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行ESWL治疗的临床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患有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80例,对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整合和研究,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概述。 结果 经过ESWL治疗采用恰当的冲击方法和术后处理后,一次ESWL治疗结石排净68例,二次排净12例,术后畏寒发热患者6例,肾脓肿致肾切除2例。治疗前患者空腹时的血糖平均水平为(7.8±1.2)mmol/L,治疗后患者空腹时血糖平均水平为(5.4±0.8)mmol/L,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需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在术前术后加强对患者血糖和尿糖的检测,严格控制患者的各项指标在安全范围内,采用科学有效的冲击方法和辅助措施,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降低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ESWL治疗;冲击方法;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6(b)-0029-02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需要采取对应治疗方法,选择科学恰当的治疗手段,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前提进行对应治疗[1]。近年来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多采用ESWL治疗方法,该方法全称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通过科学的冲击方法达到碎石并排出的效果[2]。由于临床中对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需要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术前术后需要对患者的血糖尿糖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当患者的相关指标维持在对应安全范围内后,再进行对应的治疗,从而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3-4]。ESWL治疗方法具有着创伤小、见效快以及成功率高等优势,临床应用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较为安全。该文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将该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患有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接收的患有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2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7±10.72)岁;层行输尿导管切开取石术6例,合并高血压10例。患者资料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接受研究的患者均已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排除患有影响研究的相关疾病的患者资料,排除患有言语障碍、理解障碍以及智力障碍等问题的患者资料。
1.3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对患者的血糖、尿糖等相关指标进行确定和比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胰岛素注射等治疗措施,降低并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维持患者的相关指标在安全范围内后进行手术治疗。在符合ESWL手术标准后进行相应治疗,选择冲击波入路,注意避开患者的骨、肠气,减少对冲击波的遮挡,并在水囊的对侧压迫水袋。控制冲击电压在80~150 v之間,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冲击次数在500~2 000次之间。在术中需要根据患者结石粉碎的难易程度对冲击电压和冲击次数进行控制,在术中要采用药物止痛和沙袋压迫腹部限制肾随呼吸的运动,从而确保冲击结石可以一气呵成,减少术中的停顿次数和时间。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检测,根据患者情况术后给予抗生素、补液、解痉及中药辅助排石等常规治疗。碎石后的1~2周进行复查,根据患者排石以及结石残留情况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术后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及时的给予降血糖药物,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
1.4 疗效标准
以整体治疗有效情况以及碎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石已排出,通过复查B超后发现结石阴影消失,肾积水减少或消失则判定治疗痊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复查B超发现部分结石未排出但结石向下移动超过2 cm则判定治疗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或通过复查B超发现结石未变化或无移动则判定治疗无效。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对血糖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ESWL治疗采用恰当的冲击方法和术后处理后,一次ESWL治疗结石排净68例,二次排净12例,术后畏寒发热患者6例,肾脓肿致肾切除2例。治疗前患者空腹时的血糖平均水平为(7.8±1.2)mmol/L,治疗后患者空腹时血糖平均水平为(5.4±0.8)mmol/L,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而不规律的生活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多,且趋于年轻化。泌尿系结石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泌尿疾病,临床治疗多采用碎石排石的方式进行,而部分患者则出现了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问题,对后续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6]。目前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多采用ESML方法进行治疗,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和脂肪代谢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在应激状态下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少,患者组织修复能力较差,创面的出现也可能加重原有的糖尿病疾病,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处理很容易并发泌尿系感染问题,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或脓肾问题。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仅在术前需要进行指标的检测和控制,同时还需要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对患者的功能受损情况进行排查,对动脉硬化程度进行了解。术前还需要对输尿管的通畅程度进行确定,正确的选择冲击方式,从而提高碎石的效果,避免出现二次手术问题。
对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需要对患者的血糖、尿糖情况进行对应的检测和控制,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状况,及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应科学有效的治疗。ESML治疗创面较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但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术前仍需要确保正确科学的血糖控制方法,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对应控制和安排,定时进行药物治疗和相应运动。对于部分降血糖药物用量较大的患者,需要提前估计ESML冲击次数,同时患者在术中损伤较重的患者术后较容易发生输尿管梗阻问题,需要术前3 d改用普通胰岛素降血糖,同时在24 h内每6 h对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情况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钾离子流失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微量元素。
ESML治疗中由于创伤面小,患者的组织损害程度较低,对患者的术后影响较小,在确保了整体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缩短了治疗的周期。对于部分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肾血管有了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在治疗中容易出现肾包膜下血肿、肾性高血压、加重糖尿病性肾病变等问题,同时在ESML治疗中会造成肾缺血,对患者的组织结构造成一定的改变,因此在ESML治疗中需要一气呵成,尽量避免肾的再灌注损伤。在治疗中由于主要采用冲击波的作用来达到碎石的效果,而冲击波经过反射聚焦到体内结石达到碎石效果后,仍然会继续向前传播,在穿透身体后反射到患者的体内,造成肾脏的损伤。因此在术中需要利用水囊的对侧压迫水袋,通过良好的耦合作用将余波透射出来,减少冲击波的能量反折对患者体内组织造成的损伤。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体内结石的大小以及粉碎的难易程度确定有效的冲击波力度,确保在最小的冲击波下对结石进行粉碎,这一过程也可以避免冲击波在患者体内的影响,降低对患者组织产生的影响。
该文通过对8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一次ESWL治疗结石排净68例,二次排净12例,术后畏寒发热患者6例,肾脓肿致肾切除2例,整体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25%,患者通过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碎石效果,經体外排出。整体治疗后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复查,采用B超对结石情况进行分析,对碎石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对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后续的治疗效果。对于未排出结石的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病史,选择更恰当、更科学的手术方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从而确保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采用ESWL治疗方法,在降低了手术对患者影响的同时,采用恰当科学的方式进行对应的设计,提高整体治疗的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孔祥彦.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中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6(3):221-222.
[2] 康峰,张武合.上尿路结石ESWL治疗后肾包膜下血肿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508.
[3] 张伟林,黄栋强,陈景宇.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J].海南医学,2016,27(16):2706-2708.
[4] 唐霞燕.上尿路结石患者行ESWL治疗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91-94.
[5] 董瑜.斜仰截石位多镜联合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78-79.
[6] 董圣芳,杨建勋.上尿路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149-152.
(收稿日期: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