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特约通讯员 于淼 饶润东 尹成伟
两个多月前的6月20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6个主塔全部封顶,一座超级工程的雏形浮现于海面,施工现场,来自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欢呼雀跃。
这项超级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将使用83万吨钢材和159万方混凝土,这些材料足以建造8座828米高的迪拜塔。建造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耗时近6年,而留给建设者们的时间却不到6年,更何况他们每年真正的有效施工天数还不到120天。
施工现场,作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红心在露出短暂的笑容后,又拿起了那张翻阅过千百遍的大桥设计图纸,陷入了沉思。同事们知道,要看到他开怀大笑,只能是大桥建成通车之时。
许多人都听说过百慕大三角,这片海域神秘、危险而恐怖,而平潭大桥所处海域就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风大、浪高、水深、流急,最大浪高16米,最大施工水深45米,波流力是长江等常规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这里曾被国外桥梁建设同行称为“建桥禁区”,主持这项浩大工程的张红心,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在“禁区”之上书写传奇,他将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张红心首先提出“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三全”建设新理念:一方面按照集约化管理范式,在全集团率先实行“1+3+6”管理模式,分段施工与专业总包同频共振,真正体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熟悉的人做熟悉的事”;另一方面带领项目管理团队从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整合资源,牢牢扭住海上施工的“牛鼻子”,先后打赢了栈桥平台攻坚战、桩基围堰歼灭战、季风施工持久战“三大战役”。
为攻克大桥设计施工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张红心先后组织召开了百余次关键技术方案研讨会、论证会,协同高校、设计院、桥科所开展恶劣海洋环境下大型桥梁工程建造技术课题研究。他带领团队,打破传统栈桥设计定式,创新栈桥基础结构形式,攻克了海上深水无覆盖层、波浪力巨大工况下栈桥施工难题,打通了大桥建设的“生命线”。
在面对解决世界最大工程桩直径4.9米钢护筒施打和直径4.5米大直径钻孔桩成孔难题时,张红心果断引进先进的S800液压打桩锤设备,组织直径4米钻孔桩试桩,依托集团公司优势技术资源,研制出国内钻径最大的KTY5000型钻机,创造了桥梁基础施工新纪录。面对水深达45米、无覆盖层区域海中平台建设的困难,他采取化零散作业为整体装吊的导管架法方案,单块吊重达1200吨,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达到了化海上作业为陆上作业的效果。为保证深水高墩区80米和88米简支钢桁梁及2节间大节段安全架设,依靠集团公司打造出了1艘吊高达110米的3600吨巨型浮吊整孔架设。
平潭大桥是我国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也是桥梁建设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集大成工程,代表了我国当今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张红心带领建设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让平潭大桥顺利实现复杂深水海域环境下的栈桥及平台建立、航道桥主墩开钻、海中承台围堰安装和墩身浇筑,为全桥按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0年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张红心被分配到有“桥梁建设国家队”之称的中铁大桥局工作。20多年来,张红心从一名小小的技术员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普通员工晋升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在同事们的眼中,张红心就是奇迹的缔造者。
时间回溯到2014年 6月 16日,湖北城际铁路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各级领导高度赞扬大桥建设者“创造了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的奇迹!”
在黄冈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张红心带领全体建设者战胜了特大洪水和严寒酷暑,主要节点工期较批复工期提前6个月,填补了我国桥梁施工技术多个空白,创造了我国桥梁施工领域多个纪录:大型钢围堰制造和3#主塔墩承台施工,分别创造日均加工钢结构100吨、日均绑扎钢筋160吨的记录;仅用128天,完成了两主塔墩62根3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创造了长江上桥梁基础施工纪录;仅用23个月实现了从围堰下水到主塔封顶,创造了公铁两用斜拉桥施工速度纪录;仅用29个月实现了从围堰下水到主跨合龙,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建设奇迹。
创新驱动、追求卓越,一直是张红心秉承的工作信念。在建设黄冈长江大桥过程中,张红心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开展了“特殊地质大直径嵌岩桩快速施工技术”“主塔快速施工技术”“空间斜主桁钢梁架设技术”等15项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申报了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专利。黄冈长江大桥建设开创的主塔墩顶钢梁架设新技术,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科技创新直接节约工程资金上亿元,为推动我国桥梁建造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安全帽、工作服、救生衣,这是张红心最常见的着装;栈桥边、墩身旁、塔架上,这是张红心最常去的地方。公司的员工都知道,要找张红心就得到项目工地上去,因为他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工作中的张红心“严”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原材料把关、现场施工过程监管,还是完工检查、检测等环节,张红心坚决做到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工地里,不让一个不规范的操作出现在施工中,不许一个有缺陷的结构物凝固在大桥上。“桥梁建设质量无小事、无虚事,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只有每个环节零缺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无缺陷。”
用“宁当恶人、不当罪人”的原则践行桥梁建设者“安全建桥、建安全桥”的理想。在张红心看来,“修桥如做人,需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正是凭着这样的职业操守,他不仅得到同事员工的尊敬,还赢得了监理、检测单位的认可。
工作以来,张红心先后参加或主持了12座桥梁建设,这些桥梁见证了他的成长、收获以及酸楚。桥梁建设者的人生是以江海为家,张红心在项目上的时间远超于在家的时间,“亏欠最多的是家庭,牺牲最大的是亲人”,他不止一次这样说道。但从自己第一天拿起测量仪、投身桥梁建设事业起,他就已经抱定了无怨无悔的决心。
已建成通车的湖北黄冈长江大桥 (新华社 供图)
张红心(右二)在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督导 (中铁大桥局 供图)
2013年4月28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代表,张红心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是他最激动的时刻。总书记对劳动价值的深刻解读,让张红心对自己的付出有了更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他深刻领会到劳动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只有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今天,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铁路桥梁多达6万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张红心这样的桥梁建设者,怀着“桥梁报国”的梦想,奋力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