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是我国基础性能源的重要产地。但不可否认,这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云南省的资源型城市展开论述,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发展路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推进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供给侧改革 发展路径 转型 对策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历史贡献大、显示地位突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设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云南省的资源型城市在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也作出了突出性的贡献,为云南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再生性问题的矛盾等,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经济结构改革,并在 2016 年 1 月 27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自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点,因此,经济发展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出路,供给侧改革更是转变发展路径的一大机遇,应抓好机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综述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2013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中提出,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类型,分类型明确发展导向和重点任务,坚持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并确定到2020年,基本完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任务,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中的问题。古红英(2018)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不足之处是:(一)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本不足;(三)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宋煜(2018)认为,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显著;(二)政府服务能力较低;(三)营商环境优化难度大。以上因素是制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制约条件。
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措施。尉薛菲(2018)认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措施是:(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二)拓展产业发展的技术空间;(三)组建大型国有风险投资企业。陆岷峰,吴建平(2016)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一)发咋区域特色经济和第三产业;(二)加强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大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四)树立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上述措施,进行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摆脱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
三、云南省资源型城市概况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此前,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共12个,国家财政给予这两批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2013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号对《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等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其中包含“将分两批界定全国44个资源枯竭城市”修改为“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在确定的这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中,云南省均有分布,包括首批12座城市中的个旧市,第二批32座城市中的东川区,第三批25座城市的易门县。本文着重从这三座城市来分析资源型城市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
个旧是一个以有色金属工业为主的中等工业城市,是闻名中外的锡都,因锡而建,也因锡而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全市国土面积158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6%,个旧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1]
东川是云南省昆明市所辖区县之一,拥有人口30.2万人,国土面积1858.79平方千米,距离昆明市区150公里,素有“铁胆石之乡”的美誉。矿业经济是东川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汉白玉、和石灰石。[2]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部,总面积1 571平方千米,坝区和河谷面积占3%,山区面积占97%。易门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和云南省革命老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宝藏较多。历史上铜矿的采冶使之成为重要的产铜基地,有“铜都”之誉,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3]
四、云南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
(一)从经济总量分析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反映。对比5年来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从GDP来看,个旧市、易门县GDP持续上升,東川区在2014年GDP有所下降,但之后持续上升。从GDP增速来看,个旧市GDP增速在2015年有所下降,2016、2017年增速上升;东川区GDP增速波动较大,在2014年增速为负,在2016年又急速下降,这与政策的变动关系较大;易门县在2014-2016年GDP增速持续下降,2016年GDP增速是2014年的一半,2017年增速有所回升。国民经济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都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表1 2013-2017年云南省资源型城市GDP 单位:亿元
个旧市 东川区 易门县
GDP 增速 GDP 增速 GDP 增速
2013 176.03 5.1% 73.25 4.5% 50.54 14.1%
2014 190.85 8.4% 71.93 -1.8% 64.62 27.9%
2015 205.16 7.5% 77.69 8.0% 74.51 15.3%
2016 223.3 8.8% 81.1 4.4% 85.38 14.6%
2017 243.48 9.0% 91.87 13.3% 100.51 17.7%
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及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从产业结构分析
从2表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个旧、东川、易门三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2013年个旧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重为6.4:62.6:31,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超过一半的比重;2017年个旧市的产业结构比重为5.9:53.1:41,第一、二产业结构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与2013相比,第三产业结构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东川区2013年的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6.7:62.3:31,三大产业比重同个旧市一样;2016年东川区的产业结构比重为7.4:51.3:41.3,从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三产业比重有微小增长,而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也不是很大,说明东川区的产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保持原有的产业结构。易门县2013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8.2:48.8:33,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还是占很大的比重,且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是很大;2017年易门县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1.4:54:34.6,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降低,与2013年相比下降6.8个百分比,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在2017年第二产业结构的比重超过一半的比重。
表2 2013-2017年云南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个旧市 6.4:62.6:31 6.4:54.3:39.3 6.2:53.9:39.9 6.1:53.1:40.8 5.9:53.1:41
东川区 6.7:62.3:31 7.5:53.9:38.6 7.3:53.9:38.8 7.4:51.3:41.3 -
易门县 18.2:48.8:33 15.6:48:36.4 14.1:50.9:35 13:51.8:35.2 11.4:54:34.6
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及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个旧市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关停淘汰、清理整顿对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对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扶持,把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支持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引导选矿企业整合进入工业园区规范生产等作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重要内容。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个旧市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根据其自身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及悠久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新产品、新业态,“诗意个旧·人文锡都”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在供给侧改革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个旧市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做好准备。
五、发展问题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发展不合理
从上述产业结构的分析来看,云南省三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这与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且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自然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命脉所在,资源的有限性是限制城市发展的最大因素。单一的经济结构、城市产业间相互支撑的能力较差及产业间的较低的相关联度是资源型城市在过去发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追求数量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方式是资源型城的发展路径,因此城市的自我发展不足和产业发育不良、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前期开发、增长期、稳定器和衰退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因为严重依靠对资源的开发开采,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产业发展周期的影响,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二)失业和二次就业难度大
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是第二产业占很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这就造成了第二产业的人口数量较大。在供给侧改革及资源逐渐减少枯竭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会造成失业人数的增加。另外,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只掌握基础的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方面的知识,这是失业人员再就业面临的困难。由于自身原因的限制,失业人员再就业时可供选择的岗位少,失业再就业的问题就比较大。但是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来说,又面临人才缺乏的状况。
(三)经济发展的依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革的效果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资源有很严重的依赖性,第二产业占超过一半的比重就很明显体现了这一点。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解决了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包括民生、就业、医疗等的发展,所以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革可能会因为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发展受阻,改革的进程缓慢。
(四)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基本上依靠的是对矿产资源及有色金属的开采,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随着资源的开采资源逐渐枯竭的状态。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上的不合理,粗放型開发开采模式,开发利用水平上的滞后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型城市人民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改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矿产企业缺乏相关管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了人民生活质量偏低的问题。二是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修复和改善比较困难。水土流失、废渣废矿、地表塌陷、植被破坏等问题很难一下修复且治理困难。除此之外,环境治理缺乏科学有效及系统性的手段,治理效果不理想。
六、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延长产业链
根据资源型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过重的情况,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在逐渐增大,在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下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必然有很大的效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城市发展依靠资源的模式,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率,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收益。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有效减少城市问题,避免因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其他问题。
(二)发挥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作用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且需要资金的支撑。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和政府提供资金的有限,国家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城市转型的需求。城市经济发展受资金的制约,政府应该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人才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对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意义重大,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能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
政府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保障,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是资源型城市在改革背景下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家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增强政府职能也是新时期政府改革的重点。资源型城市一方面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简政放权,对城市经济发展投入更多的活力,提供更多的发展支持。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资源,需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同时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技术创新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创新。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因此要注意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不断推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七、总结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政策支持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下,制定适当的转型方案来完成。虽然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当今经济形势及改革背景下也给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资源型城市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依托政策,积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注 释】
[1] 来源:个旧市人民政府,http://www.gj.hh.gov.cn/
[2] 来源: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网,http://dongchuan.km.gov.cn/
[3]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http://www.yuxi.gov.cn/sxqjjnew/20180328/577433.html
【参考文献】
[1] 邹建新.生态文明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81-100
[2] 魏小芳.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3] 宋煜.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出路[J].人民論坛,2018(13):94-95
[4] 张玉荣.78座资源枯竭城市探寻转型振兴路径[J].小康,2018(14):18-25
作者简介:吉敏婷(1992-)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研究生,国民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