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9-27 10:48胡洁
经营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就业难高等教育大学生

摘 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社会岗位的缩减,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出现了失衡,直接表现为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高等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中充满创造力和可塑性的群体,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就业是关系着社会安定的头等大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行变革,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发展脚步也逐渐放缓,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家包分配到自主就业,使得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出现了一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曾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1]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看重,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而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仅靠国家的力量还不够,需要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市场的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2]并且也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系统、完整的机制来保障实施。近几年来,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加上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学生不愿意放弃城市户口去村镇工作,导致人才普遍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沿海地區,造成大城市人才拥堵,城镇人才缺乏。此外,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样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3]以往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机构都是毕业生的主要吸收者,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往往企业的环境、声望和福利待遇成为毕业生首先考虑的问题,而随着国企的转型和改革,国家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公务员的数量大大减少,即使是这样,部分毕业生选择等待也不愿意进入其他环境就业,这些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选择了自愿失业。

(二)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明显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分配工作,而是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但高校的培养机制却没有市场化。由于政府对于这一部分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学校设置的专业相似,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为了追求毕业率,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经深入的调查研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导致人才输出超过市场的需求,为了能够多招学生,不顾专业结构、市场需求,而是立足本校已有的专业和师资力量,什么样的师资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不管本校的实际情况,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下降。除了专业设置问题外,教学方式陈旧也是高校一大突出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应试教育模式为主。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空有书本上的知识,而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无法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

(三)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虽然我国高校培养方式已经变革,但部分学生的观念并没有一起转变,仍然处于精英化教育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导致有些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就业。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对职业生涯也没有规划,导致面临就业问题时,不知该如何选择。首先,面对岗位的选择从众心理严重。不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爱好,选择所谓的热门行业和岗位,导致某些行业竞争激烈,而另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遇到没有达到心理预期的岗位就不愿意就业,对于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追求,最终导致失业。再次,缺乏创新精神。大学生虽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稳定的职业,进行终身就业。

二、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解决这一难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多方的协作。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对于大学生就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首先,推进户籍制度的完善,打破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缩小城乡户口在各方面的差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使得广大人民享受同等的户籍制度待遇。配合国家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人才流向乡镇,流入基层,解决人才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问题。鉴于目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量少的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建设。就业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制造业仍然是接收毕业生的主要产业,而第三产业虽然在加快发展的脚步,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在就业时仍然首选那些热门领域。对此,调整产业机构、促进产业转型就十分必要了。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产业转型带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彻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提升教育质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近几年高等教育不断加快发展,为适应市场的变化,高校教育要逐步变革,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到专业设置再到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提升,让大学生将所学专业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一是要优化专业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在设置专业时要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打破专业壁垒,增加有特色的辅修课程,使学生的选择更多,克服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二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的目标,然而目前的教育模式仍局限于“填鸭式”教学。较多地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动手应用能力。强调共性教育而忽略个性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进行一对多的授课形式,这种传统模式势必要变革,高校人才最终是要走向市场的,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对就业目的和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4]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协作。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尽量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地寻找待遇高的工作,宁愿失业在家,也不愿意退而求其次,现在的就业市场容纳性较低,尤其是热门行业,更是万里挑一,国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的政策,表明基层岗位和工作也越来越有发展空间,大学生去基层服务不仅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同样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另外,要培养自主意识,不要只依赖社会现有资源,多进行自主创业。发挥大学生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将书本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其次,学校要组织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于表面,大部分院校的就业指导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上课内容枯燥,就业指导老师不够专业,导致毕业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就业知识。大学生就业指导要系统地融入大学4年的学习,不仅要加强最新的就业政策教育,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引进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使就业指导也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建创新性国家产生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国家多方面共同协作。既要从宏观上指定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要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同时还需要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就业观。虽然这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但只要各方一起努力,就能形成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的良性体系。

(作者单位为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作者简介:胡洁(1990—),女,安徽安庆人,研究生,助教,专业助理,财务管理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的专业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yxm1343。]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7.

[2] 教育部2006年第16次发布会:介绍2004年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文字实录)[EB].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59/200408/2589.html.

[3] 杨金阳,周应恒,严斌剑.劳动力市场分割、保留工资与“知识失业” [J].人口学刊,2014(5):25-36.

[4] 廖君華.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观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就业难高等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