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波
一个女兵,一个女八路,一个女英雄,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山区小县,虽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但她身上的确又拥有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铜鼓县的多个“唯一”和“之最”:她是这个县唯一的新四军战士,唯一的解放军护士班班长,唯一的曾荣立三次战功的女英雄;她的“之最”,就是在她拥有这众多的“唯一”的同时,又是这个县目前最长寿的女人,最默默无闻的女战士、女英雄。她叫周田珍。
奖章放在掌心
周田珍,1928年1月5日生于江苏省东台县戴窑乡焦家村,家里只有薄田六亩,旧矮房三间,全家日子过得十分清贫。1943年10月的一天,不满16岁的她,踊跃报名参加新四军,在陈毅军长领导的部队里当了一名女兵。
在一张发黄的登记表上,我们仔细端详着、辨认着这位老人年青时候的信息。电影《红日》中的一个镜头立即浮现在脑海。1946年底,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一部,即原新四军部队经过苏北向山东鲁南进军,路过一个满地土丘、遍布茅屋矮房、田地荒芜、不时看见几口摇轱辘水井苏北风格的村庄。一个女青年,穿着厚实的大棉袄,怀里抱着棉被等物,出矮门时不小心把一个物件碰落在地,她朝身旁的一个解放军战士喊道:“喂,帮捡起来,快拿过来啊!”只见她先将抱在手里的被子盖在躺在路边担架上的伤员身上,随手又接过另一个战士手里的碗,给伤员喂吃的。这个爽快麻利的女青年,是一个从苏北追到鲁南要求参加解放军的女兵,名叫阿菊。
“阿菊”的原型就是周田珍。
1947年5月,周田珍跟随部队从苏北转战山东战场,在解放战争史上重重写下一笔的孟良崮战役之中,就有她的身影。
在这之前的1947年2月,周田珍参加了莱芜战役。21日,这个刚满19岁的女战士荣立三等功一次。5月4日,部队放弃莱芜,南撤东移400里,向位于蒙阴境内的孟良崮前线进发,周田珍随军前往。
说起孟良崮之战,周田珍老人的记忆是深刻的。因为年迈而又瘫痪,记忆逐步丧失,如今的她,已不可能再为我们讲述她亲身经历过的战争场景和传奇故事了。
周田珍跟随部队,从苏北打到山东,先是鲁南,后是鲁中,又撤回鲁南,再进鲁中,一个强行军来回就是四五百里,真是南征又北战。路上的艰辛,战争的激剧,战场的惨烈,只有周田珍和她的战友们心中才有真正体会。很多细节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因此,儿女们也许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母亲当年在战场上的这样那样不平凡的英雄壮举。是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卫生女兵,在风雨交加的长途跋涉中,在百万甚至数百万人参与的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不就像一滴水融进了咆哮的江河大海吗?战争结束了,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她还需要对世人说些什么呢?
1947年5月12日,粟裕命令周田珍所在部队王必成的第六纵队,确保24小时之内占领孟良崮的南大门垛庄,截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退路。周田珍随大部队从鲁南向北急进200多里,奔赴垛庄。电影《南征北战》中有一个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镜头,敌军张军长说了一句台词:“看你共军的两条腿快,还是我的四个汽车轮子快?!”这个为抢夺阵地进行急行军的镜头,反映的就是我军北上、敌军南下抢占垛庄的史实。
周田珍所在的卫生救护队,部队打到哪里,就必须救护到哪里。作为正规军人,他们仍然是战地救护和伤员转运的骨干力量,必须时刻冲在前面。王必成的六纵,在我军军史上素有“最不要命的王纵”之称,和这支部队的其他战友一样,不怕死、不惜命,或许正是她历经数次战役之后还能从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一百二十战友合影
从14日开始,孟良崮上守和攻的战斗异常激烈,多个高地被我军强占,又被敌军反扑,来回拉锯战使敌我伤亡惨重,周田珍他们的救护和转运任务更加沉重。把伤员救下来,努力保住他们的生命,始终是周田珍心里坚守的信念。这个信念,让她在战场上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地来回抢救着伤员,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随着战争的深入,周田珍所在的战地救护队,已不单是六纵的战地救护队,俨然成为整个华东野战军的战地救护队,要承担全军的伤员救护转运工作。战争场面是空前的,战地救护也是空前的。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后,周田珍凭着她的机智勇敢和战地救护功绩,又荣立二等功一次。
左边这张照片很珍奇。要说“珍”,那是无可置疑的。当年,在医务骨干培训班上,她和战友们个个青春焕发,都是百里挑一层层选拔出来的精华。难怪周田珍老人将这张合影保存得如此完好,到了晚年也总是时不时地捧起照片凝视,那是在思念战友,思念首长,思念老师,思念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对她来说,这张照片说有多珍贵,就有多珍贵。若说“奇”,更有它的特别之处。我把照片存在电脑里放大,仔仔细细地点数了一下,官兵学员集体合影有五排,共120人。而这120名官兵中只有三位英姿飒爽的女子,真可谓凤毛麟角。当年的战争年月,十几岁就知道要参军报国闹革命的女性,整个中国能有几人?难怪毛主席不惜用他精彩的诗句赞誉她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张珍奇的集体合影照,是周田珍老人看得最多的一张。她常常手捧那张塑封了的照片静静地看,默默地想,目光是那样的专注,神情是那样的留恋。
1949年2月,周田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数十年党龄的老革命、老英雄。但她从不居功自傲,而仅仅把自己视为一名老战士、老党员、退休老职工。是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周田珍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
1954年8月,周田珍和丈夫李忠云一起转业退伍,要离开部队。这一天,正是八一建军节,他俩回乡前的第一站,是嘉兴南湖。他俩似乎在潜意识里有一个共同感觉,那就是回乡之前,要来寻觅一下共产党人生命航船的出发点,要来瞻仰一下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发地。在这里,他们一起合了影。
因信仰而执著,因热爱而眷恋。这是属于他们俩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的唯一见证。“在我们小时候,妈妈拿起这张照片给我们讲述一些曾经的零零星星的故事,每当说起父亲时,妈妈总是赞不绝口。”周田珍的女儿李春兰有些哽咽地说,“我父亲离开我们20多年了,妈妈非常想念他,我们全家人非常怀念他!”
“不忘初心”的庄重承诺,已经载入了新时代的新党章。我想,周田珍、李忠云两位普通战士、普通共产党员当年来南湖的初心,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如此吻合,后人与前人走在一起、如此贴近,绝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