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斌
摘 要:如何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快乐高效的学习,成了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递性教学,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新性有些不足,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则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善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让学生不再厌学,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过程。
关键词:合作;探究;回归;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09-01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背景
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在校生327人,教职工28人,10个教学班,班额都在30—40人,利于合作教学的开展。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老师们大多工作勤勤恳恳,甚至加班加点,吃苦受累,付出和收获却不成正比?部分学生埋头苦读,做了大量作业,甚至牺牲了童年的乐趣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直到读了王志刚的《小教学论》才忽然醒悟: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脱离了先进理论的指导,我们的探索走了不少弯路。2016年9月,我到学校工作一年后,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在学校3-5年级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二、对比先进,交流学习,共创美好
1. 走出去,看一看。2016年10月及2017年2月,两次前往淄博师专附中学习,第一次带着疑惑,第二次带着问题。看到师专附中浓厚的合作学习文化氛围,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力,老师们仔细询问附中老师的课堂指导模式,各个环节的处理方式,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等问题,得到了详细解答和鼓励,大家深受鼓舞。2016年11月,到淄川区罗村中心小学参观学习,看到同学们有条不紊的课堂表现,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自信的个人素质的展示,让我们惊叹。从中课堂中、交谈中,我们又学到了小学课堂如何组织和调控,知识传授如何更准确,更艺术。
2. 迎进来,谈一谈。先后迎接了张店区大张学校、高青县花沟镇5处小学、博山区万杰学校小学部,文昌湖区、经开区的部分学校以及本区部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300余人次来校交流研讨。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对学生越来越有信心,常态课展示,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每一次交流,都有提高,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与效果
一年多来,在区教科室王志刚主任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小组合作教学经历了发动、观望、彷徨、尝试、摸索等阶段后,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
1. 學习成为合作的过程。有《小教学论》理论支撑,有学校行政的支持,有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东风具备,老师们边学习理论边学习边组织实施。捆绑评价、组内帮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些都由口号变成了方法。边实践,边改革,双管齐下。老师只是布置、引导,组长安排分工,督促、检查、过关,这些都是学生完成。合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合作。而这个过程能否顺利实施那就是方法的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了。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师也就得以“解放”了。
2. “差生”绽放生命的精彩。学困生是永恒的话题,谁都“消灭”不了,但学困生又是相对的,小组合作的过程告诉我们,给孩子舞台他就会精彩。为了鼓励学困生进步,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老师有意识地让学习困难的孩子回答问题、展示精彩。越是相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得分也会相应的高些,为了小组荣誉就会驱动小组内互教互学,唯恐展示不好。一个个自信大方的孩子涌现出来,他们开始向小老师一样给同伴讲题,在全班展示。那些所谓的差生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他们变得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3. 教师成为洒脱的导师。《小教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减轻教师负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这句话说到广大老师心坎上了,多少这改革那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总体来看,都没有把老师解放出来,大多数是忙活了老师,老师也是人,图省劲是天性,老师整天累得要命,再好的改革再好的方法只要没了约束,放松了监督,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切都会回到老样子。
教师先是照本宣科,操作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挖掘内驱力,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组长组员的培养,建立起一个个学习共同体。慢慢的老师成了导师,课堂成了殿堂,孩子们智慧分享,思维碰撞,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事半功倍、一举两得、举一反三,让老师成了学习的“局外人”,这样的智慧老师不再叫苦连天,不再喋喋不休,何乐不为?
4. 教学回归求知的本真。陶行知先生这样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组合作其实是和先生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小组捆绑式评价,只对集体进行评价,不再评价到每个学生,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是本组的一份子,都在为小组出力,在合作中共赢。组长副组长团结本组同学,学会知识,锻炼能力。孩子们逐渐在集体利益和归属感面前形成了主动学习、主动帮扶、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潜能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把学习回归到主动求知合作共赢的环境里,把教育回归到收放自如的“社会生活”里。把大的东西用小的方法教,把小的生活用大的方式处理。教师的教学更自信、灵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接地气,学习的过程也就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人的本真。相信我们携起手来,所有师生都参与进来,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让合作探究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学习也将不再枯燥,而成为一种幸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小教学论》王志刚著.蓝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