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审计工作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力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审计思维、技术和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计算机审计工作中只有融入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才能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本文主要就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 计算机审计 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要影响
(一)计算机审计技术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所面临的数据处理工作更为丰富,因被审计单位所持有的业务性质以及业务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故采用的系统也会存在较大不同,可以说系统功能以及程序是千差万别的,从而给审计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大数据时代下,针对不同系统需要采用差异化审计技术,从而增加了审计难度,尤其是被审计单位存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時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就数据进行转换,并从价值密度相对较低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线索。此外,大数据下,审计技术以及审计方法更加数据化,具有非常高的及时性以及可预见性,为了充分满足数据分析需求,很多大数据技术已经被研发,如云计算等技术。新兴技术能够为大数据审计提供可能性,有助于提升审计数据分析的实效性。
(二)计算机审计方式影响。传统审计一般情况下是在所有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完结之后的审计,受到审计资源以及审计技术等的制约,审计证据往往会采用抽样方式获得。然而,这种局部样本推测的方法存在固有局限,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实际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以及准确化的评价,隐含较大的审计风险。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需要转变传统审计方法,处理好审计结果滞后以及抽样审计风险等重大问题。此外,大数据还能够为数据式审计创设科学化的审计环境,在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技术发展的同时,可以为全覆盖审计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进一步实现计算机审计的动态化发展。
(三)计算机审计证据影响。大数据下,审计证据在来源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广泛的,其审计证据在数量上会大大增加,有助于增强审计证据所具有的充分性。然而数据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属于大数据价值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彻底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因大数据技术带来了大量实时变化的信息,从而难以确保审计数据的实际质量水平以及数据安全性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在数据审计工作中确保网络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创设一个安全化的数据存储环境,一般包括内部控制环境、数据传输环境以及数据检测环境等,而且还应该对信息进行科学评估,从而明确信息系统是否出现纰漏,进而影响数据真实性。与此同时,审计工作必须要针对性收集以及分析,在增强审计时效性以及减小误差的基础上提升数据质量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一)建立分析平台,提高审计水平。首先,要把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工程浩大,需举全社会之力,应由政府主导、审计部门主推、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数据是大数据平台的源泉,因此,要对当前分散的信息孤岛进行整合,逐渐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最终实现数据共享,为全面高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数据保障。
其次,审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改进和提高审计技术。审计部门要积极组织技术研发,设计数据审计分析系统,满足不同的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分析需求,实现数据远程存储与移动计算,降低数据移动带来的风险。计算机审计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交叉融合,使审计人员可通过审计数据分析系统挖掘、分析出风险数据,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
(二)转变审计思维,创新审计方式。大数据的时代特征,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转变审计思维方式,抓住机遇推动审计工作的变革。在大数据背景下,面对海量数据,要改变和放弃传统审计模式下的精准性,加快转变审计思维方式,站在整体和宏观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利用关联原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审计线索,分析潜在问题和风险,基于数据支持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创新审计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持续审计、联网在线审计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风险控制和业务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金融行业、公共管理等领域,实施持续审计已势在必行。联网审计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建立信息系统连接,实现统一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实时采集与更新,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及时性,缩小了审计与审计对象运行的时间差,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三)挖掘审计证据,加强综合利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审计人员可利用大数据平台储存的数据信息开展审计、实施风险评估、搜集审计证据,客观上增加了审计证据的复杂性,书面纸质审计证据会大量减少,电子与其他介质的审计证据增加,如电子邮件、录音、视频、网页截屏等。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将电子证据列为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并列的证据类别,但是由于电子证据本身的复杂性,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很难被采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解决信息化审计的法律依据问题,使大数据的采集、储存制度化、规范化,为电子证据等新型审计证据的利用提供法律依据,加强不同介质审计证据的综合利用。
(四)加强人才储蓄,提高综合素养。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对数据技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看账、查账、还要学会利用数据分析查找规律、发现审计线索、判断现状和预测未来,这就需要建立包括懂审计、会计、金融、管理、数据分析等各种人才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要树立不断学习的发展观,积极适应现代审计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明.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审计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32).
[2] 朱红.大数据审计工作与计算机可视技术的结合[J].通讯世界,2017(20):78-79.
[3] 李冰,刘成立.“大数据”与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