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合唱教学思考

2018-09-28 10:24张敏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唱指挥中学生改革

张敏嫦

摘要:本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有关中学生的合唱要求,提出对中学生合唱教学改革的看法:从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高度加强对开展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的认识;从提高技巧、培养能力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合唱训练;丰富课堂合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合唱曲目。

关键词:中学生;合唱指挥;改革;曲目选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226-01

作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合唱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上,特别对提高当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现行课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要求是:7-9年级:能主动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地反映。可见合唱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样,“新课标”给作为担任中学合唱指挥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学音乐教学实践的教师,笔者以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中学生合唱技能和意识,努力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一、从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高度加强对开展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的认识

首先,作为音乐教师,要深刻理解中学生为什么而合唱。笔者以为,中学生是为团队精神的塑造而合唱、为优秀人格的塑造而合唱、为培养合作意识而合唱、为拥有开阔的心胸而合唱、为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而合唱、为共同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合唱。其次,要深刻理解通过合唱,学生可能在那些方面得到锻练和提高。通过合唱,学生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的会得到那些修正与提高。合唱能使学生学会安静、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服从、学会尊重、学会分享和学会用高尚的品行来规范自己。

二、从提高技巧、培养能力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合唱训练。

合唱训练的总体目标是:各个声部在用声上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童声合唱的音色训练,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克服胸声喊唱;正确理解轻声唱法,克服虚声;把握童声合唱的音色,克服童声成人化的倾向。以轻声的唱法来培养合唱的音色。最终达到“高、松、通、透”的合唱境界。

(一)呼吸的基础训练

1.吸气训练要做到整齐和统一,体现在“两个一致”:(1)进气时间上的一致。从而吐出一定是统一的,导致演唱开口时间的整齐。(2)发声器官打开的一致。发声器官的打开必须与发声状态一致结合起来,同时也必须与进气的练习结合起来。

2.呼气训练:练习时让学生在保持进气的基础上,慢慢地、均匀地把气送出,在不发声练习时,可发出“咝咝”的声音,以检查所吐出的气息是否平稳、流畅;除了气息呼出均匀以外,还应要求控制呼气的时间要尽量长,呼气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声音来检验,所以进行呼气练习时不能与发声练习截然分开。

(二)气息、起声(发声)训练

l_气息训练。具体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1)下巴喉部肌肉不紧张地打开。(2)打哈状态地抬高软腭,使喉咙通道不受阻碍。(3)舌头靠前放平,舌肌不阻碍,充分地使所有通道通畅。

2.起声(发声)训练:起声的原理是气息的压力通过声带时引起的快速振动产生基音,也就是说气息压力和声带张力相对抗,两者对抗力的恰到好处是产生声音的关键。

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喉部的自然打开和软腭的抬高是使气息的进入和声音的送出不受阻碍;(2)起声仅仅是声音的开始,声音的延续是气息和发声状态的维持和控制;(3)急起是使合唱整体保持统一的重要手段。所谓的急起:用恰当的气流量,适度的力度冲击闭合的声带产生乐音。急起的条件:冲击是靠横隔膜驱动,气息必须集中。合唱中大部分是急起,因为气息的冲击和起声必须是精准的同步;但急起千万不要理解成重音,发声器官位置的打开是永远的,气流是后续的,绝不能用气流冲击所有的位置。

(三)合唱和声乐教学中共鸣和声部均衡性基本训练

1.共鸣的调节:在共鸣器官中,有的腔体是固定的,有的腔体是不固定的,口腔、口咽腔、咽喉腔是可以加以调节和可以改变其形状的,其它共鸣腔体是固定的,但可以通过控制其进气量而改变其共鸣的比例关系;口腔在所有共鸣腔体中改变最大的腔体,保持口腔形状的不变,是保持共鸣不变的关键,但这很难,在演唱中口腔在不断地变化,要保持形态的不变,我认为咽腔的保持不变是关键(软腭的抬起);各个共鸣腔体的比例关系的改变是随着音高的改变而改变,这就需要通过意念来控制,最好的手段——音高的高度想象;在整个训练中位置感必须是高度的想象,位置先行于音高,位置永远高于音高,它们的关系好象似“溜溜球”的关系。高位置是第一位的,这种状态必须贯穿在所有音高之中,绝不能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在共鸣腔体上进行调节,在高位置状态上尽可能地靠前,寻找到共鸣的集中点,使音色通、透,这种调节的训练在儿童合唱训练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学问,作为指挥对音色必须要有非常鲜明的高要求、高标准,以及精准的判断,使学生能按照指挥的声音要求,建立起指挥所想象中的合唱音色效果。

2.均衡性训练。训练时要有声部的整体概念,声部与声部之间要相互依托,否则会不协调、不统一,即使各声部已经唱好了,一旦合起来也不能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具体练习:一、二、三、四声部进行合排时,用各声部作依托练习,或利用钢琴弹二声部唱三声部,弹低声部唱高声部等,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倾听”在整个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唱准自己的声部,而且能调整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在音量的大小、音色的亮暗、速度的快慢问的均衡,同时“倾听”对培养学生音准、节奏等音乐的综合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丰富课堂合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合唱曲目

青少年是好说好动的年龄,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首先,以說、唱、动、舞作为学习内容,将即兴性、游戏式作为合唱学习方式是培养合唱兴趣、提高合唱技能的有效手段。其次,丰富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重启发性,体现童趣性;关注儿童情感的调动,挖掘儿童的音乐天性;还有教师欣赏眼神的运用等。在曲目的选择上,要克服随意性,注重合理安排。正如吴斌先生所言:“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恐怕只有音乐学科上课随意,不按教材上课。音乐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非常系统的,即便是教材中选择的音乐作品,也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和循序渐进的关系来组织的。教材体现的是《课标》的要求,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怎能不按教材上课呢?”

所以,首先,中学合唱曲目的选取要全面体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课标》循序渐进的优点。其次,在《课标》范围内,体现科学合理安排。童声合唱选曲从如下五点着手:

1.本着量力而行、突出童声特点,能够展示艺术水平的原则,着眼于童声的嗓音特征,适合学生的音域、音色特点选择合唱曲目。

2.歌曲内容健康向上,体现时代精神,有童趣,风格鲜明。

3.合唱形式以复调和声式为主,少选柱式和声的作品,以使演唱鲜活热烈,富于表现力。

4.既有一定的难度技巧,艺术感染力强,能调动每个队员的表现欲;又要避免贪大求高,保护青少年嗓音。

5.如果演唱两首以上歌曲时,尽量演唱风格不一、速度和情绪不同的作品。表现.

猜你喜欢
合唱指挥中学生改革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表现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