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
众所周知,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作为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第一天,40多张幼稚的脸映入了我的眼帘,从那一刻起我就着手了解这批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个体学习习惯,为合作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4人组成一小组,其中一人当售货员,三人是顾客,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实物贴在小黑板上)
铅笔 纽扣 练习本 橡皮擦
2角 1角 5角 1元
男孩说:
小精灵明明问:
第一,教师卖,学生买。
第二,学生卖,学生买。
让他们在购物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兑换人民币、找和补钱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计算人民币。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一齐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也跟着出来了。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像××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我出了一道开放性题,看下面图形:△○□☆●▲,你认为☆排在第几个?第一位同学说:我认为☆排在第4个;第二位说:☆排在第3个。就这两种回答后,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同出一处:听了他们的回答,我觉得应该这样说才好才对,从左往右数,☆排在第4 个;从右往左数,☆排在第3个。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正确的评析。
我们要做到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培养以下两个方面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
2.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
例如,在教學十几减九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
(师生共同观察)
11-9=2 15-9=6
12-9=3 16-9=7
13-9=4 17-9=8
14-9=5 18-9=9
这八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
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有的组长说组里的小朋友们发现了三个秘密,有的组长说发现了四个秘密,还有一个组长说发现了五个秘密。于是我从发现秘密少的组开始汇报:我们组发现的第一个秘密是减号前面的数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大1;第二个秘密是减号后面都是9;第三个秘密是算出来的得数从上往下看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接着我请发现四个秘密的小组补充:有的说,我们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于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我们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就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最后发现五个秘密的小组还补充道:我们发现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几加起来,就是减去9的得数。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这一秘密的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