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影传播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2018-09-28 15:58薛晋文
文艺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

○薛晋文

农村电影的创作和传播是电影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创作而没有传播,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电影艺术生产。重温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如何实现从农村电影大国,走向农村电影强国?我们面临的挑战任重而道远。由此看去,我们在传播内容的升级换代,在先进传播策略的与时俱新等方面亟待转型升级。

一、拓宽农村电影的传播题材和视角

1.丰富农村电影的题材菜单

历史地看去,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农村电影创作的类型内容比较丰富,非常注重与社会历史内容和时代文化接轨,故事选材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故事题材十分接地气,故事主题引人深思,常常能引发城乡观众的集体性共鸣,诞生了一批思想精深和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然而,在新世纪以来,农村电影的题材有些贫乏。题材选择比较单一,一些作品以翻烧饼的方式,将丰富的农村生活压缩成简单的发家致富故事。由于创作者没有真正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表现内容不接地气,所选取的题材、角度和深度,难以引起农民主体的共鸣和呼应,对农村发展问题的艺术介入和干预明显乏力,对乡土文化的反思往往浅尝辄止,即便是一些主旋律作品最后也流于吹喇叭,一些作品内容游离在农民最关切、最困惑和最焦虑的生活之外空转,故事内容和农村社会伟大的历史实践有些脱节,以致于内容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今后农村电影创作应在题材菜单方面下足功夫。其一,全面认识和真正深入农村生活,发现农村生活的丰富性和广博性。当前,传统农村精神文化的放逐、守土和离土的矛盾、土地利益的冲突、乡村腐败治理、乡绅文化的重建、脱贫攻坚的新气象,都是创作者大有可为的表现题材。这些生活题材恰恰就是当前农村的核心问题和焦点问题,如果回避这些核心题材,我们的农村电影就会干瘪贫乏,就难以摸准农村生活的脉相,自然,作品就没有大气象和大格局。其二、敏感复杂的农村生活题材不是艺术表现的禁区。目前,一些创作者自己画地为牢,在自我说服和自我解脱中绕道行走,最后可能沦为了一个吹鼓手和点歌者,这是造成当下农村电影缺乏高峰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创作者只要角度选取精准、表达方式妥当、审美理想诉求高远,一颗丹心向阳开放,敏感的农村问题正是出大作品的最好素材,借此往往能够触摸时代问题的症结,能够传递底层的真实声音,能够前瞻和预言农村的发展和走向,这样的作品内容不是给时代添乱,而是为社会发展帮忙。其三,农村电影的内容应该着重表现人性和情感。当前,一些农村电影偏好表现歌功颂德的好人好事,农村优秀人物需要讴歌赞扬,但英雄都是有人性和有情感的世俗个体,他们同样会有缺点、会做错事,我们不能再以过去的高大全观念去表现农村英模人物。创作者应当尊重主人公的人性和情感,可以站在平等位置和他们的人性和情感对话,应该注重挖掘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必然走向,而不是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去图解农村政策或社会历史的变迁。

2.创新电影题材的传播视角

中国农村电影之所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不断创新电影内容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从传播学的一般常识看去,编剧(剧作生产者)——传播载体(各种媒介)——观众(电影消费者),它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剧作的首席地位不容忽视,“内容为王”仍是农村电影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可见,现实主义仍是农村电影广泛传播的优势所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农村电影没有过时,倘若说秉承现实主义是农村电影创新的起点,那么丰富和发展现实主义是农村电影未来的终极目标。具体落实到实践创作环节,从传播视角看去,今后农村电影创作者应该将人文反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当下经历的社会变革前所未有,农民面临着离土和守土的焦虑,失地农民的生存和生计困惑,农村的生态恶化以及空心村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工业社会和都市化进程的撕裂,农村的村社结构、人伦道德和宗族关系,经历着货币化和商品化冲击下痛苦的凤凰涅槃。倘若从审美现代性的视野看去,艺术的使命正在于救赎,面对社会的发展问题,艺术何为?艺术就成为了拯救人类生存困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农村电影艺术也不例外。这些面大量广的农村问题就是当今农村最大的现实,基于此,我们的农村电影只有深入、深刻和生动地表现这些现实农村,才可能在传播题材方面占据先天优势,事实上,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的得失成败,只有传播对象关注和反映了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困境和命运诉求,他们才可能引起全社会最广泛的凝视和思考。

此外,注重戏剧故事性、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矫正单纯感官娱乐的传播误区是当务之急。有的学者对传播的内涵有过明确的论断,“人类关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且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①。可见,任何文艺作品的传播,首先是一种智能的象征,目的是通过时空的传播手段,使人类变得更加明智和理智,也就是说,传播是为了化人和化世的,而不是为了愚弄、欺骗和麻醉观众,这是高级娱乐和低级娱乐的基本分野。在视听审美追求方面,寻找纪实性和表现性的平衡点,制衡低度娱乐性对农村电影艺术性的伤害,大胆尝试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切换等蒙太奇审美追求,依托视听语言的美学进步去激活农村电影的传播空间,因为对于农村电影的传播,讲述什么固然很重要,但如何讲述,对于转型期的农村电影更重要。我们不妨在创作中去寻找蒙太奇电影和长镜头电影之间的平衡点,沿着蒙太奇电影的美学规则为农村电影的当代表现和现代讲述奋力探索,从而为农村电影美学的升级换代进行有益尝试。

二、传播内容当回应时代诉求

1.着眼于传播农村社会实践的时代内容

作为艺术作品的农村电影,应该正确处理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它应该植根于现实的肥沃土壤之上,需要将变化了的社会历史现实,借助艺术的翅膀表现出来。可见,农村电影应秉承“影以载道”的精神和情怀,创作者应扎根于当下火热的农村现实生活之中,将正在发生的农村生活的伟大实践真实呈现出来。唯有如此,我们的农村电影艺术才能够传递真善美,传播民族自己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找到真正的重心和支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电影的传统即是农村电影的传统,农村电影不仅影响和塑造了民族电影的主要文化传统,占据了中国电影创作的半壁江山,而且培养了一批本土电影的中坚力量。当代农村电影历来秉承“影以载道”的文化传统。比如,以吴天明为代表的几代创作者站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高端,深刻反思农村文化心理结构的传承转换,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深情讴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格,着力探索中国农民文化基因和性格特征的来龙去脉,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的当代转型寻路拓荒。比如,以《老井》为代表的农村电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愈挫愈勇与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可以说,作品具有传承优秀文化精髓的远大抱负,生动形象地讲清楚了乡土中国的独特历史命运,演绎出了骨子里浸润的独特文化传统。然而,当下一些农村电影创作似乎遗忘了“影以载道”的传统,某些电影不愿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热衷于非民族文化的蛊惑刺激,而忘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末倒置。

为此,今后的农村电影创作和传播必须坚守“影以载道”的传统,立足于城镇化和脱贫攻坚等现实潮头回应时代诉求。一般而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总能够深刻反映社会历史生活的本质,以艺术的警醒、救赎和引领功能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从广度层面看去,现实题材的作品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人民群众的底层具有深厚的根基土壤,它们能够穿越时空和民族对话,能够契合时代运行的脚步并产生共鸣,也可以回应社会各个阶层的诉求和期待,它们总能够结合人民的感情、思想和意志,着力提高群众的精神品位和思想境界。总之,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在共时层面,总比同时代的普通作品更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从历时层面,总能够承传民族的现实主义基因,同时善于推陈出新。具体而言,农村电影应该着力反映中国农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奋斗史。着力抓好一批反映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电影创作,应注重对农村农民新变化、新收获的艺术反映,应该重视对地方政府父母官的塑造和刻画,也应该对处于城乡结合处的产业农民有新的认识和反映。同时,打破农村电影创作和传播,只为农民群众服务和放送的过时观念,要着眼于将城镇化建设的时代内容,向广大城市人、向全社会、向全球传播。这样的农村电影,对于传播改革文化的软实力、提振民族发展的士气,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力量。

2.着力传播新道德与新生活构建的精神史

如果说科学的使命是普惠众生,那么文艺的使命应当是普度众生。文艺应该承担人生救赎的责任,醇风俗、美教化和厚人伦应是文艺义不容辞的使命,文艺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是社会人生召唤的结果。当下农村电影应承袭“影以明德”的文化传统,应为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发挥重要作用,以促进仁爱敦睦、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庚续和绵延,以电影艺术的名义,向全社会传导明理向善、整饬人伦、正德厚生的重要价值。同时,农村电影应直面历史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和时代期盼,彰显为历史存正气的艺术抱负,为社会苍生弘美德的审美理想,以及为时代分忧解难的艺术情怀。比如,《野山》《香魂女》《秋菊打官司》等经典作品,它们均是肩负着“影以明德”的力作,反映了改革大潮中人民群众的命运变化,折射出了个体精神与社会道德重建的艰巨复杂性,它们担负起了社会美德重建中先行者、先觉者和先倡者的重任,以《秋菊打官司》最具示范价值,“在这部影坛佳作中,张艺谋把乡土社会中的习惯与现代法制社会的冲突,以一种极具道德感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心灵活动的真实和情绪力量,藏在了影像镜语的背后”。②不仅如此,这些文质兼美的电影有着解剖现实人生问题的筋骨和力度,具有泾渭分明和立场坚定的道德取向和方向,同时充满了热爱生活和拥抱时代的人性温度。可以说,在乡土文化式微、乡贤文化复苏、农村新道德和新伦理建构的历史转型期,当代农村电影应担负起传播的历史重任,应为坚守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而不懈努力,从而影响一代人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

文艺真诚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真正地接纳文艺,今天,在城镇化和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文艺情怀尤为宝贵。从优秀农村电影的创作看去,进入导演镜头的画面往往是群众最为关切的生活,真正做到了和群众同悲戚与共欢乐,将人民群众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内容,置放到社会历史洪流的核心漩涡之中。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品,都是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有很高的认识价值的”③。可见,今后的农村电影传播,应该基于中国农村的新变革去建构新的伦理秩序、道德秩序,以及核心价值体系,探究在法治时代,新道德和法律之间和谐相处的新问题,聚焦新道德的嬗变和形成。比如,城镇化建设中新的乡规民约的延续性和创造性更替值得反映;被遗忘多年的村社治理中乡绅的缝合和稳定作用不能再等闲视之;城镇化和脱贫攻坚中文化的脱贫、教育的脱贫不能落伍和掉队;再如,城镇化和脱贫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统道德现代化的培育同样要及时跟进,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渗透之下,人们的义务道德和愿望道德的矛盾如何平衡,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处,都是新道德建构中必须面对的新问题,重新整饬法治背景下的新道德任务艰巨,而农村电影不应在此处缺席,应该忠实记录和反映农村伟大实践的普遍特征和时代诉求。

三、整合先进传播手段并借船出海

1.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顺势而为

电影具有商品属性和媒介传播特性已然成为共识,作为电影主要类型之一的农村电影同样不能例外。于是,在互联网时代和媒体融合时代,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向农村基层社会的渗透和延伸,特别是小镇青年对互联网、手机电视、微信平台和微视频的快速接受,使得农村电影的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元的露天电影传播时代,已然迈向了多元的媒介交互传播时代;从单纯的电影票房营销,走向了电影衍生品“长尾效应”的纵深开发阶段;从传统电影形态,逐渐走向了微电影、手机电影等全新的数字电影形态;从传统观众的接受主体步入了网生代的接受主体。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的扩展和手机用户的普及,农村电影的传播模式离不开“互联网+”的传媒生态环境,在互联网平台中形成的综合传播模式,是今后农村电影传播发力的主要途径。

具体而言,农村电影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模式,进行综合传播正当其时。今后,应在万人中心城镇恢复影院建设,城镇院线可以探索提前预售服务和网上选票服务,以此来预测选片思路和市场的可能走向,网上在线售票或者提前预售的传播销售方式,已经在大城市院线中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拓展和丰富了电影的传统发行模式,对于小城镇院线的排片选择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同时民营公司可以大胆尝试购票优惠,以及低价购票补助等营销策略,尝试去扩大农村电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大城市院线中积累的“电影+电商”的新模式,通过复制和转换的方式,创造性地在城镇影院落地生根,以创新思维摸索属于城镇影院新的发行和放映机制。逐渐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优势,让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威力在小镇院线中释放自己的潜能。如果将来条件成熟,民营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可以尝试和淘宝电影、时光在线等网络平台进行合作,联合有经验、有实力和有资本的大型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影粉丝群的聚合发挥巨大的整合与集聚作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会将传统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体系进行全面改造。

2.在借船出海中走向互利共赢

农村电影借助新媒体进行深度传播势在必行,在用户子系统中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了一种新趋势,农村电影公司和制作者要清醒认识到在融合媒体的新浪潮中,电影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只满足于接受的传统观众,而是一种新型的用户,是一群拥有基本评判思维和鉴赏能力的观众,他们的言说内容与意见建议对于电影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逐渐起到了一种左右和制衡的力量。这些拥有一定文化知识背景,对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快速接纳的农村新兴观众,他们已然不是单纯的观众了,毋宁说他们是新兴的用户更为准确和恰当,因为,“融合媒体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单纯接受的受众,而是用户,准确地说是既消费内容与服务又再生产内容与服务的生产消费者”④。基于此,致力于农村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要有未雨绸缪的思维,制作者要利用大数据媒介,在农村电影观众的题材需求、内容偏好和市场板块方面,进行精准发力和准确研判,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社会观众群体的观赏需求,那么,剧本的选材、主要人物的命运关系编织,以及情节的架构和结局交代,甚至主要演员和导演的选定,都应该借助大数据的媒介系统进行科学研判。

由是观之,随着媒体融合产业的高速发展,农村电影业传播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首先,农村电影制作者应依托一般互联网媒介借船出海。他们应本着开放的眼光重视互联网的能力和魅力,同时,将原有的传统观众思维转换为用户思维,助推农村电影从封闭的传播空间,走向开放包容的传播空间,从线性的传播走向立体交互的传播,从线下传播过渡到线上和线下并重传播,在共享媒介、共享平台和共享服务中不断培植和壮大自己的社区用户群体。其次,农村电影制作者应重视和发掘移动终端和移动媒介的强大力量。可以预见,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介建构的微信群等自媒体群落,具有精准推介和定向投放的强大功能,这些自媒体的推送能力远远超出了一般广告的游说功能,这种定向化和定制化的定点传播,是对人际传播的又一次开拓和发掘,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感召作用,比如,《百鸟朝凤》《冈仁波齐》的传播案例,为媒体融合时代农村电影的借船出海传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宝贵的探索。再次,做好硬件和软件两手抓是借船出海的基本保障。农村电影制作者既应该重视内容的精益求精,又应该重视融合媒体和自媒体的平台建设,以内容为王支撑媒体平台,以媒体平台去托举和升华内容的价值,创造出全新的农村电影创作和传播的媒介机制和传播体系。

一句话,创作与传播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振,不仅仅是农村电影良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农村电影蓬勃发展的恒久规律!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