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燕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 日记;高年级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19-01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也提出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新的表达。”平时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巧妇也难无米之炊”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更无从谈起。而日记正好具备这些优势,它解决了学生写作题材问题,如果学生常写日记,作文水平必然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日记”没有篇幅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取消了字数上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的学生的抵触心理。从选材角度来讲,微型日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纪实式、随感式,图文日记、剪贴日记、活动日记,甚至课文续写等,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日记是作文的一部分,认真写日记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一、日记,让作文成为一种乐趣
我经常跟孩子们讲:你们要把日记当成一种乐趣,一种文字游戏,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你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你会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充满无穷乐趣的事。你心中想什么,你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在乎字数的多少,什么都可以,这样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一种乐趣。
在日记评价中,更应注意积极鼓励孩子。身为教师,应善于去发现孩子在日记中的闪光点:只要这个孩子今天的日记比昨天有进步,都要看到,都要予以鼓励。
老师的要有耐心,慢慢引导,不急于求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学习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很好,成绩也不错。最怕的就是作文。每次作文,都是干巴巴的凑字数。可以说,要这样的孩子写作文很难。但偶尔有一次,我发现他的日记中关于我校的紫藤长廊的描写部分,十分生动形象,就在班中读给大家听,略加表扬了几句,从那以后,他的日记的质量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表扬的力量对孩子的成长作用有多大。
二、日记,成为作文的源泉
写作源于现实,要从实际生活中选材。作文更要提醒孩子们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亮点,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写,这样更好写,也更容易写好。通过形式多样的日记,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增强习作的信心,又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丰富作文的题材。使作文有内容可写。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周围的生活,利用现有的身边的素材完成日记,同时还注意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节假日多给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并监督孩子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一)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二)课文的续写、仿写、读后感
(三)观察日记
(四)新闻日记
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写出的日记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开始留意周围的事物了,他们会注意细节了,懂得了只有写好细节文章才能生动。
三、日记,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種顽强而又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我通过日记,来养成孩子的写作习惯。
从开始接手班级,孩子们写作文并不好,也都害怕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刚开始时,我要求孩子多读书,写读书笔记,后来,我发现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就重点培养孩子们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周两篇日记。刚开始,也愁坏了孩子们。有的孩子在作文选上东拼西凑来应付, 可现在都已不再为日记而犯愁。对于孩子们来说,作文这座大山,已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这,都归功于每天的日记,是日记给了他们自信,让写作成为了一种习惯:习惯于动笔去写;习惯于去表达、去倾诉;习惯于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并把它们组织成语言,诉诸于笔下。要鼓励孩子们坚持,逐步养成一种坚持写作的习惯。
日记体最大的优势是将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活泼泼流个不停。”生活中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不同,因而人生的体验感受也会不同。当作文利用日记这个桥梁,和生活搭起桥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就会流进学生的作文,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如果学生常写日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将会被打破。当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学生作文就会“鲜活”起来,富有生活的气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好日记教学,坚持把日记当做桥梁,架起每个孩子的自由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