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中民族英雄观的重塑

2018-09-28 10:36林江岳
东方教育 2018年23期

摘要:小说《归宗》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通过叙述主人公贺文江从被宗族除名到回归宗族的过程,将一段尘封的民国往事带回现实民众的视野之中。历史叙事、传奇故事与现实主义手法的融合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凭借着在历史叙事中对传奇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对民族英雄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历史叙事;传奇人物;民族英雄观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说《归宗》就讲述了一个浪子的漫漫“回家路”,并由此将一段尘封的民国往事:“库伦保卫战”带回了民众的视野之中。小说主人公贺文江年轻时是一个不学无术、惹事生非的“社会青年”,在一次与地痞流氓无谓的纠纷中惹祸上身,最终导致了自己母親的丧命。少不更事的贺文江冲动地将母亲的死归咎于自己的族长,为了报仇他把族长勒死并潜逃去了外省。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贺文江自然难逃被贺家削去宗籍的惩戒,背负着“生不入宗门,死不进祖坟”的命运,他化身姜大槐在异乡隐姓埋名,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同时也踏上长达几十年的“归宗”征程。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历史的进程相互交织着,贺文江“归宗”的征程也不例外。他的戎马一生只是民国时期中国军人保卫外蒙历程中的一个微小缩影,连同小说中其他几位小人物的命运,共同记录了当时外蒙复归的胜利与库伦保卫战的壮烈。这段鲜为人知的近代中国的外交胜利史和边疆保卫战是作者季宇极力想要还原给读者的历史真相。作为一位受过良好史学训练的作家,季宇尤其偏爱民国史,其小说题材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清末民初,力图将文学与历史的维度相融合,通过接近历史原貌的方式来探索人性的复杂,以此营造了文本的不确定性,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思索空间。《归宗》继承了作者季宇在《共和,1911》、《新安家族》等优秀作品中保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道路,凭借对鲜活的生活具象的艺术感知和对个体生命意识的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小说实现了“人性的吊诡与历史的真实相互交织的艺术特色”。

贺文江曾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杀人犯,在世人眼里这种人理应是“坏到骨子里去了”,没有半点“从良”的可能。但就是在部队中,因为会一点拳脚功夫而得到重用的他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并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其性善的一面不断被激发出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最后在“库伦保卫战”中贺文江因坚守阵地而壮烈殉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小说人物于惠廷,仗着“朝中有人”而在部队胡作非为的他不仅军事能力低下,而且心胸狭隘。就是这样一位“害群之马”三番五次地因为个人恩怨导致部队军事行动的失败,最终成为了文中“库伦失守”的罪魁祸首。在保家卫国的紧要关头,浪子选择了舍生报国,小人却选择了徇私舞弊,吊诡的人性成为了文中这段历史的注脚。借由对复杂人性的刻画,被掩埋的历史事件“库伦保卫战”也得以重新浮现在了读者眼前,我们很难辨清究竟是吊诡的人性使得文中描述的这段历史显得真实可感,还是在历史的舞台上人性的复杂被一览无遗。历史思维的文学创造与文学思维的历史叙述在小说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人不可避免地卷入历史的漩涡中,而在其中挣扎的人在小说中还有满怀家国情怀的宋长忠、顾全大局的楚天祥、饶生明、冥顽不化的陈毅等人,诸多人物的众生相都在作者笔下的“历史真相”中得以展现。用人性和历史交织成的这张“网”,不仅网住了曾经的人们,还牵扯着活在当下的人们的神经。

贺文江在生命的最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成为了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民族英雄”。认祖归宗是每一位中国人内心深处所蕴含的集体无意识,贺文江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恢复宗籍。但是即便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一位充满着争议的“民族英雄”认祖归宗的过程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文中被贺文江杀害的族长的后人自然不会轻易许可这样一位“杀人凶手”回归自己的宗族,加之贺文江隶属军阀部队,参加的又是一场鲜为人知的边疆战争,他的牺牲行为是否可判定为爱国变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些附着在主人公上的疑问既是其“归宗”征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那些无名英雄时会遇到的困惑。作者季宇借由文中人物永林之口给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虽然今天的世界发生了改变,但历史必须得到尊重。我们不能因为历史和现实发生了变化,就忘记曾经为国捐躯的英雄!英雄就是英雄,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政府。这就是历史,我们不能遗忘。”

所以小说的题目“归宗”除了意指贺文江个体层面上认祖归宗的过程,还代表着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通过对史实的严谨考证,重新回到民众的视野中,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内部被缅怀,被传颂。这是尊重历史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对我们的民族特点做过这样一番论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换言之,中华民族并非传统中国里的民族,而是中国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后,经由“民族自觉”所出现的国族团体。中华民族作为全体国人的“想象共同体”,是在处于不断被建构的开放状态。从建构主义的民族观来看,历史、文化、语言、宗教都是建构“想象共同体”、激发“民族自觉”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无论是基于传承历史的要求还是“民族自觉”的驱动,铭记我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愈发显得尤为重要。那些为国家、民族大义献身的英雄们,不能因为时代、政府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尊重历史是一个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而铭记英雄更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对逝去的英灵最好的祭奠。这是本篇小说的深层意蕴之所在,深刻地传达了作者季宇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坚定的人文立场。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打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除了小说所描述的发生在民国时期外蒙的“库伦保卫战”,晚清时在朝鲜平壤抗击日军的中国军队,与在河内抗击法军的淮军将士,还有在抗战时期远赴缅甸抗击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等等其他不被人们所熟知的英烈们,都是应该被我们所缅怀的民族英雄。现如今,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自不必说,那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民族英雄故事也理应被挖掘,让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我们历史传承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段时间风靡全世界的迪士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曾经传递给观众们一个十分引人深思的观点:只有被现世的人们所遗忘,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死去。民族国家给予了先烈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勇气,当时过境迁,早已埋骨他乡的英雄们,也许回家的路很长,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欢迎回家。

参考文献:

[1]黄传昶. 近代中国体育中的启蒙与娱乐(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姜迎春.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3]蔡超. 新时期小说知识女性命运书写研究[D].苏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林江岳(1993.11-),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在读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学批评与西方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