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几方面论述了传统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认为通过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凝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家庭美德;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是影响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形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个人的极大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一般来说从小就受到家里良好道德教育的孩子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很牢靠,长大成人后在岗位上对于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也会更容易,也会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
一、家庭美德的内涵
家庭美德,是指家庭成员间所遵从的重要道德要求,主要是用来调节和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扶老携幼、夫义妻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内平外成、克勤克俭、知书识理、安分守己、家和万事兴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牢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每个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相传的重大推动力,是家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宝藏和每个公民应要遵循的家庭生活行为准则。
在过年期间,一个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洗屏整个网络。视频中习近平拉着妈妈的手陪她散步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來,在不同场所他曾多次反复申述家的关键性。“先齐家”而“后治国”,习近平用自身的实际行为做出榜样。
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集体交谈中,就强调了树立优良家风的重大意义。每个家庭只有有好的家风和家教,只有把子女教育得好了,才能为好的社会风气打下优良的根基。在习近平看来,每个小家都要把优秀的家庭美德发扬光大,以千千万万家庭的优秀美德支撑起全社会的好公德。
在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时代产生多大的改变,不论生存的方式发生的变革有多大,我们都要把家庭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家庭、家教和家风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的连接起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促进亲人们互相爱护、相亲相爱和家庭的团结和谐,促进孩子们康健快乐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依,让千万个小家成为家国繁荣、民族进步、社会和睦的重要细胞。在团拜会上,习近平深情吟诵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在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始终不渝的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展党员的带头领导作、公共人物的榜样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导向,同时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在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访问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要发动社会各行的普遍参与以促进涌现爱国家、互相爱护、向善向美、共建共享的社会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在全国上下掀开推崇好家庭、推行优秀家庭美德的时代新风。
二、传统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
传统家庭美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会伴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随着原始家庭的出现才慢慢的形成发展起来。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低下,家庭美德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性也十分落后,如“父慈子孝”、“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社会道德要求,另外对于孩子坚持的教育方法则是“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等教育方式,虽然在那时对社会的治理起到了维护作用,但却成了抑制家庭成员的精神羁绊。伴随着历史的前进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对家庭美德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要极力倡导扶老携幼、夫义妻贤、邻里和睦、男女平等、勤俭节约等的家庭美德,这是家庭美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要。对家庭美德做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每个家庭都需要遵循这个基本的规范去大力完善自身的家庭美德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家庭美德建设的几点重要内容:
1、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对老人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的道德。随着我国家庭中心化和范围逐渐的变小,需要养育的老人数量也在增多,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生活和社会工作的节拍也在变快,老年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处境就是孤单。因此子女除了在物质上关心长辈,还更要在精神上去尊重和关心,不要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因此对老人的供养问题也是家庭美德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其次,抚养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尽到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采用的方法要正确恰当,还应保障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对待子女要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主、自强和自信。因此要弘扬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反对一切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道德败坏的行为,有效的保护好老人的和儿童的合法利益。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不但涵盖了夫妻间也包括了所有家庭成员男女在家庭生活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这些范围上所共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只有在以平等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夫妻才可能会拥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夫妻在家庭生活中有着平等的身份位置和自立的人格,在教育孩子以及供养父母上也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反对性别歧视,坚持平等对待男女,才可以从真正意义上保护好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利益。
3、夫妻和谐
夫妻是一个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核心,夫妻间要相互尊敬和相互信任,做到夫妻双方对待爱情要忠诚珍惜和爱护,共同维护经营好已经建立起来的情感,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婚姻观就是以爱情为基础。夫妻间坚持的婚姻应是以爱情为基础,家里的事情要共同商量和分担,一起创建温馨和谐的良好家庭氛围。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是以男女双方互爱为前提的,那种以容貌、权势、钱财为基础而建立的婚姻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
4、勤俭持家
自古以来,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很注重勤俭节约在治理家庭中作用。李世民在《帝范·崇俭篇》中说到:“夫盛世之君,存乎节俭”,古代艰苦创业的圣明君子,一定保持着节俭美德,对待生活的俭朴是要做到做人淡薄和节俭行事,以此来向国人做好的示范,从而达到不令而行的目的。司马光为了让儿子司马康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还专门写了《训俭示康》作为家训,是为了告诉儿子:俭能立名,侈必自败。司马光不仅告诉儿子自己要厉行节约,还要以此来用来教导子子孙孙,使他们都能够继承崇俭的优良家庭美德。
5、邻里和睦
邻里和睦是家庭美德建设中一个不可藐视的重要内容。邻里是既没有血缘联系又没有法律规定的关系,只是一种地域间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上却交叉着各种各样联系。在如今的城市里住在同个小区甚至同一栋楼里然而互不相识的不在少数,邻里间是要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大家朝夕相伴的是否和睦、和睦程度都影响着每个家的生活。要大力提倡左邻右舍的互相帮助和相互了解,邻里相识相帮和邻里团结和睦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重要标志,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发展健康稳定的社会交流环境。
传统的家庭美德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以及稳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善和社会的和谐安稳中起了极大作用。我们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创设好每小家的“家庭梦”,就要把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弘扬光大。通过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凝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强化传统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而提升家庭成员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另外要加强法律制约,做到严格以宪法为依据,切实从妇女、儿童的角度出发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要把家庭暴力犯罪与其他社会暴力犯罪放在同一天平称上去衡量处理。最后要健全工作机制,把传承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作为每位公民的责任担当,激起千万个家庭的潜能和不竭的内生动力,真正使每个公民加深对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丹宇.论传统家庭道德文化的现代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18.1.
[2] 黄文.家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巧重要讲话座谈会专家发言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5-3-6(7).
[3] 萨日娜.家庭美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 尹旦平.《顏氏家训》的道德教育思想[J].江汉论坛,2000.10.
[5] 李自怀.家庭美德建设内容体系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
【作者简介】
李园园,西南科技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