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意义

2018-09-27 11:16邓旭陈明侃张莉冯芹张广明蒋美兰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科学素养青少年

邓旭 陈明侃 张莉 冯芹 张广明 蒋美兰

摘 要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南亚所)是国家级的非营利性科研单位,长期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使青少年在南亚所种质资源圃内接受科普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普教育 ;青少年 ;科学素养 ;生态素养

中图分类号 G322.7

Practice and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DENG Xu CHEN Mingkan ZHANG Li FENG Qin ZHANG Guangming JIANG Meilan

(South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Abstract The South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is a national non-profit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which is dedicated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s a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work, so that teenagers in South Asia in germplasm nursery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cological literacy since childhood.

Key words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 teenagers ; scientific literacy; ecological literacy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学技术要发挥它的作用,首先要努力提高并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努力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其次,高科技的技术水平的运用,需要被广大人民理解和认可,才能更好的发挥科技的力量来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的质量。科学普及是利用大眾传媒及各种载体有目的、有系统地向普及对象注入科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等信息,并使之有利于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意识、信念、态度和行为的过程[1]。2006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指出只有通过深入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才能解决全民科学素质根本问题。针对广大青少年,包括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的科学教育普及活动必须纳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所以开展和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2]。

“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要求“社会科学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应当根据全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通过创作社会科学普及作品、撰写社会科学普及读物以及举办讲座、论坛等公益活动的方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现在这个时期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必须由青少年开始。只有在青少年中培养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才能解决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即农业的创新人才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从事农业科技的信念是推进我国农村工作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保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是国家级的非营利性科研单位,长期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使青少年在南亚所种质资源圃内参与科普教育活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生态素养。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曾经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和教育”。通过农业科研单位在社会基层发展农业科技教育,通过大量的科普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基层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将农业产品更加丰富化、商品化,解决新时期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传统农业转化为新时期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业,涌现出新型的农业人才为农村新产业结构服务。因此,农业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普工作。通过科普教育,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倡导开展现代高科技新型生态、环保、益民的多产业链农业,将有利于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普及,培养青少年从小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生态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从而提高科学和生态素质水平[3]。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普及的基层组织单位,具有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辐射带动、技术咨询、服务地方等功能,是科研创新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科研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利用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与成果展示农业科技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十分重要[4]。

青少年通过进入农业科研单位的种质圃学习,参加种质圃举行的农业科学和环境教育活动,通过实地的动手操作,进行相关的农业科学探究,运用相关科学思维,将学校的知识在种质圃内的科普活动中加以运用,将对农业科技不了解的学生重新认知现代农业科技。我国现阶段各大学校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提高其科学实践的经验,增长其科学知识的储备,提高其科学素养。所以,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而在科普活动过程中,活动的传播技巧和活动形式的选择,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同的效果,它们是进行科普活动能否取得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本文就在南亚所开展的科普环教的活动展开论述,来阐述这一问题。

南亚所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让青少年真正的进入并参与到南亚所种质资源圃的日常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将科普活动、青少年日常生活和种质资源圃的建设管理三者有机接合,建立一个友好的科普教育环境,通过对科普教育活动的有序的管理与建设,促进南亚所开展的科普活动加以规范,为来所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的青少年提供丰富资源,增加青少年课外教学课堂的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促进青少年科普活动趣味性。趣味性对于青少年而言相当重要,同时也是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的关键[6]。青少年通过科普活動,参与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与农业科研单位充分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以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生态素养培养。

1 建立友好的科普和环境教育环境

1.1 建设科普和环境教育平台,实施科普环境教育活动

南亚所是农业部基层的农业科研单位,建所60多年,现所内拥有3 000余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取得科研成果120多项,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的种质资源圃,是我国热带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中心。

南亚所是国家级非营利性农业科研所,60多年来栽培及引种上驯化物种繁多,以及长年来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丰富的优势,与地方长期进行农业合作,在种质圃中开展的与学校校内课程相结合的科普和环境教育活动,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园艺种质资源圃和热带亚热带各种果树种质资源圃,让来所参观活动的青少年及市民学习了解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形状形态及生理功能等植物生理知识,认识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让青少年及市民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全民的科学素养和生态素养。

1.2 启动科普环境教育活动,首先是领导重视

南亚所是国家级非营利科研所,是国家级的农业科研单位,青少年科普环境教育工作是南亚所的重点工作项目,在南亚所内设有专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普教育中心,中心有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20多名,众多的南亚所科研人员均为兼职科普教育人员,约100多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4人,中级职称64人。博士学位人员38人,硕士学位人员58人。这当中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培养人才4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通过制定南亚所进行青少年科普及环境教育长期和近期规划,严格执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责任制;建立了和地方有关部门、学校的协调共建制度;从而保障了南亚所进行科普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2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的相关科普教育活动

近几年,广东省内外共有近300所学校近50万人前来南亚所,走进种质资源圃开展社会实践及科普环境教育活动,通过设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科普及环教活动,让广大青少年能在种质资源圃中的科普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生态素养,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的好评。

2.1 “爱水一课堂”活动

南亚所利用市民和青少年到南亚所进行参观,并在种质资源圃进行科普教育活动之时,按照不同年龄段市民及青少年特点,提供不同的科普环境教育活动供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策划、开展了各种环境教育活动。2017世界环保日活动中,南亚所以种质资源圃内果树水利用为启发,举办了由南亚热带植物园承办,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湛江市环保局、广东省悦成长自然学院参办的“爱水一课堂”的活动,并且获得了广东省“爱水一课堂”的“优秀实践案例”。保护水资源,珍爱大自然生命的源泉,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爱护我们的地球,从小做起。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活动的主旨在于教会他们的不仅是要树立节水意识,节约生活用水,不浪费水资源,更多的是让他们参与到自然当中,与自然共存共呼吸,体会生命的美好,呵护生命之源!活动内容包括:

(1)观测调查种质资源圃内各种果树,如火龙果茎、果中富含的丰富的水分;阳桃果水分的多少决定了阳桃果的品质;果树缺水对果实的影响等,发现水在资源圃内的利用和果树对水的需求。

(2)通过对冰川、湖泊、河流、大气水、地下淡水、海洋所占地球水的总量的百分比来认识可用水资源比例,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3)认知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洗衣服、水田、灌溉、养殖、景观水、饮用等,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水、处处需要水。

(4)认识城市生活中处处有水的脚印,如景观灌溉、城市清洁、牲畜养殖等。

(5)发现水在生活中的用途,水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如我们食物中必须含有充足的水份,家庭的清洁需要大量的水等等。

(6)水还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想像力和美的感受,古代有很多与水相关的诗词。

(7)水是动植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动植物体内占很高的比例。通过说明水对于动植物体的重要性和动植物体内水含量;以及水在人体内的含量,揭示人体的秘密。

(8)识别不同的饮用水,分辨蒸馏水、矿泉水和自来水。

(9)开展关于水的相关游戏。

2.2 开展的其他科学普及和环境教育活动

(1)认识热带优稀果树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热带优稀果树建立的生物群落,来认知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2)参与热带优稀果树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学习植物品种保存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3)现代热带优稀果园新技术展示。果树扦插技术、人工授粉技术、反季节栽培水果展示。

(4)观看热带优稀果树不同品种的植物科学图片、图像及投影。

(5)利用在热带优稀果园内采摘的不同的果树的果叶进行分类区别,并通过制作植物叶脉书签来进行果树营养器官的保存。

(6)制作热带果树根茎叶花果标本。

3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建议

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缺乏开展活动的经费和组织的平台载体,活动开展的对象缺少稳定性和有序性。南亚所针对环境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环境教育活动与科技项目捆绑一体,全力发展各类科普活动;创建一流的活动载体,并有效的活动安排,培养拓展科学教育功能试点学校与社区,成为活动成功举行的保障。

3.1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项目

南亚所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单位,在每年争取各个渠道的科普项目资金的同时,加大对科普活动组织及科普基本设施的构建的投入。近年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普活动组织相关费用和科普种质资源圃的基础建设,将科普活动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与本所农业科技发展相关内容结合,努力申请省市级相关的科普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及自身增加的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南亚所科普及环境教育活动的发展,从而以利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项目。

3.2 建立稳定的可供科普和环境教育活动的平台

3.2.1 根据科普活动内容,准备相关材料

根据科普知识内容和进行科普和环境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案,制作成可展演的圖片、文字、挂图、实物标本或各种网络音像多媒体课件等。同时做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材料实物的准备,如实验药物器材、植物实体标本等。

3.2.2 搭建科普影像厅

南亚所为了建立一个稳定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提供进行环境教育的平台,方便来所进行科普教育的同学们进行学习,特别搭建了一个可同时容纳300人的学术报告厅,为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室内讲座和学习的场所。

3.2.3 拓展原有的热带优稀果树种质资源圃,形成种质资源圃科普网

将南亚所建立的青少年科普基地“热带优稀果树种质资源圃”与所内多个果树、蔬菜及花卉园艺种质资源圃连为一体,形成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圃科普网,将其与科普影像厅有机结合,建成了科普及环境教育活动开展平台,为青少年在南亚所进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可体验、实践、操作的环境。

3.3 拓展科学教育功能试点

在今后的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的科普活动中,必须培养确定拓展科学教育功能试点学校与社区,与其联合,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环教活动项目,将现代农业技术普及到学校、社区,深入到每个市民的家庭、生活中,而在科普基地建立的现代农业科技展览馆将以各种方式分类展示热带名特优稀果树,让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在南亚所通过参与科普及环境教育活动,加深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了解和认知,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建设中去,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高速平稳发展。

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对我国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可以凭借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需要发挥的功能,根据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需求,规划出与其能够实现有效结合的科普活动形式。该农业科普活动需要具有专业代表性,同时还要契合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需求[7]。在科普及环境教育活动中,农业科研单位以建设农业高科技的科普平台,与定点学校和社区为基础,传播推广热带农业知识技术,提升公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意识、促进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以科普及环境教育为单位重点工作内容的农业科研单位,促进我国的科普及环境教育各省市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我国的科普及环境教育事业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些信息的支持,并且扩大了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的知名度[8]。

参考文献

[1] 李 阳,丁秋蕊. 对科学普及的系统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06(6):162-163.

[2] 周 娴.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思考——以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例[J]. 当代图书馆,2013(3):54-56.

[3] 韦 优,韦持章,周 婧. 农业科普教育与生态休闲基地规划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11-313.

[4] 邹茶英,陈和明. 新时期农业科研基地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3):40-42.

[5] 谭利群. 青少年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风,2017(2):175.

[6] 张 俊,申晓丹,王春晓,等. 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创新教育,2016(24):126.

[7] 刘彦侠. 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与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J]. 三农论坛,2017(7):178-179.

[8] 邓 旭,陈明侃,冯 芹,等. 开创科普先锋 创建南亚热带科普之星[J]. 中国热带农业,2013(6):73-77.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科学素养青少年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