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琴
布病通常叫做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人畜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菌的传染渠道有多种,例如:羊水、死胎、饲料、饮水等。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牛羊布病的患病表现主要为性欲下降,公畜患上睾丸炎症,母畜为怀孕流产。
第一、检疫制度不健全。布病的传染率很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城门起火,殃及池鱼的现象,同时也给养殖牛羊的人类带来威胁。检疫是有效的减少布病传播的手段,但是很多地区的检疫制度不完善,对牛羊的流通没有合理的检疫,导致一些带患有布病的牛羊随意出入,这中情况很容易造成布病的传播,增加了布病相互传染的概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不重视布病的检疫,轻视检疫的重要性,养殖户中也有部分不积极配合检疫,采取逃避态度。这样就导致了患病的牛羊流入市场进行贩卖,扩大了病菌传染的几率。许多养殖户也不重视疫苗防预,没有按照规定给牛羊进行接种,增加了牛羊感染布病的几率,给布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第二、患病牛羊不隔离不不杀。当牛羊的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毫无疑问已经患上布病。但是很多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牛羊患上布病的严重危害,对牛羊并没有采取隔离或者补杀的行动,牛羊依旧可以正常活动,加大了布病的传染几率,使健康的牛羊也被感染布病,加大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些养殖户为了减小经济损失,将已经患有布病的牛羊进行贩卖,严重危害了人的健康。
政府基层检疫部门在捕杀患有布病的牛羊时需要对养殖户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检疫部门根本没有这项补偿经费或者是财务预算不达标,这造成基层检疫部门对捕杀患病牛羊的态度不积极,这也是布病防治的一个难题。基于此,养殖户也不愿意配合基层检疫部门的捕杀工作,因为捕杀牛羊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政府检疫部门的补偿金不到位,自己又不愿意承担损失,所以对捕杀工作十分消极甚至是有抵触心理,不配合工作。有很多养猪户瞒报甚至拒不上报患布病的牛羊数量,逃避检疫,这都是目前防治牛羊布病的一大难题。
第三、政府不重视布病的检测工作。政府规定对捕杀患布病的牛羊养殖户会进行百分之三十的财政补贴,但是县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有限,因此不愿意执行不贴政策。为了减少财政支出,造成了对布病的检测不积极,导致患病的牛羊不能被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切断病源。一些政府还存在克扣补贴款的现象,养殖户的补贴不落实,他们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就不愿意配合政府实行检测,导致人和牛羊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第四、缺乏防预意识。牛羊养殖户对布病的防预意识不够,很多农村的牛羊都是散养形式,养殖户对布病的认识不足,甚至缺乏防预意识,常常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治理牛羊的病,而不能对症下药,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这样会造成病情加重,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也发挥不出疫苗的本来作用,加大了牛羊患病和传染的几率。
第五、外购牛羊不考虑是否检疫合格,只注重价格。多数养殖户为了减少经济支出,会进行外购牛羊,本者节约养殖成本的原则,在购买牛羊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经过检疫、检疫是否合格。这样的疏忽会给患病牛羊流于健康牛羊群中提供了机会,大大提高了病菌的传播几率,增加牛羊的患病数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六、布病一旦在牛羊身上发病就极有可能传染给人,布病检测不仅仅是牲畜的检测,还应该包括人的检测。为了防治养殖人员感染布病,应该采集养殖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但是就当前的检测工作而言,血清的采集工作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些非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血清也被采集入库,导致对养殖场的监管工作不能顺利落到实处。牛羊的生命周期是布病检测工作的依据,所以布病的检测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期和哺乳期的牛羊群。
第一、接种疫苗。目前的技术来讲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防治布病的措施。为了提高接种率,应该对养殖户进行布病知识的普及,高知其布病的严重性和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在疫苗接种时应该在春秋两季对不同品种的牛羊进行适当的接种。现阶段羊用的疫苗是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活疫苗,牛用的疫苗是布鲁氏菌A19活疫苗。同时在接种疫苗时要记录标志好接种的牛羊与未接种的进行区分,避免重复接种和漏中。
第二、及时检疫。养殖户应该积极配合检疫站,主动做好检疫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检疫频率至少是一年一次。对于已经注射疫苗的牛羊来说,同样要严格进行检测,确定已经是合格的牛羊之后才能继续饲养。防疫站也要积极按照国家规定对养殖户养殖的牛羊定期检测,为健康养殖提供保障。
第三、患病牛羊捕杀要及处理
在养殖中,养猪户发现患病的牛羊要及时配合检疫部门进行捕杀,隔绝传染源。政府部门也要按照相关检疫部门的规定对养殖户捕杀的牛羊按照数量、品种和体重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