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发力金融科技

2018-09-29 07:50戎女骆阳
财经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数字化金融科技

戎女 骆阳

“金融科技不应是独角兽企业的专利品,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翻身仗。”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年初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说出中行以及众多银行家的心声。

和同业一样,探索、研究几年之后,中行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仍是金融,希望通过科技推动金融业务创新、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因此,中行的新一期战略中提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将科技策略提到了首位——聚焦价值创造,促进业务发展,推进数字化获客、数字化生态、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等五大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手机银行则是科技引领的主要载体,定位为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移动门户”,另外在今年完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能力,并推动智能渠道、智能客户管理、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重大业务创新项目的建设。

“我们现在把科技引领摆在战略发展的首位,目标是三年见成效、五年形成优势。”陈四清表示。

科技投入加大

在金融科技上,中国银行认为未来的数字化银行将是平台连接缔造者、数据价值创造者和智能服务领先者。因此现在就要布局金融科技生态圈,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产业边界,实现业务扩展和价值重构。

2017年6月,中国银行与腾讯携手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數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中行还通过投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培育金融科技自主研发能力。2018年1月,中行同工行、建行及所属基金联合入股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第四范式,旨在通过战略投资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的建设。

中行内部则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新路径。

在资金投入上,未来将大幅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在3年-5年内,实现集团具备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即30万中行员工中将有3万名科技人才。还将引入市场高端科技人才,重点加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人才储备。

在内部体制上,中行设立了内部孵化机制。中行希望通过打造系统全面的内部创意孵化机制,推动创新落地与实现,同时这个过程中将建立容错机制,让每个员工不带后顾之忧进行创新;另外还将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员工创新,把更多的创意转化成业务产品。

同时,中行将推动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未来2年-3年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家至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

此外,在多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背景下,笔者了解到,中行也在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年内会有相关举措落地。

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数字化发展之路将围绕‘1234展开,即以数字化为主轴,搭建两大架构,打造三大平台,聚焦四大领域。”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刘秋万曾在今年8月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作出上述表示。

以“数字化”为主轴,是把科技元素注入业务全流程、全领域,打造用户体验极致、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构建以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的新银行业态。

据笔者了解,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将作为中行企业级业务架构和企业级技术架构落地的重要支撑,也是科技强行、以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技术基础。

和很多正在转型的商业银行一样,中行并非就单个业务应用进行升级改造,而是实现由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为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云计算平台方面,据了解,该行2018年4月主机下移一期项目成功完成,分布式核心已承载了核心业务50%以上的交易,日交易量1.85亿,节省主机资源2.8万MIPS,减少基础设施投入6亿元人民币以上;私有云平台一期将于三季度完成部署实施,目前已完成微信银行等41个应用系统的分布式建设与改造工作。

大数据平台目前也已完成投产,该平台建立了客户画像标签、外部数据应用管理、数据沙箱三大服务体系,为全行提供360度客户精准画像服务和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实现内外部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与共享。为便于分行数据使用,基于海量并行处理(MPP)技术的分行数据服务平台年内将进行试点推广。

此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了中国银行网络金融事中风控系统,建立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和全渠道的实时反欺诈系统,充分以风险规则和模型为核心,根据数百个规则因子、37个风险特征模型和10大类机器学习算法,主动实时监控异常设备、用户、账户、操作、交易等信息,根据监控结果采取放行、拦截、增强验证、账户冻结等不同处置措施,该系统目前日均接入交易超过千万笔,拦截欺诈交易数万笔,避免客户损失上亿元。

“中银慧投”也是中行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是中行参与市场竞争的又一“利器”。中银慧投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客户提供专属产品组合服务和资产诊断服务,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服务模式。产品于今年4月15日上线并召开发布会,一周内销量过亿,截至6月底,全辖中银慧投组合销售量突破40亿元。

同时,中行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该行已经在12个项目试点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共享、跨境支付、数字货币、数字票据等场景。根据2017年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的统计,中国银行的区块链专利申请达到11项,居全球企业第20名,居国内银行业第1名。

此外,中行信息科技部总工程师邢桂伟表示,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中行主要围绕整合场景和融入场景两大策略,其中的融入场景策略就是业界正在全力推进的开放银行、API银行;整合场景方面,以手机银行为基础,整合集团内外的金融及非金融应用;融入场景方面,基于中银开放平台提供SDK嵌入服务、API专线接口服务、公共H5功能服务,融入各类非金融场景生态,今年已上线或正在推进的项目包括与东方财富网积利金产品对接,腾讯微信平台“外币零钞预约”“存款证明”,途牛、去哪网的中银E贷对接,畅由积分对接等多个外部合作项目。

中国银行在科技引领下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根據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手机银行注册客户达1.28亿户,活跃客户同比增长64%;手机银行交易金额为8.32万亿元,同比增长73%;智能柜台推广至境内全部36家一级分行,投产9927家网点,覆盖率达93.6%,服务客户4586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向笔者表示,如果说2017年是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跨界合作之年,那么2018年即将迎来提升自身金融科技研发能力建设之年。以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带动技术应用创新是银行业在未来能够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

科技助力全球化

中国银行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新战略中,除科技数字化之外,还有业务全球化、服务综合化、机构简约化、资产轻型化,其中科技数字化也是促进业务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据了解,中行从2012年开始实施海外系统整合转型项目,实现了6年上收了35家分行、新开行15家、横跨六大洲的成果,其中覆盖了18个“一带一路”国家,总共有50个海外机构用这一套系统支持全球化的业务。

中行全球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版本统一、集中部署、全球一体化运营管理,有效支撑了中行全球化业务的开展。据了解,在完成全球一体化IT建设后,作为海外新开行的关键要素,系统建设采用菜单式选择、模板配置的方式,技术实施周期从一年缩短到20天,这对中行持续的国际化业务发展将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近四年来中行海外新设机构20多家,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此外,中行还在海外建立了海外科技创新机制,在新加坡成立了总行级的创新研发基地。中行相关人士介绍,这个研发基地虽然放在新加坡,但它立足本地辐射亚洲,如果做得好可以辐射全球,希望能够在新加坡的创新研发基地,通过技术的研究、应用场景的研究,能够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创意,能够支持在全球的业务创新。

中行行长刘连舸在年中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科技数字化扎实推进,科技元素逐步注入业务发展全流程、全领域,业务全球化稳步推进,上半年,中行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5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

“今年以来,5家海外机构顺利开业,海外机构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跨境服务能力不断地提高,积极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产品优势持续巩固,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从线下走到线上。”刘连舸说。

猜你喜欢
数字化金融科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数字化制胜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