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骏娇 刘彦青 宋选举
少数民族少女采茶
在都匀的连绵群山之中,一片片茶园宛如缀在其上的绿宝石。产自这里的都匀毛尖茶,条索紧细、白毫满布、锋苗显露、色泽绿润,经良泉冲泡过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如今,凭借着悠久的名茶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科学的生产工艺、惠民的政策扶持、创新的经营体制,都匀茶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近年来,都匀市不断探索茶与大生态、大旅游、大扶贫的深度融合,并逐渐扩大茶产业规模,计划到2020年都匀茶产业相关产品产值力争达到30亿以上,使茶产业逐步成为都匀市“奔小康”的有效载体和支柱产业。
毛尖镇作为都匀市茶叶主产地,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实行规模化茶叶种植,2017年初形成了以河头茶场、梅渊公司等为龙头的15家茶叶公司,2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500多户种茶户,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
“采取合作社基地加农户订单的模式提高茶产品质量,再通过互联网加大数据、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扩大市场空间,从而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张光辉的合作社是毛尖镇发展相对较早的一家,通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建成年产20万公斤的都匀毛尖(红茶)加工车间,引进了红茶自动化清洁生产线。
“把有益于生态环境融合到科学技术用于茶叶生产中,增加了茶叶经济效益。”张光辉表示,加入现代化技术后,社员按照入社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可得分红从原有的2-5万元提高到了5-15万元。
如今,张光辉的合作社现有茶园面积5423亩,股份制社员46户,合同订购茶叶社员340户,覆盖周边茶叶种植1500余人。
近年来,都匀市按照“西茶鱼、南菜花、东果药”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贵州省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以毛尖镇为核心,大力发展茶产业,着力打造“百里毛尖长廊”茶旅结合生态发展之路,整合资源,使都匀市茶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多年打造,毛尖镇还获得“中国名茶之乡”“贵州茶旅目的地”“贵州产业富饶乡”等荣耀称号。
目前,都匀市已有茶园面积33万亩,可采茶面积14.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茶企业51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一万多吨。
此外,为用好“毛尖”这张名片,为都匀茶产业拓宽销路,都匀市在国内各大商场开设品牌专卖店及形象店1000多家,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都匀茶系列产品进行开发,形成毛尖绿茶、红茶、茶饮料等适销对路的产业链,传播茶乡文化,提升茶叶经济效益。
“从茶艺礼仪沏茶到生动的茶艺表演,茶艺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员介绍了都匀毛尖茶的制作工艺和冲泡方法。”2018年8月27日,一场关于茶文化的培训在都匀毛尖镇坪阳村展开。毛尖镇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光辉是此次培训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在泡茶环节上,教师还根据当地群众“茶歌不离口”的特色,将极具民族特色的“敬茶歌”和茶艺表演结合起来,受到当地不少群众的喜爱。
都匀不仅将茶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结合,增加地方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独特性,还在茶产品的视觉外观上突出民族元素,体现民族自信与民族文化优势。黔南州文化产业协会、黔南师院合作设计的茶产品包装,融入了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符号,选用银饰、布依族苗族刺绣、牙周陶等本土材料作为茶叶包装、品茶用具,凸显都匀毛尖品牌特异性,从而扩大都匀毛尖品牌吸引力。
在品牌定位上,都匀结合本地资源、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大打生态、文化、特色、有机牌,注重塑造品牌形象;在品牌塑造上,制定规范,扶扰扶强,协调整合。在品牌管理上,加强统一管理品牌,统一制定品牌标准和品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品牌推广上,抓好市场营销,塑造名牌形象,准确把握茶叶市场供需信息,不断改进茶叶包装、提升茶叶整体包装水平,通过广告、媒体、网络等现代手段和举办博览会、推介会、洽谈会、招商会等,使都匀毛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8年暑假期间,我们305间房几乎每天爆满。”位于都匀市毛尖小镇的东升毛尖酒店销售经理胡清告诉记者,酒店附近的毛尖小镇、茶博园、影视城已形成一条都匀的特色旅游线路,因此整个暑假期间酒店房间即便提前三天预定都不一定有空房。
“40人,现在从黄果树出发,预计下午6点抵达。”都匀市经开区茶博园的负责人万景明与胡清一样每天都有忙不停的接待。
“我每月要给市区酒店输送2000间以上的订房量,全是来茶博园玩的客人。”万景明说来到茶博园的客人目前以团队居多,茶博园内每天都会有关于茶的展览供游客观赏。
作为宣传都匀茶文化、打造都匀城市名片,茶博园充分发挥着茶旅一体的主导作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占地300余亩,拥有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园中设有长秀阁、嘉楠阁、熙春阁、仰望塔等10座古建筑,与茶园交相辉映,独特的茶文化旅游地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茶盐土鸡汤、老茶红烧肉、红茶酥饼.....在茶博园的就餐区,一道道以茶为原材料的美食吸引着记者的目光,而再过不久万景明的客人将会品尝到这些以茶为主打的美食。
“旅游是吃住行游购娱,要有特色,市场才会经久不衰。”万景明说,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茶博园开办了风车节、长桌宴、庙会等系列活动迎接游客的到来。
大量游客的涌进,茶博园知名度的提升同步促进了衍生业态的丰富。目前都匀毛尖茶博园现已入住235户商户,形成经营茶叶、茶具、根雕、茶馆、茶加工体验等旅游衍生产业。
茶博园“聚福轩 • 熙春阁”的股东丁超英说,茶旅一体化,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构成部分,黔南州茶旅资源丰富,依托都匀市为核心,辐射周边景区,以茶文旅,茶文创为纽带,就是“心茶之旅”,通过周边的旅游线路,政府和商家可以整合贵州著名风景区和茶叶产业资源,将茶文化主题贯穿游客旅行的全过程,满足游客“吃、住、行、玩、养、购”的全方位茶旅一体化需求。这样就能以茶为媒介,以文化旅游为纽带,以康养庄园为体验导向,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形成新的产业经济链,同时也形成一种备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作用,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局面。
为打造更好旅游服务,茶博园下一步将从丰富旅游产品,开发更多旅游项目,扩大产业业态,打造研学基地几个方面拓展茶旅品牌。同时,都匀市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为打造更高旅游环境,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进行茶园观光沿线改造,确保建设上以茶叶为主导,以生态为基础,以本山为特色,与扶贫相结合,打造茶叶种植、生产、旅游、科研为一体的园区建设。
“百亩茶香飘万里,采茶农夫笑开颜”。8月都匀市匀东镇坝固村的种茶基地,漫山绿油油的茶园,轰轰作响的机器声不远传来,放眼望去三三两两的农夫聚在一处用采茶机器收割夏秋茶。
“现在家里以茶为生,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陈大武是坝固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他们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他自己家就种了10亩地,一直以来以茶为生。但在过去,由于缺乏管护技术茶叶产量不高,销路也不广。
“我刚来的时候,茶树比人还高。”2006年卢永乾在都匀市做大做强都匀毛尖品牌的号召下,来到坝固村成立了都匀市匀山茶叶有限公司,整合茶园面积302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有效带动当地5000户农户参与生产加工。
“鲜茶叶如果不及时处理,炒出来品质会不好。”陈大武坐不住了,问过卢老板后得知货车堵在路上,天黑都不一定能到,为尽快将下树的鲜茶叶送至60公里外的加工厂,陈大武他掏出手机开始联系村里有小货车的村民。
“村民对茶叶的这种情感是很深厚的,他们对茶园的工作很上心。”卢永乾说。
为满足市场需求,让产品多元化,匀山茶叶有限公司在生产毛尖、红茶、白茶及青茶等名优茶的同时,还研发出了毛尖茶酒。如今融合了茶文化与酒文化的毛尖茶酒,不仅内销国内市场,还走出国门外贸出口。
当前,都匀毛尖茶产业正由富民兴市的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过渡。国家农业部已把都匀市定位在117个名茶基地市之一,下一步,都匀市将着力做好茶叶文化旅游,与电子商务、茶的创意产业、专业力量融合,坚持用创新发展和现代技术,做好、做透、做足茶文章,加快都匀毛尖茶的发展转型,助推黔茶出山。
绿色生命 王胤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