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018-09-28 10:52严翠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

严翠萍

[摘 要]目前的阅读教学,往往过多的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缺少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关注,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师恩难忘》时,教师应研读教材,用活资源;巧用方法,促进实效;把握时机,适时训练。只有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语言文字,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语言文字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7-0017-02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是作者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在学生的眼中,对老师的感情总是微妙的。许多学生害怕老师,所以听老师的话,有的学生喜欢老师,因为老师的声音很温柔,但是却很少有学生会去感激老师。一方面,因为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对教师的教导还处于接收状态,他们没有离开过教师,所以无法形成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学生年龄较小,还无法理解师恩这类深层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从教材、方法、时机三方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获得语文技能。

一、研读教材,用活资源

《师恩难忘》从学生的角度描绘了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文本语言中的关键点,贴合课堂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训练。

1.文辞层面——丰富语言内涵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教师可以先从词语入手,利用去词法对学生进行文辞层面的训练。

《师恩难忘》中有这样一段:“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其中“娓娓动听”就可以利用去词法来教学。教师让学生对比一下如果去掉这个词,这句话有什么变化。当去掉了“娓娓动听”这个词语,作者对于田老师的性格就缺少了温婉的描述。“娓娓”一词形容的是说话吸引人。作者利用这个词语想要表达的是田老师说话十分吸引人,让人很爱听,去掉这个词后,田老师说话的动听就无法体现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可以细致地分析课文,在平时的写作中他们也会更加注重词汇的运用。

2.文句层面——增强语言趣味

如果说词语是一个个“点”,那么文句就是串联起一个个词语的“线”。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经典的文句,教师可以从文句着手,引导学生分析文句的使用方法,通过模仿的形式掌握文句表达的技巧。

《师恩难忘》中有这样的一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描写了田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后,让学生也找一个自己感激的人,模仿该句的写法写出他对自己的影响。有的学生写道:“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父亲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探索的种子。”这个学生小的时候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他的父亲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和他一起对好奇的事情一一进行实验,让这个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探索的好习惯。学生在对句子的模仿中,逐步实现了从模仿到再创造,再到语言积累的境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字表达方式。

二、巧用方法,促进实效

好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快速地找到中心词汇,并将其运用到语言表达当中。在教学《师恩难忘》时,教师可以从课题与想象两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利用标题进行训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主旨的体现,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为学生埋下了探索的伏笔,还有的标题贯穿了文章的线索。《师恩难忘》便是如此,从标题学生就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教师教书育人的恩情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教师在讲述标题时,可以让学生基于标题进行联系:“你认为《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可能讲述了怎样的内容?”学生回答道:“通过分析标题,我认为讲述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还有的学生认为讲述的是学生与教师间发生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文章标题处明确课文大致讲述的内容。因此,围绕课题进行表达训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给文章命题的方法,在进行阅读理解与写作时就可以更好地运用。

2.进行阅读想象训练

想象是思维的放飞,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够基于文本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教学《师恩难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想象情境:“在乡下,作者再一次碰到了老师,此时已经过了40年。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学生闭上眼睛,把文中的田老师想象成自己的老师,想象已经过去了40年,然后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不论过去多少年,您教授我的第一课始终让我难以忘怀。我从来没想过语文学习竟然是这样的有趣,也正是您风趣十足的授课方法,让我從小对语文充满了兴趣,成了一名作家。这都是您的功劳!”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希望您健康长寿,我会将您对我的教导、您的教学方法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发散思维,由文字走进了作者的内心,真正与作者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在表达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把握时机,适时训练

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要把握好训练时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1.练在“知能转换”处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知识可以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而掌握更多的能力又可以促进知识更好地吸收。因此,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让能力与知识相互融合,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师恩难忘》是以作者的回忆为时间线写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三步:第一步,轻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讲述田老师与作者的故事)第二步,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利用举例子、对话的方式)第三步,(小结写法)作者从自己的回忆着手,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再写出结果与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写作模式,在我们的写作当中也可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是利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习作中真正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2.练在思维发散处

学生在课堂中思维会不断发散,有些能够造成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准学生的思维发散点,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去创新自己的思想。

《师恩难忘》中讲述了田老师在四年中讲述了上千个故事。有的学生认为这不可能,因为田老师根本没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讲。不一样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有意思极了。教师相机开展了一个“小小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可能讲述上千个故事。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而夸大了他的能力。有的学生认为作者不可能一个个去数,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恩。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回答得有理有据,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文本,从教材、方法与时机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