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宇,郑佳状,汪凡栋,刘元彬,廖 伟,张 娜,张 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外力损伤,成为脊髓常见损伤区域,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1]。胸腰段脊柱骨折造成脊髓损伤、创伤性椎管狭窄,容易引起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2]。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是过往较常采用的术式,但由于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造成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器材制造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4]。2015年3月—2017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对6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与同期行开放式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本组共收治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22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9例。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经CT/MRI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单纯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爆裂骨折不伴有神经脊髓损伤症状;经评估适宜行手术。排除标准:存在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严重骨质疏松;明确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每组各6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先行体位复位后,X线观察骨折椎体复位情况,于损伤胸腰椎后正中开12~15cm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确定伤椎及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位置,Weinstein定位法确定进针点,于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椎弓根相对完整一侧。置入连接棒,然后沿连接棒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将其固定在连接棒,近端和伤椎椎弓根螺钉间加以支撑,固定椎弓根螺钉,最后X线明确椎弓根位置正确,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纠正后凸,关闭切口,术闭。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Sanyou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椎弓根投影区域,标记关节突上下缘及内侧缘,使用穿刺针定位皮肤进针点,经皮穿刺进入小关节及横突交汇处,在穿入椎弓根后,抽出针芯,置入引导丝,然后取出穿刺针针管。同样安装另2枚引导丝,注意保持高度一致,且能够自由移动。依次将扩大管及空心攻丝钻导入,在导丝引导下将椎弓根钉拧入椎体, X线透视明确内固定情况,安装置棒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尾槽内,拧入固定螺帽并旋紧,使用撑开器加以支撑,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恢复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闭。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影像学参数测量指标,二次骨折、神经根损伤、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躯体疼痛程度得分、情绪角色评估得分、精神健康评估得分、总体健康评估得分等生活质量指标。
应用SPSS 17.0统计软进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术前躯体疼痛程度得分、情绪角色评估得分、精神健康评估得分、总体健康评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躯体疼痛程度得分、情绪角色评估得分、精神健康评估得分、总体健康评估得分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微创组术后各得分明显高于同期开放组水平(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典型病例见图1、2。
表2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与开放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与开放组比较:#P<0.05
a b c d
图1 患者女性,65岁,跌伤致L1骨折,选择微创手术方式。a.术前X线片;b.术前MRI;c.术后3个月X线片,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序列恢复;d.术后12d手术切口
a b c d
图2 患者男性,43岁,创伤致T12、L2骨折,选择开放手术方式。a.术前X线片;b.术前MRI;c.术后3个月X线片,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序列恢复;d.术后12d手术切口
脊柱由运动度较小的胸段移行为运动幅度较大的腰段,胸腰段是指T11~L2节段,承受脊柱由上向下传递的应力,容易出现应力集中[5];同时,胸腰段的活动度较高,负荷量较大,无法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非常容易发生骨折[6]。高处跌落、道路交路事故等冲击性外力是造成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一旦受损会造成患者休克,给患者生命带来危险[7]。稳定骨折、保护或者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脊柱畸形是临床的治疗目的。
近年来研究显示[8],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更具优势,也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张强等[9]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36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发现治疗后1周、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本研究开放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明显高于术前水平,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评分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开放式手术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患者住院时间长、康复较慢等问题,患者往往不能接受[10]。近年来微创手术在临床得到逐步开展,并且具有其独到优势[11]。张镇兴[12]发现微创组术后6个月时的Oswestry指数低于传统组,术前术后Oswestry指数差值高于传统组,提示经皮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明显优化手术指标。唐运虎[13]研究显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健康感觉、睡眠质量和生活满足感等生活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手术一般情况、生活质量均优于开放组,而两组影像学参数测量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进行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