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阳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常挂在学生嘴边的口头禅。作文问题症结并不在于生活没有有意义的事发生,而是学生不善于发现并表达出来。生活中的美到处有的,学生缺的是发现美的能力,小故事小细节也能表达出伟大而感人的真情。
关键词 作文教学;症结;缓解;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57-01
一、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抒写真性情
惊天动地的事情不是多数人可以遇见的,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但两者依然有相似之处,都有真情在。因此语文老师要先改变学生对感受生活的曲解,学生可能大多认为“有生离死别、大是大非的生活”才能叫生活。其实,真正的生活,不可能只有生离死别、大是大非的生活,更多的是平凡普通的生活。只要能表达出个人的真性情,那么那样的生活就值得记录,值得表达。因为平凡的生活也有不平凡之处,只要能让人动情即可。正如白居易所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有真情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我很赞同“作文乃有所感而发”这种说法,写作应是自己主观需要的,这样的作文才有感情,有生命力。“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记叙类还是议论类的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而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令他们有感之事应是不少。他们同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心事,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天真浪漫的理想等等,这些事,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如何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这些有感之事储起来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学生养成写随笔的良好习惯,来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一天或每周都可能发生令人有感受的事情,如果学生能养成记录生活之事的习惯,那么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将成他们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况且在学生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也只有不断地积累,才有可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有关专家曾做过研究,当写作量达到30万字时,写作的质量关也就达到了。因此初中三年,笔者一直要求学生随笔,有何事就写何事。这是解决学生怕写作文最为重要的一步,积累生活小事、抒写个人真性情。事实也证明,当学生用心做好这件事时,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便能不断缓解。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积累间接材料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是很有限的,他们的生活也相对单调无趣些,仅仅积累直接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七到九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笔者从七年级开始,要求每周都要做摘抄笔记,包括美文,定时向学生推荐较好的课外书,也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共赏美文,读完后指导学生从美文中寻找感触点,再由感触点关联自己,想想自己身上是否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最后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开辟了作文素材积累的第二条路。
三、借鉴名家名篇,仿写范文,学以致用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材料储备后,并不意味着写作之路打通了,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语言表达较直白无味,行文结构较单调,表达技法不灵活等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归教材,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再现生活点滴情。一切就从模仿学习开始的,就像婴儿学会讲话,也是通过不断地模仿学习,才真正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因些写作也离不开模仿,而且这一过程有可能还是相对漫长的。写作模仿,可从仿句开始,然后仿段,最后仿篇。语文老师可在学生学习了名家名篇后,指导学生先积累美句,接着仿写美句,训练一阶段后,再指导学生借用名家名篇的写作手法,仿写文章,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实用而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因为这样的方法对于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效果。如《背影》写的那几件事,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而作者正是用這几件事以小见在地再现了人间最永恒可贵的亲情。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这类的范文,把生活中小事,生活点滴情真实再现出来。有个学生就写了一篇《训子》,写的是“一个年轻母亲,在学校门口骂被人打的儿子不懂得还手——真蠢”的这么一件小事,同样这也是件很小的事,却反映一个较严肃的社会教育问题。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见多不怪的,但这样的小事我们读后后却不能不深思一番。
四、创设舞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习作上交了,老师除了批改外,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习作情况,还应努力创设舞台,让学生来展示个人的习作成果。有时老师直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展示优秀学生的美句、美篇。对于中后学生,则是有点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每次讲评时,很多学生都不由得发出了声声赞叹,也因此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有时开展习作阶段交流会,让学生自由欣赏同班同学的习作,最后交流汇总,选出最喜欢的几篇习作共同评点。有时则推荐到学校文学社的校刊上发表。通过诸如此类的舞台创设,大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提供了机会。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课外阅读积累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的作文不再空洞,材料也不再老调重弹,而是有了一定的新意,遣词造句能力也有明显进步。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那么地害怕作文,我相信只要继续坚持,总有一天学生将会迷上写作的。
参考文献:
[1]赵蓉芳,张红武.让作文之“路”越走越宽[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12).
[2]刘莉华.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探究——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考[J].汉字文化,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