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8-09-29 02:02朱菊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案检测课文

朱菊芬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缺失

当下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

2.教学形式僵化

农村中学由于地域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及相配套的辅助材料,多数由上级部门和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重知识的获得和积累,缺乏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后无所事事,感受不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

3.学习方法不科学

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方式下的课堂,老师决定着教学的进度与方式,学生感受不到文章带来的美感,也无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难以产生感悟、思考,也就更不可能获得启迪,产生审美情趣,思维受到限制和束缚,没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没有老师就不会学习的习惯,遇到阅读中的问题时,只会按照公式化的方法来分析课文,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力。

二、“四步一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1)编写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编写导学案时,通过对课文三维目标的展示,使学生们知道哪些内容要掌握、理解的,理解到什么程度,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调动起来,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老师还要让学生们知道哪些问题需要着重掌握的,哪些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包括那些相关的知识,回家后的预习,课堂学习中的探究,课后的学习反馈、展示和作业。这些都是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平时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以什么样的题型、材料设计考试问题的、难度有多大,这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他们的解题、自学能力。以“《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为例:

①搜集本文的背景资料。

②读课文,正字音,强节奏,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④结合课文注解,翻译句子。

⑤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作者夜游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课文里的“月夜图”的特点有哪些?你们看后有哪些感受?然后大家看看课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品读后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

⑥课文里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⑦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

这样的学案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课文的脉络,层次清楚、使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使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知识点、疑难点怎么去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处理。

(2)编写导学案拓展课堂探究巩固练习

在课后归纳、复习和拓展延伸时,还可以编写学案。这时的学案编写,要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反思,这些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我在设计课后检测是否达标的教学内容时,把基础知识部分的检测和分析评价能力两个部分作为检测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学习能力得到拓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品赏力。请看我在“《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后半部分的设计:

①解释加点的字词。

②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

③讨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你愿意做一个“闲人”吗?

这个导学案中包含了记忆题、理解题、应用题、创新题型等等,当然,每份学案要针对各单元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设计,不同的单元内容、不同的课文类型,导学案、学案都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这样,不同的导学案、不同的学案使“先教后学”实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合作交流编学案,释疑解难激发求知欲

课堂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交往同伴,而小组合作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而且,小組合作面积小,没有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视,他们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答错问题而引来班里同学的嘲笑,可以没有顾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小组合作使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带来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小组中学生的座位,展开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和合作。即,将全班同学根据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分成A、B、C三类,按异质分组方式,每个小组内都有6位同学组成2个A,2个B和2个C,组成若干个“6人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3人组(A、B、C各一人),有问题3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6人组讨论。这样就将“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的小组合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每组指定2位同学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的背诵、默写、日记(或随笔)等。同时对组内的同学A和C进行“师徒结对”,C类同学有什么不懂的可与A类同学交流,A类同学有义务给C讲解,C类同学成绩是否提高作为对A类同学考核的一个标准。

(2)组内合作互助,促进学生互帮互学

教师在导学案中会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也会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带有倾向性、疑难度大的问题,对于有分歧的题目,通过小组内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加以解决。组内交流,合作学习,互帮互学这一环节,通过多元互动,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社戏》一文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着重点评“偷”的行为所含的道德观点。偷,通常人们把“偷”的行为归结为遭人唾弃的、道德败坏的品质,可是,同学们请看看,课文中的小伙伴们的“偷豆”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又设计了几个小问题:①课文中小伙伴们的“偷”是为了什么目的?②他们是怎么样来防止“偷豆”被人发现的?③他们又怎样商量了可能出现的后果?让学习小组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去感受作者真正的意图。

3.编写学案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增强学生自信心

(1)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

(2)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每节课可任定一组为点评组,其他组为展示组。

4.多样化评价学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为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主要采用以下这几种评价方式:

(1)小组合作中生生的相互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疑难问题,在交流中解决,解决的问题如何,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然后由组长点评,形成生生相互点评。并且,笔者让各组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对于本组或其他组的知识点有不同理解,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达到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长此以往,养成学生敢争、敢辩、敢驳的个性和习惯,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当堂练习、检测评价

①设计变式拓展性、综合性练习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是我们练习的重点。在课堂上,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写写,议议,划划,讨论,商量,质疑问难,与同学、与老师、与作者作品不断地进行情感和知识的交流,这都可以作为当堂练习,因为我认为只要能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能与文本对话,我们“教”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课堂检测中,搞一些变式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在学习《变色龙》时,为了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我尝试着以“今天我当导演”的形式让学生探究,取得的效果非常好。能这样当然更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学生因为是七年级才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进状态比较慢,一节课专门腾出最后的十五分钟来做练习,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时间操作上有点困难,写的练习我一般都是放在第二课时,比如学完《猫》时,描写“神态,心理”的技巧练习就专门用一课时来让学生边读边品,边品边练,边练边评价;第一课时则侧重听、说、读的练习,而且不一定就在最后进行,听、说、读的训练有时几乎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②精心设计检测内容是关键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字词方面的检测一定要精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进行复现;内容理解和归纳概括类要兼顾学点和考点,以训练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能力形成情况为目的。检测题做完后,学生进行小组内左右、前后同学相互批改的形式来发现错题、缺点,然后组长汇报给老师,教师进行分析學生的错题,指出错题的原因,改正的方法。这个环节也可以是“当堂检测”更可以在反馈课中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四步一测”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更显“以人为主体的教与学”,坚持了“以人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放飞学生的个性,学案是引、是导,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来制定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紧密结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思,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转变,课堂教学张弛有度,扩大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课堂效益得到了最大化。

猜你喜欢
学案检测课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