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没有长期的愿景,不可能达成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共享发展红利;也无法应对种种挑战与危机,而更可能互相指责和互相猜忌,从而进一步耗散社会信任资本,陷入某种集体的焦虑和浮躁状态当中。
当前,排除焦虑和由此滋生的浮躁,为整个社会降“躁”,需要大刀阔斧的、大手笔的而非零敲碎打的改革。
目前来看,当下改革能够达到此一效果的,户籍改革首当其冲。户籍改革涉及数亿民众的切身利益,体现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城乡户籍藩篱的废除,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当前不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的包括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化长期化等在内的城乡发展差距有一定关系,可以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以前反对户籍改革加快推进的理由主要在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力已经大大提升,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举办各种国际盛会时呈现出来的水准和效率广为人们称赞,如果还继续以各种理由给户籍改革设置这样那样的限制,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因放开户籍产生的对医疗教育等服务的需求,正好是供给侧改革努力的方向。近年来资金脱实向虚愈演愈烈,一是因为基本建设中不良投资挤占了不少信贷资源,二是因为不少领域的投资没有放开,令民间资本无处可去。
一方面是投资饥渴症,一方面是医疗、教育资源的不足造成的社会焦虑症蔓延,通过放开这些领域的投资限制,既为民间资本找到出路,遏止资本脱实向虚势头,又能缓解医疗教育供给不足引发的社会焦虑,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会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正是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民间资本脱虚向实,还能为人民群众的财产配置需求提供稳妥的建设性的渠道和平台,从而对一段时期以来的互联网金融乱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令互联网平台等恢复其金融科技应有的中性工具本色。
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还将为城乡土地制度的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高房价为特征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焦虑之源,而导致泡沫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供给不足,而城乡土地不能同权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当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和规范有序的交易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事情总要一步步做起来,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则问题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房地产泡沫处置压力的缓解,将给房产税这一事关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税种的推出提供更宽裕的空间,让相关讨论更加充分,民意能充分上达,社会共识更容易凝聚,进而减缓由房产税引发的社会焦虑。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除了通过增加供给缓解房地产泡沫外,还有很多溢出利好效应,比如可以推进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进而带来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一體化以及科教文卫资源的均等化,令特大城市周边区域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让渡分享特大城市发展的红利。
而城市群和城市带建设的推进,将带来城市居住和商业空间更合理的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人扎堆租房带来的房租焦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房租过高留不住年轻人的城市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前景,而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抑制房租的价格管制行为又将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意味着城乡资源的对流将更加顺畅,这无疑又会带来新的投资和发展机遇,在为城市资本找到新的出路的同时,又为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提供新的发展红利,进而对冲因发展机遇相对匮乏导致的所谓消费降级压力。这对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大背景下做大中国内部回旋空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前中央提出的“六稳”目标中,稳预期显然是重中之重。一个社会有了长久的预期,则不会陷入人心浮躁的、焦虑的状态。稳预期的关键在于稳增长,只要民间投资畅旺,则中国增长可期。因此就目前而言,通过户籍改革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改革来提振人们的预期,提升民间投资意欲,对于实现“六稳”目标,切实减少社会焦虑,有着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