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安源
太极拳,作为一种养生运动方式,主要目的是修炼丹田内气,即中医所谓的“真气”。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太极拳运动中,内气是在呼吸的引导下,随着动作循经走络运行的,所以,要想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必须通晓行拳走架时经络和内气的运行。下面就这一方面做一点研究和探索。
经络是联系人体脏腑和体表以及全身各部的纽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最重要的经络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一表一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一表一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一表一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一表一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一表一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一表一里。
互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流注次序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整体循行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十二经脉分别对应于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所以,每条经脉的主持时间是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中,某条经脉对于某个脏腑器官,是这条经脉经气流注最旺盛的时刻。如肺经的主持时间是寅时,方向是从胸到手。
根据十二经脉运行规律,太极拳运动中的经络运行也表现出如下特点。
丹田是人体内的发动机,是内气之源,十二经脉就像人体中的水管,气血在内气的催动下,在水管里流淌。如,当内气沿手太阴肺经流动时,就像这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从丹田缓慢地流向胸部,再流落到肩、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肘关节被打开,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腕关节也被打开,水流向手掌;虎口打开后,水最终流到指尖。
当丹田内气随着动作向四肢百骸输送时,周身的经脉也都相应地被催动开始加速运动,但是其力量和速度不同,有的经脉运行得快和明显,有的则慢或不明显。如杨式和陈式太极拳中“野马分鬃”动作,虽然动作要求有差别,但是经脉运行是一致的。它对经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丹田内气向上肢输送时,催动手太阴肺经运行;丹田内气向下肢输送时,催动足少阳胆经运行。
这就意味着一条经脉运行时,其互为表里的经脉也在加快运行。如行拳过程中,因内气的启动,手太阳小肠经的气血加速运行,和它相表里的手少阴心经受到刺激,其气血也处于快速流动状态之中。再如,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开了。这一阳一阴的两条经脉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
图1 任督二脉
太极拳运动的突出特点是阴阳平衡、阴阳转换。三阴、三阳经脉气血的转换点在四肢部分集中于手指和脚趾上,在体内则散络于脏腑也出于脏腑。如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是小指外侧端的少泽穴,手少阴心经的终点是小指内侧末端的少冲穴,这两条经脉在这里相交。在太极拳运动时,通过螺旋缠丝的方法可以实行少冲穴和少泽穴的阴阳转换,使气血持续运行。
一般来说,它和太极拳动作中的开合、虚实、动静相对应。如动作开的时候,手三阴经和足三阳经中的气血被催动加速运行;动作合的时候,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中的气血被催动加速运行。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是目前我国最为流行的太极拳套路。本文打破门户之分,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其他太极拳派显著特点对其部分动作中主要内气和经脉运行进行阐释。图中虚线代表经脉内气运行线路。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嘴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两眼平视。
【要求】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心无杂念,呼吸自然。之后,将重心偏右,成虚实两胯。以掤劲为主。
【经脉】
以督脉和任脉运行为主,俗称“小周天”。会阴收缩,气过长强穴,顺脊柱至颈部到头顶的百会穴,沿门中过鼻梁至人中穴,然后,通过口腔中龈交穴,沿胸部和腹部中间下丹田至会阴穴。也可沿足三阴经和三阳经与督脉相连,形成大周天经脉运行(图1)。
动作二:屈膝松胯,身体放松下沉,提左腿向左横开步,双脚平行,与肩同宽或稍宽与肩。全脚踏地,立身中正,涌泉穴要空。两目平视,含胸塌腰,松肩沉肘。
【要求】
重心移右腿,再横开步,脚尖先落地,再脚掌踏实。气沉丹田,降于涌泉穴。心中呈无杂念的太极象。以掤劲为主。
【经脉】
运行路线为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终于乳头下两肋的期门穴,共有14个穴位(图2)。
图2 足厥阴肝经
图3 手太阴肺经
图4 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动作三:双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双手上升时,同时身体意念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双目平视。
【要求】
当双手上升身体意念下降之时,身躯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使心气下降,便于内气产生。不能耸肩,避免双臂抬得过高,防止重心上浮。以掤劲为主。
【经脉】
上肢依手太阴肺经运行:起于锁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终于食指外侧的少商穴,共有11个穴位(图3)。
动作四:身体继续下沉,双手也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双目平视。
【要求】
立身要中正,屈膝松胯,以松胯劲将身体下沉。不要弓腰突臀、身体前斜,膝盖不能过脚尖。以按劲为主。
【经脉】
上肢按手少阳三焦经运行:起始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终于眉毛外侧处的丝竹空穴,共有23个穴位。下肢按足阳明胃经运行:起始于眼眶下缘承泣穴,终于二足趾外侧、指甲角后的厉兑穴,共有45个穴位(图4)。
动作一:身体微右转下沉,重心在右;左腿提起置于右脚侧成虚步;右手上搠至胸部,左手走下弧置于腹部,双手呈抱球状。
【要求】
重心转换、双掌相合,特别要注意竖顶、开胸、张肘、松肩、阔背、气沉丹田。以合劲为主。丹田呼吸,吸气。
【经脉】
左手顺缠,依手太阳小肠经运行: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穴,终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听宫穴,共有19个穴位(图5)。
图5 手太阳小肠经
动作二:左腿向前开步,重心前移,身体左转,逐渐成左弓步。左手顺缠,画上弧于额前;右手顺缠,画下弧于右腿外侧,目视左前方。
【要求】
以腰催肩,以肩催臂,双臂旋转分开,一气贯通,劲达四梢。要注意左臂滚转向前钻穿,如分开马鬃。以掤劲、合劲为主。丹田呼吸,呼气。
【经脉】
丹田内气向上肢输送时,催动手太阴肺经运行:起于锁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终于食指外侧的少商穴,共11个穴位;丹田内气向下肢输送时,催动右足依足少阳胆经运行:起始于外眼角瞳子髎穴,终于第四足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共有44个穴位(图6)。
图6 手太阴肺经、足少阳胆经
动作三:身体微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置于左脚侧成虚步;同时,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左上右下交叉置于胸前,呈抱球状。
【要求】
右腿上步要轻灵,右脚脚尖点地,立身要中正。以合劲、缠丝劲为主。丹田呼吸,吸气。
【经脉】
右手顺缠,依手太阳小肠经运行: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穴,终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听宫穴,共有19个穴位;左手逆缠,依手阳明大肠经运行:起于食指桡侧指甲后商阳穴,终于鼻唇沟中的迎香穴,共有20个穴位(图7)。
接下按动作二、三重复两次。
动作一:右脚跟半步,重心渐移至右脚,成左虚步,双手胸前抱球,左上右下。以缠丝劲为主。丹田呼吸,吸气。
【经脉】
右手顺缠,依手太阳小肠经运行: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穴,终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听宫穴,共有19个穴位;左手逆缠,依手阳明大肠经运行:起于食指桡侧指甲后商阳穴,终于鼻唇沟中的迎香穴,共有20个穴位。(图示和图7相同。)
动作二:左右手分别逆缠分开,左手下按,手心向下,右手上掤,手心向左,目视前方。
【要求】
结合腰劲,重心右移;右臂先挤,再挒,后向上钻。要注意竖顶,长脊柱,胸不要向上提;上虚下实,气沉丹田。劲别为挤劲、按劲、挒劲、对拉劲。丹田呼吸,呼气。
【经脉】
图7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图8 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
图9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
丹田内气向上肢输送时,右手经脉沿手太阴肺经运行:起于锁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终于食指外侧的少商穴,共11个穴位;下肢经脉依足少阴肾经运行:起于足心涌泉穴,终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共有27个穴位(图8)。
动作一:上体螺旋旋转,先微左转再右转,双手随身体右手先下后上,左手先上后下在胸前划弧,最后,右手置于耳侧,左手放于小腹前,左脚后收。
【要求】
下盘稳固,腰带四肢;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要注意意气要圆,开胸张肘,两臂掤圆,松腰、转腰,出披劲儿——身体半边的劲儿从臂、手出。劲别为顺逆缠丝,按掤捋劲。丹田呼吸,吸气。
【经脉】
右臂先依手太阳小肠经运行:起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穴,终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听宫穴,共有19个穴位;后沿手太阴肺经运行:起于锁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终于食指外侧的少商穴,共有11个穴位。左臂的经脉运行路线和右手相反,先沿手太阴肺经运行,后沿手太阳小肠经运行(图9)。
动作二:身体下沉,左脚向左前方开步,重心渐渐移至左腿,随之左手搂膝,右手向前推出。
【要求】
腿部重心转换和搂膝、推掌同步进行、协调一致。要注意提腿时不是用力去提,而是以意提肾,经腿、膝将腿提起;腿向前伸时,要松腰松胯。劲别为捋劲、按劲、合劲、缠丝劲。丹田呼吸,呼气。
【经脉】
上肢动作按手厥阴心包经运行:起于乳头外侧旁的天池穴,终于手中指尖端中冲穴,共有9个穴位;下肢动作依足厥阴肝经运行: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终于乳头下两肋的期门穴,共有14个穴位(图10)。
图10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图11 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
动作三、四:后坐撇脚,跟步举臂,重复搂膝拗步两次。
【动作】
跟步展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要求】
意气贯通到手,双手掌心相对,竖在胸前,一上一下,中间如抱琵琶。要注意双臂之间要有一定距离,劲儿向下拉。劲别为掤劲、合劲、缠丝劲。丹田呼吸,先吸后呼。
【经脉】
上肢依手厥阴心包经运行:起于乳头外侧旁的天池穴,终于手中指尖端中冲穴,共有9个穴位;下肢依足少阳胆经运行:起始于外眼角瞳子髎穴,终于第四足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共有44个穴位(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