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难题及对策浅析

2018-09-27 09:31陈冬霞
大经贸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青海省精准扶贫

陈冬霞

【摘 要】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青海省作为深度贫困区,扶贫攻坚事与自身发展和国家建设紧密相关,因此将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浅析新时期该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甄别致贫原因、增强扶贫合力、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青海省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难题

(一)致贫原因复杂,降低了扶贫针对性

第一,民族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为一体。民族多元,有不同的宗教形态、伦理形态和观念形态,在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有极大的差异;

第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受限于自然条件。受海拔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施工难度,致使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部分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下,与外界发展脱离,部分地区社会文明、文化发展,群众认知相对滞后。

(二)扶贫举措缺乏创新,影响了扶贫效益

第一,扶贫发展与当地实际相脱离。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遗留下来的生态问题,区域内资源环境和居住环境遭到破坏较为明显。同时,对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的潜在价值挖掘不够深入,人们增收和就业的渠道有限。

第二,缺乏与外界的合作,扶贫开发参与度低。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而重大的工程,单纯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应加强与社会各界力量的沟通与合作。

(三)扶贫队伍管理不合理,个别帮扶人员工作不到位

第一,个别扶贫干部工作不到位。从整体扶贫效果来看,扶贫干部能够主动担当负责,在精准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有个别扶贫干部存在能力不够、思路不宽、政策不熟、工作不實、对实际情形把握不准等问题,所负责区域内的贫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第二,扶贫队伍流动性大。实施精准帮扶的工作者大多是从其他单位选配和调任,具有临时驻村帮扶的特征。并且因为身兼其他工作职责,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两头无法兼顾的现象难以避免。

第三,对专业干部队伍和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视不够。各贫困地区有其特殊性,实施精准帮扶要有针对性,尤其在帮扶干部的选择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对口支援单位选派的精准扶贫干部不具备或者仅仅掌握少量的与农村发展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民族地区独特的省情认识和理解不深,与帮扶地区人口交流沟通存在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工作开展不顺畅。

三、提高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成效的具体对策

(一)立足致贫实际,提高扶贫针对性

第一,继续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致力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不动摇,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们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资金、技术在内的投入,加强对移民在教育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补助和帮扶力度,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在全省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覆盖面,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第三,重视教育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以促使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增强扶贫攻坚的内生力。

(二)创新扶贫举措,增强扶贫合力

第一,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一方面,坚持扶贫和扶智、扶智相结合的举措。多民族地区,区域内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的财政投入,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的扶贫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业,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们增产增收。

第二,继续重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好生态补偿机制。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生态环境破坏区发展问题的有力举措,此外,对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缓解地区人口压力的而进行的生态移民,要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以调动移民对移民工程的信心,自觉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

第三,深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大与各方合作力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东西部扶贫协作,是让东西部双向受益的有力措施。西部地区占据着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库,东部则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领先于西部地区。扶贫协作的过程也是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推动中西部协同发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同时积极引导金融企业、公益事业等社会力量等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帮助深度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三)加强组织管理,重视扶贫队伍建设

第一,强化扶贫干部责任。扶贫部门发挥监督作用,督促他们掌握贫困群众基本信息和扶贫攻坚基本政策。对扶贫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调动和提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在工作中的要求。

第二,创建村级基层干部团队。一方面,通过主动申请、公开选举等形式,从大学生群体、当地致富能手中挑选出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管理经验丰富,志愿服务基层的人才,在基层组织内部任职。另一方面,加强对驻村精准帮扶工作人员和原有能人的技能培训。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拓宽致富渠道。

第三,大力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民族干部因为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生活,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有着深入了解,再加上精通当地语言,在掌握贫困情况和政策传达过程中与贫困户的交流障碍较小,方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3] 杨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青海省精准扶贫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