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珍,牛炳英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终阶段都会导致HF的发生,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1]。HF患者预后情况普遍较差,且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故对HF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2]。有研究表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功能水平,是临床诊断HF的重要指标[3]。脑钠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前体蛋白裂解生成NT-proBNP,目前NT-proBNP对HF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作用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4]。本研究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降低HF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HF患者168例,其中男90例,女78例;年龄52~81(65.65±11.31)岁;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5例,Ⅱ级46例,Ⅲ级37例,Ⅳ级50例。①纳入标准:均符合Framinghan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精神意识正常;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退出本研究者。根据所有HF患者的NT-proBNP中位水平分为A组(NT-proBNP≥2450 pg/ml)80例,B组(NT-proBNP<2450 pg/ml)88例。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5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1.2检测方法 ①NT-proBNP水平检测:对照组及所有HF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浆,-20℃保存待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NT-proBNP检测试剂盒为美国sigma公司生产。②超声心电图检测:HF患者住院后3 d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HF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LVEF、LVEDD、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并记录随访情况(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
2.1两组H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F低于B组,LVEDD高于B组(P<0.01)。见表1。
2.2NT-proBNP水平比较 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为(506.3±129.4)pg/ml、(1123.4±356.2)pg/ml、(3437.5±867.2)pg/ml、(7627.6±1237.6)pg/ml和(86.9±24.7)pg/ml。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3两组HF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A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A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B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LVEF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与A组比较,bP<0.01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随访情况比较[例(%)]
注:A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B组为N末端脑钠肽前体<2450 pg/ml者;与A组比较,aP<0.05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HF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5]。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走向,其病死率高、治疗困难、预后情况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6]。故对HF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心脏超声检查及胸部X线片等方法,虽可有效诊断HF,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率[7]。近年有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对HF早期诊断、预后评估、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价值[8]。
脑钠肽是临床诊断HF的指标之一,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具有舒张血管、排钠利尿的作用,当心室所受负荷增大时血液中则会出现大量的脑钠肽[9-10]。NT-proBNP由脑钠肽前体蛋白裂解生成,是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肽类激素。曾有文献报道,在心室壁压力增大或心肌受损时,血浆NT-proBNP水平会明显升高[11]。相较于脑钠肽来说,NT-proBNP浓度较高,稳定性较强,对早期心肌受损诊断更有效,故本研究选择NT-proBNP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HF的预后评估作用[12-14]。
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也随之增加,且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可有效诊断HF,还可评价患者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研究报道,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通常在患者症状出现前发生,这一发现对于HF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5]。
有研究表示,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概率越高[16]。通过对HF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发现,A组再住院23例(28.75%),发生心血管事件38例(47.50%),死亡7例(8.75%);B组患者再住院12例(13.64%),发生心血管事件13例(14.77%),死亡3例(3.41%)。A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B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但其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曾有文献报道,NT-proBNP水平是影响HF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17]。有研究将NT-proBNP水平、LVEDD、LVEF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T-proBNP水平是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符合本研究结果。这可能与HF发作时,心脏后负荷增大,舒张末压升高,从而导致NT-proBNP水平升高有关[18-19]。
虽然NT-proBNP水平在临床上对于HF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HF并不是导致NT-proBNP水平异常的唯一原因,例如对于肺源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身体健康者[21]。也有研究表明,NT-proBNP水平易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2]。因此,临床利用NT-proBNP水平进行HF诊断及预后评估时应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以免降低准确率。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水平对HF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在HF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评估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