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尊师”年代

2018-09-28 04:10阳柳
南风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尊师家长老师

阳柳

我有几个高中同学,在师范毕业后都回了老家,当了中小学老师。在家乡,教师是很多家庭对于女生最好的职业预期。这种认识,直接来源于我们读书时代整个社会对老师的尊重。

我读书的八九十年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甚至可以说畏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自觉,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孩子的淳朴与胆小。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后,第一次听说了有已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拔老师单车气门芯的事。虽然更像幼稚的恶作剧,但当时听到这样“报复老师”的消息,内心的震惊至今难忘。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无论老师说、做了什么,都能被自觉归因于“对我好”。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长对老师的推崇。以我父母为例,不会送礼,但提醒我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是日常。去年,在偶然得知叔叔当年初中老师的消息后,一向不喜欢交际应酬的父母专程去拜访了已经80高龄的老师。我发朋友圈感佩父母尊师。我的高中班主任回我:感动,现在的家长不会这么长情了。其实,家长赋予老师的尊敬,大概是八九十年代普遍的社会心理吧。

现在,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接触一些教育新闻。当然,如您所想,负面的、奇葩的、匪夷所思的居多,加上身边一些家长朋友的经历,构成了我对当今教育图景的绝大部分。说实话,这样的信息接触多了,难免让人沮丧,似乎可以形成这样的认知:那个全社会不是出于功利和焦虑,而是发自内心认同应该尊敬老师的年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一方面,现实的生存压力,让老师再也不能仅靠情怀坚持在三尺讲台。我一个在山区教初中的同学,至今拿着2000多点的工资。为了给年迈的老母治病和养育两个孩子,不得不业余时间做微商。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浮躁、“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不可避免地蛊惑一些家长的内心,让他们不再将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可以说,跌下神坛回到人间的老师,与心思复杂了的家长,两者都发生了变化,关系自然也就改变。这种改变,从最初的微妙,经时间的发酵而成宏观上的改变。可塑性最强的学生,当然同样不可能置身事外。

某种程度上说,这不是坏事。教育本就承担不了太多世俗的期待,也不能直接改变人和群体的命运。对教育赋予太多的期待,只會扭曲老师、学生、家长三者的关系。

在我看来,尊敬老师仍是社会主流自不必说,现代教育领域三者的关系并非完全不可取。比如,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越来越强调各自权利和责任的边界,老师们为自身要休息权、健康权和必要的惩戒权,学生们在要求个性化发展与升学途径的多元化、公平性,家长们在吐槽老师不该将自身教学任务转嫁到自己身上。这种三方的探讨和博弈,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是有利于教育趋向理性健康发展的。

老师、学生、家长作为三种社会角色,其关系必然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对此,不妨抱有理性的乐观之心态。唯一值得悲观的是悲观本身。

猜你喜欢
尊师家长老师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何尊师之谜
家长请吃药Ⅱ
名人尊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