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探析

2018-09-26 11:11高东风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安全生产煤矿

摘 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是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意义、原则、对策等问题。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6.203

0 引言

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风险”是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成功的事故预防经验就是事实风险管理,即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与实施。实施危险源管理是预防事故的源头管理,而传统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事故预防预控的最后一个过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管理模式属于一种事前预防,能够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持续优化与提高,可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的长久化。其中心环节是在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清楚煤矿安全管理的主导对象;结合保障体系,推动实施风险管控的措施和指标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风险预警以及危险源监测,确保危险源的状态是受控的。作为一个煤炭大国的中国,煤矿地质状况比较复杂化,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比较有限,需要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可以使发生煤矿事故的概率大大减小,进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能够及时地预警事故危险源,根据选用的危险源执行异样的预警形式,以及及时地将有关的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给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时地将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消除。下面,筆者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预控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1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基于两个理论建立,即海因里希法则与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法则明确了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属于一种过程性的管理,包括五个方面:危险源辨识,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的危险,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危险源监测,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尤其是在出现事故之前,在辨识造成事故出现的危险源的基础上,判断危险源形成的风险大小,然后实现对危险源的监控、监测、预警等,从而使危险源消除或者是削弱,避免出现煤矿事故。并且,其属于一种闭环式的管理模式,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持续、逐步修复,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需要坚持及时性、系统性、动态性、闭环性的原则,这样可以使煤矿生产系统的风险减小,避免出现重大事故,以及可以准确、及时地进行预警,能够结合生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实施正确的预警手段与异样的控制对策,还可以在监测日常中实时地将信息传递,从而迅速地使形成事故的导火索切断。

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意义

一是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不够先进的条件下,以及特别是持续出现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管理方式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非常高效化,从而为煤矿企业的稳定、持久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套好的办法,实现了危险源的全面管控。风险预控管理可将危险源分级管理。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员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切实解决了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和“如何管”的根本问题。 三是实现了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风险预控管理以PDCA为运行模式,风险辨识与管理在PDCA循环运行中不断重复完善,通过危险源监测及时排查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常态化,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体系自身也在体系策划、体系运行、体系考核评审和体系改进的PDCA循环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四是执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尤为重视自身的安全状况,以及尤为重视本质安全管理事务的开展,这也属于煤矿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规的前提条件。五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特点是预防为主,其有着前瞻性的特征,尤为便于煤矿企业健全应急预案内容与风险管理事务,进而实现煤矿企业风险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大大提升。

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防管理的原则

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而言,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所在是风险预控管理和控制,为了使风险预控的目标实现,煤矿企业在风险预控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坚持下面的一些原则:一是闭环性的原则,闭环性的原则指的是煤矿企业在执行风险预控管理中务必使闭环过程完成,由开始的一步至最后的环节都确保执行的标准化,坚持闭环的原则,从而有效地防止出现煤矿安全事故。在贯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当中,因为粗放式管理常常比较注重安全教育、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内容,而往往忽视了预控管理和反馈信息,较难使闭环性实现。二是动态化原则。煤矿生产系统的特点是动态化强度高,各种运行装置、各种时间、运行场所、工作者下的煤矿生产都会使新的危险要素形成。为此,风险预控管理务必确保及时预警与动态控制,这样才可以使风险预控的目标实现。三是系统性原则。煤矿生产系统过程较为复杂,涵盖掘进、支护、防尘、防治瓦斯、通风等系统。在风险预控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务必结合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与各种系统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应对策略、科学的预警措施,从而确保煤矿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四是及时性原则。作为煤矿安全事故根源的危险源来讲,在生产当中出现危险源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工作者在发现危险源的情况下,需要迅速地实施有效的对策且汇报给上级。

4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对策

煤矿企业存在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特点,为此,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执行,需要执行适宜自身现状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环节与对策。

4.1 辨识危险源

作为事故根源的危险源聚集了危险物质、能量等,危险源包括管理不足、机械装置的不稳定现状、环境条件的不可靠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执行的基础与前提都是识别危险源,是不是准确与系统地识别危险源跟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是不是有效存在密切的联系性。为此,需要全员参与来识别危险源,煤矿企业中危险源的识别开展工作包括企业的全部机械装置以及生产活动过程。为了综合地识别与管理危险源,煤矿企业能够事先制定识别危险源的全员调查表格,让所有的人员一起参与,对生产过程中会发生的一系列导致经济损失以及人身伤害的危险进行填写,再对识别危险源的一系列手段进行全面地应用,像是FTA事故树的方法、HAZOP(危险可操作性研究)、SCL检查表、ETA事故树的方法等等,从而深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尽量系统、准确地把握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危险源。

4.2 危险源监测

危险源监测指的是煤矿企业以不定期抽查、系统检查的形式监测日常的生产过程,其主导事项是对日常生产过程中是不是出现了新型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管控标准与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进行检查,且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传递。煤矿危险源监测是煤矿在生产当中检查和监测业已辨识的危险源,且实时地将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反馈给管理部门。在煤矿风险管理工作中,危险源监测至关重要,该工作具备螺旋上升和动态循环的特点。其工作事项涵盖危险源信息的监测、采集、传递。由于危险源、事故、风险等具备的潜在性特点,形成的风险有着不确定性的特点,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危险源是形成风险的因素,其会形成多变性的后果。为此,煤矿务必在生产当中监测危险源,对动态信息予以采集,以明确临近风险或者是形成风险的一系列环节,需要实施怎样的控制对策和消除措施,从而对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现状确定监测危险源的手段,確保应用稳定和灵敏的监测危险源装置,从而保证及时和畅通地传递监测信息。并且,需要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监测信息。

4.3 预警信息处理

煤矿危险源的风险性预警信息处理是指动态地监测煤矿生产当中潜在的或者是业已暴露的一系列危险源,且评价风险预期的大小,实时地将预警指示发出,让管理层能够实时地应用有关对策的过程。

在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危险源风险预警属于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尽量早地明确形成的危机,实时地应用处理对策,实现未雨绸缪的效果。煤矿需要根据风险的各种程度、危险源的种类和级别等制定有效的预警措施,并且创建和健全流通信息的方式,确保实时与畅通地传递预警信息。传递风险预警信息是预警警报被预警系统发出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向责任人或者是管理者发出通知。存在比较多的传递风险预警信息的手段,一般应用的手段是预警报告通知的打印、短信通知、电话通知等。

处理预警信息。倘若不存在警情,那么持续监测危险源;倘若存在警情,那么警报会结合计算机网络发出,且分析有关的警情,并且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有关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结合预警信息执行有效的解决对策,并且让实际的执行单位结合上级部门的领导消除和控制危险源。务必动态地监测该过程,对监测信息实时地进行反馈,一直到消除或者是控制危险源。

4.4 风险控制对策的制定

针对判断为不能够容忍的风险,需要全面地探究其因素,坚持风险减小、危害消除、人员防止伤亡的原则,制定风险控制对策的草案执行规划,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之后要加以确定。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时,应考虑以下:一是明确负责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人员的作用和权限;二是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允许程度;三是对于可接受风险,需要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防其风险变大以至超出可允许的范围;四是风险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程度,应确保使风险降到可容许的水平,否则该风险控制措施是无效的。

由于煤矿企业的特点是不间断大规模生产,以及危险性高等,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将分级风险控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划分不能够容忍的风险为科室不能够容忍的风险、企业不能够容忍的风险,各自制定不能够容忍的风险控制完善清单,有关的部门结合标准加以完善与控制。

煤矿企业能够划分生产系统当中不能够容忍的风险管理对策为两项内容,一是技术性对策,即结合消除、改建、新建、改造等对风险进行控制;二是对企业的作业要求、章程、管理标准进行修订,贯彻实施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及执行应急响应预案,要么是建构互相的奖惩体系以及监督检查体系,要么是结合管理性的对策——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对风险进行控制。

4.5 评审与执行风险控制对策

评审风险控制对策涵盖评审准备运用的风险控制对策以及固有的风险控制对策。在执行新风险控制对策之前,评价风险控制对策,对其可行性与充分性进行论证,在探讨商定之后进行发布与执行。有关职责部门与岗位工作者在执行对策之前接受学习和培训,确定业已把握且根据对策的标准执行,以及监督执行风险控制对策的过程与结果,且在没有实现相应标准的情况下,需要从新地对风险控制对策进行制定与执行,在实现相应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对成果进行巩固。

评审风险控制对策的内容是:制定的控制对策是不是可以减小风险到能够容忍的程度;是不是会出现新型的危险源;是不是最为理想的投资效果的处理方案;受到威胁的工作者怎样评判计划预防对策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此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作为一项主动性活动,应及时、定期地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审,根据煤矿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信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需要组织内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潜在风险。以最终实现安全风险可控。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系统而言,务必建构合理、可行、健全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对煤矿企业危险源进行日常的监测以及辨别,以及预警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控制风险的对策。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特点是系统化、合理性、规范化,其有助于煤矿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生产经营风险的控制、避免出现煤矿安全事故。基于安全风险的安全管理机制,煤矿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实际现状进行系统地把握,选用适宜、有效的风险和危险源评价手段,在辨识与评价危险源中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从而迅速地将警报发出,最终制定真正能够实施的安全防范和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2]何国家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08):89.

[3]陈维民.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07):16.

[4]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规范[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

[5]郝贵,刘海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6]李馥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探讨[J].中国煤炭,2010(12):102-103.

[7]张洪杰.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10):52-53.

[8]邹朝阳,邵福兵等.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中国煤炭,2010(09):85-86.

[9]张宇.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10]罗艾民,多英全,魏利军.隐患治理及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04):37-41.

作者简介:高东风(1984-),男,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研究生,工程师,现任神东煤炭集团安监局体系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安全生产煤矿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全国煤矿书法展览作品选(三)
山西七处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