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前
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落实环境绿化策略,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工作,进而推动林业的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由此可知,植树造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确保了造林方式的技术性与科学性,基于此,必须要高度关注并做好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以推动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
提高原材料树木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改造质量较差的残次林,做好林木的管理工作,对于残次林的改造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依据和前提。精心管理已经长出的树苗,提高修枝、施肥、浇水等工作的技术水平。对于没有出苗的林地,则要采取补种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林木要做到精心管理,以各项标准和指标作为参考依据进行测定。然后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在阳光、土地和水分等资源的分配上,使质量好的树种占有更多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残次林的树苗,不能采取全部砍伐的方式,这是违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不仅会导致极大的浪费,还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对于树种的结构,要逐步地进行调整。树种生长态势不佳、发生老化的现象在造林绿化中较为常见。
对林木的管理工作对林木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林木生长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林木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比如要对枯枝烂木进行及时的处理、为林区的土壤进行松土施肥、对树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为林木修减枝叶、保证林业之间的间距合理。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每种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都有着特定的生长规律,林业区域的管理人员需要时根据不同品种树木的生长规律采用科学手段来进行管理工作,使林木的生长情况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林木的生长质量也与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想要实现对林木的科学化管理,就要将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都要考虑进去,如土壤、水分、阳光等。要想顺利的开展树木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就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实现对林木系统化管理,促进林业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树木的生长特点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通常在造林绿化之后,想要促进林木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对林木生长区域内的养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节,对林木进行砍伐处理。科学的砍伐工作可以让林木更加健康的生长,提高林木的生产质量。在实际进行间伐工作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制定林木砍伐的数量、范围和区间等,而且要根据树木年龄的大小来挑选需要砍伐的树木。在当前的林木砍伐工作中,砍伐的方式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提升,在累积一些经验之后再将其应用在更多的地区。
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是其工作的目标,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林木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建立自然保护区,营造人工林,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解决森林覆盖率下降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为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应发展速生丰产林。对于采伐量要加以严格的控制,从而改善培育和采伐失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过伐林,为了使其能够休养生息,应适当采用只育不采的方式。同时要注意减少浪费,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加工后产生剩余物加以再利用。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各项竞争都非常激烈,各种新型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林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树苗的培育品质,这类树苗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抗病虫害的能力,不会轻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林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首先,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具有较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林业技术推广团队,这是林业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其次,坚持科技兴林的策略,提高造林科技含量,目前已经总结和应用了一批先进的林业技术,并在林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仍然还有一部分林业技术缺乏实验、总结、记录等环节,从而导致实际的苗木成活率不高。因此作为相关的林业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推广方案。再次,加强基层林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设林业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奖励,提高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加强科技培训工作,要把科技兴林政策切实落实到思想层面,提高林业技术人员使用和传播林业科技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林业建设工作。
造林后林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原则是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造林本身是一项环境友好的人类活动,如果在造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破坏环境及生态的情况,如农药、化肥等污染,造林绿化工作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因此要致力于开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促进造林绿化后工作的新局面,在保持环境原本面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