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如荣
村(社区)组干部处于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基层,身份(群众自治组织成员)介于一般群众与公务员之间,其公权不易引人过多关注,却极易产生看起来小、实则可能导致“大祸害”的“微腐败”,进而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必须坚决惩治。
更加注重常态化党性教育,进一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政策法规和纪律要求的教育,继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进一步固化“四个意识”。经常性深入村(社区)组开展调研听取干部群众声音,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化廉政教育特别是警示教育,以反面教训警醒党员干部,增强法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屏障,努力使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更加注重公共事务公开公示,进一步推动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发挥网络“预腐、治腐、打腐”功效,充分利用自贡市贡井区农村基层廉情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及时全面理清农村“三资”家底,保持平台信息更新全面高效,为基层群众了解和掌握集体事务提供便利。持续运用村务公开栏等传统公开平台,及时做到村务、财务全公开,确保“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
更加注重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微权力”公开公示机制,采取公示栏、网上公开等方式亮权、晒权,公开“微权力”清单,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和鼓励群众参与基层“微腐败”的监督和治理。坚持问题线索“事事有着落”,认真及时办理信访举报线索,落实脱贫攻坚问题线索提级办理制度,加大对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坚持“件件有回音”,扎实做好信访回复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匿名信访线索现场公开答复机制,用实际行动收回群众的幸福感。
更加注重加大惩处这一手,进一步形成“不敢腐”的震慑。要坚持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寸步不让,一查到底,形成严惩“微腐败”的持续震慑。围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在国家下拨给集体的津补贴、集体资金、群众原有财物和应拨付给群众的津补贴等方面虚报冒领、侵占挪用等行为。通过召开村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对已经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明持续治理“微腐败”坚强决心,使“微腐败”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更加注重纪检专责监督作用发挥,进一步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积极保障村(社区)纪檢委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定期开展村(社区)纪检委员业务培训,深入基层与村(社区)纪检委员开展谈心谈话,主动收集问题。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配优配强乡镇纪委干部队伍,探索区监察委员会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和向街道派出监察组工作,保障纪委监督力量。强化区纪委对乡镇纪委的业务指导,和对不作为慢作为纪检干部的提醒谈话,督促乡镇纪检干部认真履职,提升乡镇纪委监督职能发挥。区纪委要继续开展扶贫领域“3+X”专项治理、“高举党旗,厚聚民心行动暨深度整治微腐败”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对“微腐败”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大围歼。(作者系自贡市贡井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