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晴
也许,澳洲给人以遥远和边缘的意象。但对我而言,澳洲是勇敢者所追寻的蓝色天堂。
25岁之前,我是什么样子?
大学本科,为去云南支教,我筹备了一年,但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签字同意,不得不放弃这个宝贵的支教机会。念研究生,即使逃离了父母管束,在相对自由的国外,想要将头发染成粉色,我不敢;想将头发剪短,我也胆怯剪完变丑……对于别人这是容易完成的微小愿望,对我而言,是巨大的障碍。
我也曾有过一次克服恐惧的机会。一次在泰国普吉岛旅游,深潜的机会就在眼前,但一方面因为我不会游泳加上语言不通而胆怯,另一方面是妈妈不同意,最终没有报名。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堆砌成了胆小又怯懦的我。
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5岁,我在澳洲勇敢尝试深潜后。
2017年复活节假期,澳洲迎来了浓浓的秋意。悠长的假期里,众多商店关门,加上天气没有冷下来,这成了人们外出度假的好时光。人们三五成群向远方出发,寻找内心的祥和与宁静。
恰巧我迎来了25岁生日,在朋友们怂恿下,一起报名去凯恩斯深潜。于是,我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约克角半岛东海岸凯恩斯,度过了一个最棒的生日。
我和朋友们订了靠近码头的凯恩斯酒店。当天早上6点起床,步行去码头排队取票,之后很快上了船。船开出港后,工作人员发放潜水须知文件。参与深潜的游客需要填写“潜水安全须知”表格,里面很重要的一条是:留有手术伤疤的人不建议深潜。同行四人,有一个朋友曾背部做过手术,遗憾地放弃了深潜。
文件签好之后,潜水教练统一进行潜水培训,教导怎么在下潜过程中减小水压造成的耳内疼痛,如果不小心吸进水了应该怎么处理,以及水下交流的基本手势等应急措施。
船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到达适合深潜的地方。船上的潜水爱好者们,依次排队在船上换好潜水服,准备分组进行深潜。在这期间,深潜和浮潜是同时进行的。等待深潜的时候,我们先下水玩了浮潜。在凯恩斯浮潜,不像在泰国会给一条绳子让自己拉着,而是完全空旷的海面任你自由游动。由于我不会游泳,所以全程都是朋友拉着我的手,带着我游。当脑袋探入水底的那一刻,仿佛窥探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从未见过的生物,素未谋面的珍稀,都是对感官前所未有的刺激。
当天有十几组深潜游客,每组4个人,我被排在第四组。等到我们组深潜,工作人员先让我们绑上一条带有石头的腰带,帮助我们背上氧气瓶,然后4个人一组坐在椅子上,等着潜水教练带我们下水。
真正下潜前,潜水教练先让每个人都停在离水面一两米深的地方,然后依次测试每个人是否已经学会并熟练掌握了潜水的技巧。4个人都成功演示后,就慢慢向远方游,同时被教练拉着慢慢下潜。奇妙的是,在船上背着很重的氧气瓶,下水后的一瞬间,它的重量就感觉不到了。
其实,在深潜时,我并没有特别享受,没有顾及观赏各种各样漂亮的小鱼和礁岩。我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用来抵御深海恐惧了。可能由于不会游泳,我害怕呼吸节奏不对,就会呛水继而窒息。在整个深潜过程中,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深呼吸,不要害怕,不要放弃。
深潜结束被教练拉上船,我松了一口气。虽然我没有享受深潜的过程,但是,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上船后改变了,就像是突破了之前的界限,刷新了我新的生命地图。
对比在泰国的浮潜经历,澳大利亚无论是在人身安全保护方面,还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做得要相对好一些。
首先,澳洲的工作人员会用浮标,圈出一块浮潜范围,所有的游客都只能在浮潜范围内活动。这期间,有专员坐在船舱高处,监控每一位浮潜者的行动。如果有人游得稍微远了一些,便会吹哨并警告对方回到安全区域。同时,这样圈出潜水范围,更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可以说,在澳大利亚,人和海洋是共存的关系。
在悉尼留学的时候,每周六晚上9点都有烟花,我最喜欢的就是和一起住的朋友在中国城吃完晚饭,散步去情人港,等烟花燃放。除了情人港,从我住的公寓去到海滩,需要在海港大桥乘坐20分钟的轮渡,而我最常去的是悉尼Manly海滩。
在南半球夏天的Manly,能看到大量的居民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海边运动也特别丰富,堆沙戏水,游泳冲浪,潜水钓鱼,沙滩排球。蔚蓝的大海之上,帆船点点。
冬天的Manly,傍晚五点天色就开始变暗。沙滩上偶尔有沿着海滩跑步的本地人,我在海边的商店买了一大份鱼薯(就是英国人的暗黑料理fish and chips),坐在海边吃,一大群海鸥飞过来围在身边,也要鱼薯吃,场面十分壮观。
澳大利亚的沙滩,几乎每一处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不仅如此,海滩还有专人负责维护,划分出规定的游泳区、冲浪区,也有专车清理垃圾。海滩在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认同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钟爱海滩,是他们最广泛的共同点。
海洋对澳大利亚人的馈赠还有食物。超级喜欢吃日料的我,生活在悉尼的那几年很是幸福。每天清晨,渔民们会陆续抵达鱼市场,在那里兜售巨型的海螺、新鲜的鲑鱼、不同种类的龙虾,还有大只的鲍鱼和海胆,这些海产新鲜且便宜。正因为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他们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而澳洲与海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万年前,原住民在海边从事珍珠养殖、鲸鱼捕捞等行业,并與临近的印度尼西亚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交易。18世纪,库克船长宣布其为英国领土,开启了澳大利亚近现代史篇章。进入19世纪,澳大利亚海洋文化开始脱胎。画家、作家相继瞄准了这里,以海洋为主题进行创作,内容从自然崇拜、与大海的斗争,演进到普罗大众在海边度过的欢快时光。渐渐地,放松与闲适的海滩文化精髓得到了升华,平等与自由成为澳大利亚海洋文明的精神内核。
就像深潜,在澳洲的海里,你可以很休闲,像泡在热带的巨大鱼缸;也可以很刺激,去挑战一些东西,去某个海底洞穴探险。每一种潜水,每一处澳洲,都有吸引人的地方。
从凯恩斯深潜回来的第二周,韩国歌手IU发布了新单曲《Palette》。歌里IU自信又自在地唱:“I like it, I am 25,我知道你也喜欢我。I got this, I am truly fine,现在似乎更加了解我自己了。”
当初选择去澳大利亚留学,是因为学生年代喜欢作家安东尼。那时想遇见这样的人,想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现在,我慢慢领悟到,等待,是个人生
潜水的附属动作,你不能一直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就会等来理想中那个百分百的自己出现。
虽然我不确定未来会怎样发展,在哪里生活,爱怎样的人,却终于学会不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完全不会游泳的我,克服内心的对于深海的恐惧,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自我突破。大概这就是极限运动的意义所在了。在一切还未确定的现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遇见无限趋近于100分的自己。享受当下,未来的每一天都将是无限接近百分百那个自己的新的一天,日日都变得可期起来。
从前红遍网络的话是:我不喜欢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但是,更加令人感动和惊喜的,难道不应该是“我无比热爱我经历过的一切,却仍然想要和你在一起”吗?所以我希望的是,心脏很强,胆子很大,荒唐放纵,到最后,找到真爱。这样,等那个百分百的少年出现的时候,是可以超级自信地讲出来:我想带你看看这个世界有多精彩,再顺便请你听听我的爱吧。
也许作为南半球一块四面环海的大陆,澳洲给人以遥远和边缘的意象。但对我而言,澳洲是勇敢者所追寻的蓝色天堂。
#潜水Tips#
1.不会游泳,不用害怕。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克服内心对于深海的恐惧。想放弃的时候,不断深呼吸,千万不要因为惊慌,而乱了呼吸的节奏。
2.语言沟通不是问题。下水前,教练进行的潜水知识培训都简单易懂,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如果是选择在公共假期去澳洲深潜,同行会遇见很多中国留学生,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
3.在水底,如果出现问题,都是用手势与潜水教练沟通。及时让教练懂得你的实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在下水之前牢记教练教的沟通手势,不要太过依赖同行者。
4.普遍来说,一个潜水教练一次会带4名学员下水,手边各有两个。如果实在害怕,可以主动要求排在教练的旁边,这样你的左手边和右手边都有人在,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5.潜水服,船上可以租。若自己有正规潜水服可以穿,不要穿普通泳衣潜水。
6.水下拍照。水下教练除了带你看礁岩、漂亮的鱼和海龟外,游到空旷的地方,还会递给你一块写有凯恩斯的牌子,让你举着拍照(可以提前想好在水下的拍照姿势)。上船后,游客自愿购买照片,和同行的朋友一起买会有折扣。
7.最后,希望即使從来不会晕船、晕车的朋友,也提前吃好晕车药。我晕车,于是出发前给同行的朋友都带了药。毫不夸张的是,除了我和我的朋友,全船的游客几乎都吐了。所以,也不要过于高估“土澳”人民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