响。在探讨画家绘画手法时他将其与音乐结合起来,对两种美做了类比分析。
二、对艺术作品的品评
狄德罗重视艺术作品的社会功用,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积极提高社会民众的道德水准,即中国传统艺术观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的观点。格勒兹的草图《逆子》和《不孝子的报应》引起了狄德罗的注意并为止分别写了评论文章。他在论画断想中也提出了艺术家的两个最基本品质是“伦理”与“角度”的观点;还提出自愿牺牲人体艺术美这种视觉享受使世人更加端正和更加合乎道德,以“使人们身体力行和移风易俗”的观点。但是他也提出了艺术作品应该反对道德方面的谄媚以维护艺术自身的尊严,这是狄德罗思想的深刻之处。
肖像类的绘画作品引起了他重视,此类作品提出了多方面的评判原则:首先,狄德罗认为肖像画处理形象时更要注重内心的刻画。在米歇尔·凡洛为他绘制肖像后,他以一篇文章描述自己作为被画者的心理感受,强调了内心刻画问题。对于心理活动的刻画,狄德罗认为必须重视人物的表情,因为“表情如果让人对于感情捉摸不定的话,它便没有力量。”而他也提出微妙的色彩搭配因素是加强表情的有效手段这一论点。其次,狄德罗认为肖像画要注重人物的社会属性:每个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人,在某种长期的生活状况下身上会产生印记。再次,他提出艺术家应该正视人物形象的“不规则美”甚至畸形。他认为不规则未必是缺陷,因为还有人的年龄和社会地位造成的畸形,这是需要艺术家加以正视的。狄德罗经过仔细地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人身上某个局部的“畸形”不会孤立出现,会像涟漪一样向周围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因变远而减弱,但即使最轻微的局部缺点也会对整个人产生影响,这是一种整体和细节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次,对于人物组合也提出了自己观点,他反对将寓意人物形象与真实人物放在一起,认为这违反了真实性原则,会使作品“失真”。
作品主题方面,狄德罗也提出了颇有主见的观点:第一,他对基督教某些思想排斥人的感官享受颇有微词,认为这种思想压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阻碍了优秀艺术品的产生。同时他也赞扬了另一些基督教主题绘画,如表现基督、圣母、使徒的一些作品会让观者充满敬意并引发高尚的情感。第二,一些日常生活中可恶可恨的东西,可以经由艺术转化为美;而文明社会里某些令人愉快的礼貌和礼节,在艺术中反而会令人感到沉闷乏味甚至反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狄德罗对艺术的真、善、美三个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在狄德罗的评论中:“真”即艺术作品内容的合理性,“善”要求艺术作品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美”强调了引起人心中的良好情感。狄德罗重视绘画的社会功用,重视艺术家的道德品质,强调艺术作品对人的关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的关怀是狄德罗艺术评论思想的两大精神内核。另外,作为评论家,他承认评论文字的局限,认为言辞无法完全表述一些作品的价值,展现了他宽厚的人格,这些都是狄德罗用文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