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仙
说到莫斯科红色旅游必打卡景点,红场绝对是第一名!从这里步行可感受毗邻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国家历史馆、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哪个角度都美!
在俄语中,“红色的”是“美丽”的意思,“红场”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它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 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红场的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 年以后。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到二十世纪20 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现在的规模。
17世纪以来,这里既是莫斯科的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十月革命后,成为原苏联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
广场两边呈斜坡状,整个红场似乎有点微微隆起。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矗立着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军队而下令建筑的。这座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再配上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绝妙无比。当你看到这座教堂,你肯定会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据说,伊凡雷帝为了别处不再出现这样美丽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
红场北面,是一座三层红砖楼,其式样仿照古代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8 座。这是建于19世纪的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有450 万件展品。
红场东侧是莫斯科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建筑群,修建于20 年代初,营业面积近8 万平方米,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最初是木结构的,1930 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卫国战争后,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墓顶是平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
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列宁墓开放时间为周三、四上午10-11点。周六1-2点。
列宁墓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都在其中。斯大林的遗体最初在列宁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宁墓,葬在列宁墓的后面。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步入红场等于步入了俄罗斯精神家园的大门。
莫斯科西南区的麻雀山(原名列宁山)风光旖旎,这里不仅坐落着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还有被誉为“俄罗斯梦工厂”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苏联电影是上世纪经典的“红色记忆”。从《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到《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自1924年成立至今,已有2500部作品出自这一电影制作基地。
莫斯科电影厂与中国驻俄大使馆只有一街之隔。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花园式的电影城,占地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内部绿树成荫,又划分成许多电影制作车间及外景场地,还有博物馆、生活区等设置,看上去就像一个独立于外界的“小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莫斯科著名的“全俄展览中心”(原称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附近,矗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钢铁雕像———“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这座24米高的雕像制作于1937年,堪称苏联时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同时也是莫斯科电影厂的象征。每部由该厂出品的电影,都会在片头推出红色背景下的雕像画面:一对青年男女并肩而立,男子高举铁锤,女子则紧握镰刀。借助电影的影响,这一雕塑成为当年苏联人精神生活的符号之一,如今依然被保留在电影的片头。
莫斯科电影厂曾经以精湛的影視技术闻名世界。这里是世界上最早能拍有声片和彩色故事片的制作地之一。这里一共有大小14座摄影棚,最大的达2000平方米,是欧洲之冠。几乎每个摄影棚内都堆满了道具,光服装就有上百万件。还有一些是永久性外景地,包括拍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所用的19世纪俄罗斯街道,拍摄《伊凡雷帝》后遗存的俄罗斯“皇村”。甚至还有专门拍童话片的“梦幻城堡”。
最牛的还属电影厂内一间全欧洲最大的枪支仓库,拥有德、美、英、日、瑞典等国的各式新旧枪械,号称“万国枪械库”。据说许多欧美大牌制作人也会到这来寻找合适的“家伙”。前几年中国翻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慕名来到这里。但制片人不小心选错了武器,结果让1941年的德国鬼子端着未来才投产的美国“黄油枪”杀进苏联,闹了个不小的笑话。
为了扩大影响,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现在定期向公众开放,门票为每位140卢布(1美元约合31卢布)。据说苏联解体后,电影厂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每年只能生产10部左右的影片。好在如今俄罗斯政府每年向电影厂提供5000万美元的支持,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俄罗斯自己的好莱坞。
览馆位于莫斯科圣三一区五一乡五一村,整个建筑占地3267平方米,其中主楼1741平方米,是一幢白黄色相间的三层别墅式建筑,门口悬挂着中国特色的大红灯笼。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的唯一一个关于中共党史的常设展览馆。
馆中藏品十分丰富,从选举结果纪要到费用开支,从政治决议到土地问题决议以及军事报告等,都保存完好。文件用中文、俄文、德文书写,有手写的,油印的,还有打字机打印的。另有来自法、美等国的祝词、大会开幕速记稿的中俄文版,以及周恩来关于斯大林对中共六大决议草案修改建议的笔记等。
中共六大为什么远赴莫斯科召开?那是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党的许多优秀干部,群众运动领袖,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党外革命人士惨遭杀害。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大江南北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產党员2.6万多人。敌人的屠杀手段,也是异常残酷,令人发指。
在这艰难的时刻,党内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尚存分歧和争论,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予以解决,而此时在国内又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开会,这样在共产国际同意和苏联帮助下,党的六大得以在莫斯科召开。
实际上,在白色恐怖的情势下,中共六大代表奔赴莫斯科的路程,也是充满了艰险。192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各省出席六大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达上海。中共中央将代表们编成若干小组,除一小部分由上海乘船经海参崴前往外,其余大部分由上海乘船至大连,走中东铁路到哈尔滨,再由哈尔滨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前往莫斯科。路途上危险重重,经常会遇到国民党军警特务和日本警察暗探的跟踪盘查,应对不力即有被捕的危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差点就险遭不测,1985年8月14日邓颖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次遇险与脱险的经过》,详尽描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经过,今日读来仍令人由衷敬佩他们的信念坚定和机智勇敢。
中共六大以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而为世人所铭记,更是以在党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征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载入史册,由此中共六大会址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